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欲放春消息,先遣飞雪探梅花 【 宋 黄庭坚 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 台北故宫藏。 释文: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 北宋 许道宁《关山密雪图》 】台北故宫藏。此图是一幅全景山水,沿用传统的北宋山水画构图。图上端大山陡耸,四面峻厚,密雪覆盖其上,气势极见宏壮,大山左外侧一亭翼然,远眺陂陀纵横,野水层层。运笔凝重细劲,以短笔布皴,严谨而有法度。 【 明 唐寅《西洲话旧图轴》 】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自惭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些许做得功夫处,不损胸中一片天。”
【 宋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 】此帖曾经明内府及项元汴、安岐等收藏。书风端稳紧结,俊健古雅,有晋唐人法度和韵致。与黄庭坚行楷书特具的跌宕开阖、斜欹外拓的风格相比有所不同。乾隆评此帖云:“凌冬老干,偃蹇岩壑。”北京故宫藏。
【 明 永乐 青花人物扁壶】台北故宫藏。扁壶又称抱月瓶,其型制仿自中东,但装饰纹却为中国式样,山水风景画的绘法为传统水墨形式,只是人物为外邦异族。明代永乐开始,青花瓷器装饰摆脱了元代繁复细密手法,注重留白的视觉效果,白地青花更显其清丽风格,世称明代官窑“永乐人少”。 【 明 沈周《沧州趣图》】卷,纸本设色,30.1×400.2cm,北京故宫藏。此图所绘沧州为明代属直隶河洵府的沧州,地处北方,沈周未曾到过,他只是表现山川之性和趣,故图名“沧州趣”。画面作平远布局,主要撷取江南水乡的景致,山丘逶迤,水面浩渺,坡岸伸展,杂树成林,一派南方山川秀丽风光。 【 杨飞云《红帘子》】布面油彩,200×100cm,2005年作。杨飞云的女性人体与肖像绵密圆润,细致典雅。我们从杨飞云的画中可以发现他所探求的是一种理想的美,而理想美正是古典绘画最主要的因素,它不光涉及作品的形式而且关系到画家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 【 张大千《林壑幽居图》】镜心,纸本设色,58×131.5cm,1978年作。此画是张大千80岁时所作,泼彩技法已近极致,这时的张大千偏爱用石青石绿等明艳鲜亮的色彩,水墨青绿交融,产生明暗闪烁、斑斓陆离的色彩效果,有似梦境般奇幻美丽。在这里,色彩是理想的象征,是他心灵深处的感情抒发。 【 清何绍基《落花诗册》】何绍基(1799-1873)的行书有两大来源,一是颜真卿的行书,上溯可至篆籀之意;二是汉隶,他几乎把汉碑写透了。所以从字的外形看比较宽博,横向取势,呈相向之意,中宫疏朗,而从字的线条来看不是一笔而过,强调一波三折,如锥画沙,如折钗股,点画圆浑,刚韧有力。 【傅抱石《弦律嬉潮图》】轴,纸本设色,34.5×68.5cm,1962年作。此幅为傅抱石写中国古曲《平沙落雁》意蕴之作。尺幅之间,却给人咫尺千里之感。用笔洒脱老辣,气韵高古旷远,笔墨勾转间,营造出一种玉宇澄清的高洁境界,静观其画似能听到琴音袅袅、流水潺潺、雁声阵阵,婉转曲韵跃然纸上。 【 明 文徵明《停琴待月》】轴,纸本设色,54×29.5cm,1531年作。以兼工带写的手法,就势勾画了一幅田园景。左边一棵耸立的古木,右边一片茂密的竹林,在古木和竹林之间,一茅屋座落在突出部位,亭中高士停下手中的古琴,回首眺望,似在等待月亮升起。此图工细中寓质朴,於沉着中见灵动。 【 明 张瑞图《五言诗》】轴,纸本,127×28.3cm。释文:“神交当投漆,虚室罢游兰。网积窗文乱,苔深履迹残。雪明书帐冷,水静墨池寒。独自琴台上。流水为谁弹。瑞图。” 此书字形与用笔,以方硬偏侧求拙趣。结构大多取横向,偶有竖势,加上裭峭的笔意,通幅显现了一种乖张冷漠的气息。 【 清 张崟《山庄图》】立轴,纸本设色,141×76cm,1824年作。款识:“锦泉大兄先生索画,遂作山庄图奉赠与正之。道光四年四月,夕庵弟张崟于自归依室。”
【 明 文伯仁《平桥远水图》】卷,水墨纸本,26.7×183cm,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文伯仁善画山水,少传家学,时发巧思。其山水画有简、繁两种面貌。简者效文徵明细笔山水,景色疏朗,笔墨细秀,多抒情意趣;繁者出自王蒙,山林层叠,构图饱满,皴点繁密,境界郁茂。
【宋米芾《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诗,麻、楮混料纸,29.4×26.4cm,北京故宫藏。宋绍圣(1094-1098年)间,约写于45岁左右。释文:“高氏三图。穰侯出关。穰侯去国缓驱车。蔡泽还来取范睢。恶客只应真可厌。恠他汉相馆丘墟。”诗中说涉及的人物:穰侯、范雎、蔡泽先后均为汉相。 【 清李世倬《竹园调鹤图》】立轴,纸本设色,87.2×29.8cm。李世倬是高其佩外甥,少尝闻王石谷讲论,因通画法,善山水、人物、花鸟、果品,或秀润严谨,略近四王法规;或恣肆率性,似得舅氏遗风。此帧是其精谨者,而境极奇险、韵极秀雅,虽不烦皴染,而无琐碎薄弱之病。 【 高云何家英《魂系马嵬》】纸本设色,195×165cm,1989年作。描绘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数十位人物,展示的是一个宏大而具有戏剧性冲突的场景。持刀怒目的红衣武士;唐明皇的软弱而无奈;杨贵妃凄楚的神情,托起的是幽怨与感伤。