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祖母之四

 谦谦书生 2015-08-20

关于祖母之四

 

祖母一生虽富传奇性,其实在那个时代也自然,1877年祖母出生时,也是曾祖高中进士、钦点翰林那年,算是周家最风光的时候。终祖母一生,经历三个朝代,至1911年前是满清王朝,1906年科举结束,兴办学校,父己八岁开始读小学。据推算祖父死於1904年,只有28岁,他那两淮盐大使的官,即使当过也很短暂,因为这是两淮盐运司派驻盐场,监管生产的小官,盐场在苏皖,官虽小却是肥缺,何至於不能养妻儿,要长住岳家?想来祖父的肺病,到后期常有咯血,也很困扰祖母,未必还能去两淮任职。

1911年民国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都是很大的社会变革。影响到每个人,袒母以一个足不出户的家庭妇女,青年寡居,抚孤长幼,为周家作出的贡献是够树碑立传的,可是到后来去世时,我们这些生活在极左思潮下的儿孙,却只能为她建一个小小的墓,而且到十几年后,父母死时,虽极左已宣布结束,我们甚至还只能找关系,让父母也挤进那个0.5平方米的小墓穴,和祖母做伴。现在曾孙们都已成人,各有成就,很想给他们另做大墓。但我以为时过境迁,如他们泉下有知也不会同意,因祖母和父母相依为命的时间最长,而且一生俭朴,况且那个时代的人,只要求生死都能止乎礼,所以到了“养之簿”也没有时,便“祭而丰”又何益?何况他们一生都在动荡不安中度过,现在更不必去扰乱他们的安宁了。

在举家逃离长沙时,大哥已考取湘雅医学院,他只能随学院西撤贵阳,这一去便八年不能回家,那时一封信也走上十天半月,如是人走,路费相当困难,他的学费靠父亲寄,自己争取奖学金,舅父也接济一些,寒暑假留校,学校也常给些有偿工作让他做,可解决吃饭问题,所以平日他寄个信回也是大事。每到过年,一家八口少他一个,祖母总在身边给他留一付杯箸,就当和我们一起团年。人们都说“祖母疼长孙”,祖母给他做布鞋也特经心些,工夫下得多些,但从我这满孙来说,也从没觉得祖母有偏心,因我得脑炎时昏迷几天,祖母也守在旁,还记录了整个病程和治疗情况,可惜这些历史记录,都随世易时移没有留下,而战后回长沙,第一件事是父母忙租房安家,祖母却是忙带我找专家看病,希望我的脑炎后遗症还有办法治好,能重返学校读书。想一想,我们这些只会随风转的孙辈的教训,就是总要到自己也老了,才能理解老辈的艰辛,因为也开始体会到自己儿孙对我们的不理解了。

旧社会欺孤灭寡的事常有,若非个性坚强,是难以承受社会环境的压力和白眼的,这中间也难免有娘家的个别亲人(如弟媳),祖母都要忍让,因为她有儿子,她只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父亲身上;全力做到对娘家尽礼,对婆家尽责。表面看,物质上她没有给周家留下什么东西,实际上却可说,我们周家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拜祖母之赐。人死了还能让子孙怀念和感激,那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