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筋脉弛缓肌肉萎 痿证无力取阳明

 寂寞在繁衍 2015-08-20

  一、 痿证的概述

    痿证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证。“痿”是指肢体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痿证相当于西医学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符合本病证候特征的疾病。

    二、祖国医学对痿证的认识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岐伯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气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不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三、痿证的常见病因和病机

    痿证是以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导致肢体痿软的原因十分繁杂,常见的病因正如《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所说:“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为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庳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帝曰:何以别之?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由此而知,痿证的致病原因,有悲哀思虑等情志因素;有天时气候,生活居处中所受水湿之邪;有远行劳倦房室内伤等种种不同,因而导致各种不同的痿证。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病机,即五脏有热,致使津液气血内耗,不能营养皮、肉、筋、脉、骨等组织所致。可见五体之痿,病机在于五脏,即“五脏使人痿”。亦即说明,痿证是根于内而发于外,这与痹证之由肢体痹病久而不去,内舍于其合而成脏腑之痹者不同,正如张志聪所说:“夫五脏各有所合,痹从外而合病于内,外所因也;痿从内而合病于外,内所因也。”最后还将五脏气热而致痿的临床特点做了详细的说明。

    四、 痿证与痹证的鉴别

    在临床上痿证应着重与痹证加以鉴别,这是因为两者的症状部位主要都在肢体和关节。痹证以筋骨、肌肉、关节的酸痛、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特点,有时也兼不仁或肿胀,但无瘫痿的表现;而痿证则以肢体痿弱不用、肌肉消瘦为特点。痿证的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这是两证临床鉴别的要点。

    五、 痿证的治疗原则

    有关痿证的治疗原则,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中有详细的论述,“……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

    由此而知,痿证的治疗原则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治痿独取阳明”,这主要是因为足阳明胃是“五脏六腑之海”,阴经、阳经会于宗筋,而“阳明为之长”。因此,治疗痿证除了某些有湿热者必须清湿热之外,一般多采用滋补精血津液,调养后天,使化源充沛,宗筋得以濡润,肢体得以滋养,则痿证自愈。二是“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指出在独取阳明的原则下,还必须根据痿证的具体情况,针对其有关的脏腑经络进行辨证论治。三是“各以其时受月”,提出治疗痿证还必须贯彻“因时制宜”的原则,这对后世子午流注等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启发。

    六、 痿证的辨证论治

    1、肺热伤津,津伤不布。患者常因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逐致四肢筋脉失养,痿弱不用。

    症见其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尿少色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治以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药用生地、麦冬、北沙参、知母、元参、丹皮、贝母、甘草、薄荷、生白芍、黄芪、当归、丹参、牛膝。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患者久处湿地,或冒雨露,浸淫经脉,使营卫运行受阻,郁遏生热,久则气血运行不利,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弛纵不收,成为痿证。亦有因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或嗜酒,或多食辛辣,损伤脾胃,内生湿热,阻碍运化,导致脾运不输,筋脉肌肉失养,产生痿证。同时阳明湿热不清,易灼肺金,加重痿证,以上病机的重点在脾胃,湿热困脾,久则伤及中气,转为脾虚湿热,虚实互见。或流注于下,伤及肾阴。

    症见其四肢痿软无力,身体困重,或麻木、微肿,下肢尤甚。或足胫热气上腾,或有发热,胸痞脘闷,小便短赤涩痛,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治以清热利湿,通利筋脉。方用加味四妙散化裁。药用牛膝、苍术、黄檗、薏米、黄芪、当归、丹参、知母、鸡血藤、木通、甘草。

    3、脾肾亏虚,精微不输。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患者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成需,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五脏,运行气血,以致筋脉失养,关节不利,肌肉萎缩,从而产生肢体痿弱不用。

    症见其肢体痿软无力,并呈进行性加重,饮食量少,大便溏薄,腹部胀满,面色不华,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以补脾益气,健运升清。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人参、白术、薏米、莲子肉、砂仁、桔梗、生山药、茯苓、白扁豆、甘草、牛膝、川断续、黄芪、当归、丹参、鸡血藤、杜仲。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患者素来肾虚,或因房色太过,乘醉入房,精损难复,或因劳役太过,阴精亏损,导致肾中水亏火旺,筋脉失其营养,从而产生痿证。或因五志失调,火起于内,肾水虚而不能制,以致火烁肺金,肺失治节,不能通调津液以溉五脏,脏气受损则肢体失养,产生痿躄。此外,脾虚湿热白化,流注于下,久则亦能损伤肝肾,导致筋骨失养。

    症见其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目眩发脱,咽干耳鸣,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白调。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或小便失禁,大便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方用虎潜丸加减。药用龟板、鳖甲、黄檗、知母、熟地黄、白芍、陈皮、锁阳、干姜、黄芪、当归、丹参、牛膝、鸡血藤、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