画中洁白飘逸的衣裙与强大的鲜红的军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明唐寅《垂虹别意图》】卷,水墨纸本,29.7X107.6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此画卷以诗文书画记录下了明代中期以沈周、祝枝山、文徵明、唐伯虎等为代表的数十名吴门才子在吴江垂虹桥畔送别安徽学子戴昭时的深厚情谊。此卷由唐寅(伯虎)作画,祝允明(枝山)题“垂虹别意”引首。 【 北宋赵佶《花鸟图》】纨扇页,绢本设色,41x40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赵佶绘画尤其钟情于花鸟画,其笔法简朴,不尚铅华,名作甚多。在《宣和画谱》中,共记录了赵佶所收藏的花鸟画达近三千件,占到全部藏品的近一半比例,可见其对花鸟画的偏爱之深。 【 明 祝允明《小楷 洛神赋》 】 【明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局部】这件小楷字迹清秀、婀娜多姿,是文徵明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此件为册页,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局部】这件小楷字迹清秀、婀娜多姿,是文徵明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此件为册页,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文徵明《落花诗册》局部】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诗册书法传世,此为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此册笔力劲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 【清王建章《云岭水声图》】纸本,纵95cm,横48.1cm。(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图画层峦叠嶂,瀑布挂落,溪流绕岸,小径蜿蜒,云雾弥漫,数间房舍掩映于葱郁树林间,境界超逸。山石以披麻皴描绘,树木以湿润浓墨点染,画面苍郁沉厚。题诗“横云岭外千里树,流水声中三五家。”诗情画意交融。
【清郎世宁《平安春信图》】这是一幅人物肖像画,画幅上并没有作者的款印,但画面上方有乾隆皇帝自题的一段诗文:“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从诗中可以确认画幅的作者是供职清廷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故宫藏品。
【元邹复雷《春消息图》】图中所绘梅花干苍枝劲,花朵繁密。画家经劲健和时带飞白的笔触皴写粗干,枝条用笔遒劲挺峭。梅花的画法尤为奇特,以纸或绢卷蘸墨点成。全图显现的是一种苍健的风格。卷尾自题“蓬居何处索春回,分付寒蟾伴老梅,半缕消虚室冷,墨痕留影上窗来。” 【柳公权《蒙诏帖》】此帖也称《翰林帖》,曾刻入《快雪堂》、《三希堂帖》等,藏于故宫博物院。《蒙诏帖》的真伪争论颇多。近人谢稚柳考证后,认为意态雄豪,气势道迈,不仅为柳书的结构,也为唐代法书中的典范风格。
【清吴振武《荷花鸳鸯图》】画中为荷塘一角,芦苇丛生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对鸳鸯相伴而游,荷叶碧绿似伞,几朵红荷正绽吐芳菲。花鸟画法工整细致,虚实相合,描绘得极其生动,而水波、水草、芦苇只以淡墨数笔勾染而成。笔法虚实结合,使画面呈现一种空灵润泽的感觉。 【明沈周《玉兰》】古代宅院常种玉兰,象徵“玉洁冰清”或“玉堂富贵”。本幅浅设色画写意白玉兰,以淡青色烘染背景,运用留白法突显花朵的洁白。画家使用粗硬短促的线条画枝皴干,并以长弧线做出花瓣的柔嫩质感,显得清淡雅致,并富书法趣味。台北故宫藏。 【明陈录《万玉图》】纵111.9cm,横57.5cm。台北故宫藏。此图写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干弧形弯曲,构成梅枝总的动势。小枝则有穿插、变化,形成枝蕊参差交错、俯仰顾盼,梅花烂漫怒放的景象,图中以没骨写干,双钩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条万玉、花团锦簇的视觉效果。 【张大千《荷香》】张大千画得最多的还是荷花,他笔下的荷花娉娉婷婷、雍容高贵、姿态优雅,极富气质和韵味。他说:“荷花最难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杆子,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重描就不成画了。 ”
【宋米芾《张季明帖》】释文:余收张季明帖。云秋气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其次贺八帖。余非合书。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明 文徵明小楷《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册》】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文徵明书法,小楷与行草俱佳,其小楷笔画坚挺刚健,结构匀称端庄,用笔干净果断,风格独特。 【 陈逸飞 《水乡·下雪的日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