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中国:面团里的艺术

 天童老僧 2015-08-19

神奇的中国:面团里的艺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面塑艺术作为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深受大众喜爱。小小面团尽然能够变成各种各样的人物或者动物,面塑艺术是不是很神奇呢?下面我们就带大家来了解面团里的艺术。

面塑的历史起源

神奇的中国:面团里的艺术

面塑艺术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特有的一门民间艺术。从文献资料来看,早在汉代就有了面塑记载,当时的迎神赛会行傩舞时使用面塑成鬼怪头部。从考古发掘看,汉代古墓中发现有用面塑造的陪葬品,新疆吐鲁番阿期塔那地区出土的唐代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墓葬中发掘出面制女俑头和面塑半身男俑,可以说是距今所知最早的面塑人物。宋代高承《事物纪原》书中讲到诸葛武侯征孟获时,有人说蛮人多邪术,需用人头祭神并用阴兵相助。诸葛武侯即用面和牛、羊、猪肉做成人头形状祭神,从此有“馒(蛮)头”之说。

面塑的发展演化

神奇的中国:面团里的艺术

面塑艺术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山东荷泽,河北掖县,山西的定襄、繁峙,陕西和甘肃等地农村,至今在逢年过节时仍保留着面塑“花馍”的风俗习惯。“花馍”又叫喜饽饽。造型有龙、凤、花、鸟、鱼、虫、狮子、水果等,人们为了庆贺,为了祭祀,乡村中到处可见互送礼馒的欢快动人场面。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审美观和生活的需求也有了新的需求。艺人们为了市场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从祭祀、礼馍、水果、小动物逐渐发展到了民俗戏曲人物。

面塑的工艺流程

1、制面

神奇的中国:面团里的艺术

在和面的时候,要加入蜂蜜、甘油,以及防腐剂,上锅蒸制。这时的面团没有加入颜色,叫做“本色面”。

2、上色

神奇的中国:面团里的艺术

把本色面压成小饼子,把颜色挤在面中央,将面反复揉直到颜色揉匀。颜色色度不够,可以分几次续加。

3、塑形

神奇的中国:面团里的艺术

利用捏、搓、揉、掀等简单技法,捏制出面塑作品的大致轮廓,使其形貌初具,以便进一步加工。

4、细琢

神奇的中国:面团里的艺术

在初步塑形的基础上,利用工具进行点、切、刻、划,进行细致加工。并按照这种方法,制作其余的部分,直至加工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