分享

黄怒波:企业家精神陷入“狼图腾”困境

 3gzylon 2015-08-19

发表于 08/19 06:30  5 分钟

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逐渐激烈,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中华5000年文明源远流长,我选择回到历史中去,回到儒家理论和佛教伦理中去寻找我的答案。

思·睿言

企业家也会陷入“狼性竞争”的困境吗?

  近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会长黄怒波在中欧校友大讲坛上发表了演讲,以下为部分演讲精彩内容: 

  什么叫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精神?西方的理论认为“破坏性创新是一个企业家的天职”,马克斯·韦伯把企业家定位在“创新”,熊彼特也有一句话:“一旦企业家不创新,他就不再是企业家了。”


企业家精神陷入“狼图腾”困境

  

  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释放了中国的企业家精神。通过破坏性创新把资源重新组合,就有了马云、李书福、柳传志这些人。

  然而,企业家精神充分释放的同时,我们也陷入了狼性竞争的困境。30多年来我们不顾一切,迅猛发展;我们破坏地球,污染环境;我们野蛮扩张,恶性竞争,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你不做狼就没法生存。做首富的人天天睡不着觉,生怕哪一天突然被人占了先机。企业家在一块儿讨论很多的是这个病那个病,讨论安眠药如何选择……国家以发展为首要目的,以GDP增长为优先考量的时候,问题和麻烦也随之出现。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逐渐激烈,恐怖主义和虚无主义开始出现,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

  再说到当下的创业热潮。很多根本不具备创业能力的人也急功近利地投身创业,要知道创业成功是偶然的。我们跟俞敏洪设立了一个创业营,拿出1个亿辅导大学生创业,收集的六七千个创业项目里面竟然挑不出三个满意的。

  我现在思考的问题是:财富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企业家应当如何贡献另外一种价值?

  现在的中国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价值重估的时代,作为一个中国的企业家,作为被西方的企业伦理培养出来的中欧人,回到问题的原点,我思考的是如何重塑属于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的问题。

  中华5000年文明源远流长,我选择回到历史中去,回到儒家理论和佛教伦理中去寻找我的答案。


重塑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图为山西平遥晋商宅院

  讲到中国最早的企业家,这个人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子贡,孔子的十弟子之一,他是一个商人,为孔子周游列国提供资助。有一天子贡问孔子,用现在的话大意是说:“老师,我现在已经做到了贫而不谄,富而不骄,你看我是不是已经很好了?”孔子告诉他:“不对,你要做到贫而乐道,富而有理。”可以说,“贫而乐道,富而有理”这八个字是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对“商人”提出的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些优秀的商人,比如范蠡和白圭二人。范蠡看到发大水就开始造车,因为大水之后必有大旱,到时候车就派上了用场。然后他在大旱的年代又开始做船,因为大旱之后必有大涝。范蠡的行为告诉世人,经商之道在于判断和预测。

  白圭是魏国的宰相,被后人奉为商业之祖,他认为一名合格的商人需要具备四个要素,即智、勇、仁、强。“智”指要懂得变通,随着这个商场的行情变化,我们现在叫转型,改变,要有灵活性;“勇”是善于决断;“仁”是能够满足人的需求,还要考虑社会责任;“强”就是要有恒心有耐力。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开始形成“儒商”的概念。儒商叫儒而商,亦商亦儒,以儒学修饰他的商事,儒商多是为官者出来经商。明清时期的商人特别多,连明正德皇帝在北京也开了好多店铺。明清也是个全民创业的时代,10个老百姓7个在创业,历史多么巧合。

  子贡、白圭和明清的儒商经商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造福社会。儒家讲求仁义礼智信,其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天的我们经商干什么?也应该是为了造福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讲,研究儒家伦理和企业家精神的关系这个课题,应该有人来做。

  佛教伦理提倡的是“修行”。其中的“修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能否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一对应上?佛教中的利他之心是否也能跟我们倡导的企业家精神相匹配?回到儒教伦理和佛教伦理中去,研究出新的企业家精神的伦理,我觉得这是相当有意义的。

  (作者:黄怒波)

中国的家族企业为什么做不强

国企“下属企业”怎么了

有些事做了会吃亏,但必须得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