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寒证治

 Viviky 2015-08-19

                                         肝寒证治

 

                                     草根中医  张吉成

肝寒 :1、指阳气不足所致肝气凝涩,失其刚强之性,属内寒证。证见惊慌善恐,忧郁胆怯,倦怠乏力,四肢不温,脉沉细而迟等。  2、指寒邪凝滞于肝经(寒滞肝脉):肝的经脉络于外阴部,经过小腹,分布两胁。如寒邪凝滞于肝的经脉,可使该经脉挛急,出现下腹胀痛,牵引睾丸坠痛,并见肢冷畏寒,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等。多见于睾丸、附睾疾病及女子痛经、月经不调等。
一、阳虚肝寒
1、吴茱萸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功效: 温肝理气降逆。
主治:肝寒气滞 ,症见吞酸嘈杂,或头顶痛、干呕、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沉迟者。

2、吴茱萸四逆汤
组成:附子、干姜、吴茱萸、甘草。
功效:补火生土,温肝降逆。
主治:厥阴寒化证,水寒土湿木郁证,症见 手足逆冷,脘腹冷痛,胸闷太息,小腹坠胀,睾丸坠痛,或女子痛经、月经不调。

3、茵陈四逆汤

方源:《卫生宝鉴·补遗>。

组成:干姜45克 甘草(炙)60克 附子(炮)1枚(去皮,破8片) 茵陈180克。

功效:温阳化气,利湿退黄。

主治:黄疸阴证。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而发黄者。


二、寒滞肝脉 
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偏于养血)
方源:《伤寒论》
组成:当归、桂枝、 芍药、 细辛、 通草、 大枣、 甘草、吴茱萸、生姜。
功效:温肝理气,散寒活血。
主治:寒凝肝脉证,月经不调(闭经、月经量少、痛经等)而见月经色黑挟块、经行腹痛、喜温喜按、情志不畅、肢冷不温等症。
2、少腹逐瘀汤(偏于化瘀)
方源:《医林改错》
组成:小茴香(炒)、干姜(炒)、 延胡索、没药(研)、 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炒)。
方歌: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功效:温肝理气,活血祛瘀。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等证。
3、暖肝煎 (偏于补肾)
方源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暖肝煎十五: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
组成: 当归、枸杞、 小茴香、 肉桂、乌药、沉香、茯苓、生姜。
方歌:暖肝枸苓当,沉桂茴乌姜。
功效: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主治: 肝肾虚寒证。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弦沉迟。
加减: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
方论: 《谦斋医学讲稿》:本方以温肝为主,兼有行气、散寒,利湿作用。以当归、杞子温补肝脏,肉桂、茴香温经散寒,乌药、沉香温通理气,茯苓利湿通阳。凡肝寒气滞,症状偏在下焦者,均可用此加减。
4、艾附暖宫丸
方源:中国药典》
组成:艾叶(炭)、 香附(醋制)、 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功效: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益气温肝)
主治:用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168efa0101fjur.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