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负担当男儿心

 圆角望 2015-08-20
    唐朝诗人王维一生重情好义,交友广泛。在与朋友的离合间,他写下了大量的送别诗。其中《送梓州李使君》一诗既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深情留恋,又与朋友交流着对人生的展望与思索,更积极勉励朋友此去新官上任,必当上不负朝廷,下不负百姓,中不负自己有担当有道义的男儿心,千古以来传唱不绝,对今天的官员交往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唐代,山林险峻的蜀地经济贫穷,条件艰苦,文化风俗也野蛮落后,治理起来十分困难。而且远离京城,升官困难,绝非做官的好去处。但在送别好友赴蜀就任的《送梓州李使君》里,王维却不但没有为朋友入蜀而哀愁抱怨,反而充满了豪迈昂扬的情志。诗文如下: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诗的前四句从听闻想象着笔,遥写了最能代表蜀地特色的景物,手法夸张,气象开阔,将人引入一个雄奇幽深、壮丽秀美的境界。巴蜀之地遍布崇山峻岭,山上满是参天大树,杜鹃的啼叫鸣响于千岩万壑之间,一个“响”字,写尽满山杜鹃声的清脆响亮,将巴蜀之地千山万壑的雄浑气势展现在读者眼前,有如一幅泼墨淋漓、气势磅礴的山水画。颔联描写蜀地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夜雨如瀑、山林之间万泉倾泻的壮观景象。诗人运用“诗中有画”的妙笔,紧扣蜀川山高林密、雨水丰沛的特点,绝妙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描绘出一个深山冥晦、千岩万壑的奇景。笔法“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诗人尽写蜀地山水景物之后,后半段笔锋一转,描写蜀地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梓州特点及使君政务。“汉女输布”一典出自《晋书·食货志》,汉女辛苦织布纳税,却遭小吏克扣,暗示友人蜀地也许存在“为吏多奸”的吏治问题,提醒朋友在蜀地从政“治吏不易”。而“巴人讼芋田”写蜀人的农时纠纷,由于山地多、耕地少,蜀地当时多争多讼,民重利好斗,提醒朋友“治民不易”。诗人将蜀地雄奇的自然风光与从政环境的艰难相对照,不但不使人悲叹仕途的崎岖不平,反而给人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豪迈感与自信心。尾联则顺势而下,运用治蜀的典故,勉励朋友以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文翁严法治吏,广建学堂,化育百姓。他建议朋友不妨向先贤取法,教民化民,考虑政治效应的长期性,移风易俗,改变当地思想上的落后状态。
  此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勉励友人把艰苦的地方当作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好去处,创造政绩、超越先贤,融注了他希望朋友奋发有为、造福一方的满腔真情。因而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爽利明快,毫无伤感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