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疏肝健脾在身体素质调节中的作用《求医问药》2011年12月第12期

 负鹏载舟 2015-08-22

[摘要]疏肝健脾法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了,现在通过对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及儿科的用法进行归纳,要知道它对于身体的整体素质的调节,起到哪些方面的效果。

[关键词]疏肝健脾内科学外科调节

肝位于胁部。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疏”即疏通,“泄”即升华、开泄。肝的主疏泄主要是指肝脏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的特性,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脾位于中焦,主要功能是主运化、生清和统摄血液。运的意思是转运输送,化就是消化吸收;脾气的运行特点,以上升为主,所以有“脾以升为健”的说法,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称之为“清”。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送到心、肺、头和目,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脾还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一、疏肝健脾在内科学中的调节

1、消化系统方面的调节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观察后发现其分为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相交等五种类型的症状,《景岳全书》:“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骆氏有研究结果显示健脾疏肝法治疗使β-内啡肽(β-EP)水平相较于治疗前有显著上升,说明疏肝健脾能够通过调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枢及肠道局部的β-内啡肽(β-EP)的水平,起到镇痛、镇静作用。并能对于新斯的明引起的肠运动亢进和吗啡引起的肠运动低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就是能够对对异常的肠道运动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并且疏肝健脾的药物使肠道平滑肌收缩间接受到抑制能够延长食物、水、电介质通过肠道转运的时间减少腹泻的次数。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被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的多发病,这样的病非常常见。据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以及精神、应激、环境等因素。脾胃虚弱尤其是脾虚肝郁等症状容易引起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肝气郁结致肝脏的主疏泄功能障碍,不能调畅气机和协助水谷精微进行脾升胃降从而使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引起消化不良。所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对治疗和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慢性胃炎分为许多种,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实验研究表明脾虚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容易发生紊乱导致胃肠运动功能地调节失常。中医认为脾虚引起气滞血瘀、胆汁逆流,所以发生这样的病的病机,是肝胆失疏升降失常而引起的胆汁瘀滞。治疗这样的病,主要的就是健脾,疏肝降逆、化瘀通络。所以在治疗脾胃的病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肝脏的因素,疏肝健脾以达到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作用。

溃疡病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慢性病,中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主要由于忧愁思虑肝气郁结,或者是长期的饮食不节,影响了脾胃功能,导致了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所引起的。所以疏肝健脾,对于溃疡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减少其发生的几率有极高的作用。

肝胆疾患是众所周知的肝脏疾病。仲景曾经说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我们知道,如果病发于肝,首先想到的是健脾那么就是健脾可治肝治肝须健脾。

2、代谢方面的调节

中医认为,肝脾失调是糖尿病发病之本,肝主疏泄,能够调节全身气机,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瘀血则内停、经络痹阻,脏腑受损,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例如,疲劳类疾患,原发性低血压,中风,血管性头痛,不寐以及特发性水肿等。

二、外科、皮肤科

腹部刀伤、肝破裂,腹部刀伤会损伤肝脏肯定会在肝脏或者腹部留下瘀滞是东西如果要治疗,就必须从健脾着手,脾主运化,将瘀滞之物运送到体外或者被身体自身功能生化疏肝行气,能够对其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产生黄褐斑的最主要的病机是肝气郁结脾气虚弱。找准了病机,就能迅速的对其进行治疗。疏肝健脾做为其基本治法当气血化源充足且运行流畅的时候面部自然润泽有华,黄褐斑不再生。这其实也是内分泌调节的一种。

三、妇科

肝郁脾虚是乳腺增生病的基本病机因为当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的时候肯定会引起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的积聚,导致体内异常机体病变,如果对其进行调节,则能够减少这些病理产物的积聚,减少乳腺增生疾病的发生率。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血运行,如果不通畅,那势必会引起痛经。因为肝藏血并且主疏泄,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经血的生成和运行,依靠脾脏的运化和肝脏的闭藏与疏泄。由此可见,疏肝健脾对于痛经也有极佳的调节作用。

并且疏肝健脾对于卵巢囊肿、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方面的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四、儿科

当小儿进行断奶时,都是强制性的,这时候小孩就容易不思饮食,表情淡漠,这种情况也称之为小儿厌食症。而这些症状都是脾虚肝郁的症状,要对此病进行治疗,在让小孩积极饮食的同时,还应该进行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调节,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由此可见,疏肝健脾的方法,广泛运用于内科、外科、妇科以及儿科,对于身体的整体素质的调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骆天炯,健脾疏肝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血浆及粘膜β内啡肽的调节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8;616

[2]陈寿菲等,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52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9,3;179

[3]孙立亭,疏肝健脾法治疗黄褐斑的体会,江西中医药,1999,2;63

[4]朱志芳等,疏肝健脾定痛汤治疗原发性痛88,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4;65

[5]陈泽仁,疏肝健脾法治疗小儿断奶后厌食症54,新中医,1998,1;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