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鉴赏辞典:老聃的先祖耆童

 把吴钩看了 2015-08-22
山海经鉴赏辞典:老聃的先祖耆童
  王红旗(创建重构智库、生物智能学、人造地形气候学,策划山海经文化产业)

  老子(老聃)是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著名学者,曾长期出任周王室图书档案馆馆长,公元前516年协助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居住在今日河南省南阳一带),因此变故辞周退隐,撰写五千言学术专著《道德经》留赠关尹,随即出函谷关而不知所终[1]。
  关于老子的身世,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其姓李名耳字聃,或谓姓老名聃,或谓即老莱子[2]。高亨《老子正诂》认为老子名老聃是以“老”为姓,其祖先在颛顼时为老童,唐虞时为彭祖,殷汤时为老彭[3]。笔者在《探寻圣人的足迹》一书中指出:“我们注意到,《大戴礼》称老童娶高緺氏生重黎和吴回,《史记?楚世家》称卷章生重黎,因此老童即卷章。”“老子的先祖均可视为月神派,即重视母性的繁殖生育。”[4]
  老童又名耆童,民间称其为老郎,并把他奉为梨园业的祖师爷;在二十八宿星君里,翼宿星君就是老童。由于最早记述老童的先秦古籍是《山海经》,因此笔者在撰写《经典图读山海经》[5],《全部绘图山海经》[6],《山海经十日谈》[7],《山海经鉴赏辞典》[8],《老子生平道德经图解》[9]等专著里都论述有相关内容。本文以《山海经鉴赏辞典》(该版本山海经是郭璞版山海经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山海经版本,纠正了郭璞版的多处错简)为例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山海经?五藏山经》出自帝禹时期的地理文献,其中《西山经》记有: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8]43
  注释“神耆童”:耆音其(qí),老;耆童即老童,系颛顼之子,其后裔以“老”为姓氏;该氏族或家族可能擅长音律并长寿,年老时仍然面若童子,故而得此名称。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聃,应即老童的后代。[8]44
  《山海经?大荒四经》出自殷商时期的地理文献,其中《大荒西经》记有: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⑴,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⑵。颛顼生老童⑶,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⑷。[8]192
  注释:⑴榣山:榣为大树,疑榣山原作谣山,意为唱歌谣的地方。⑵太子长琴:经文太子长琴的“太子”二字,似乎并非指有权继承王位的长子,而是与“不周负子”类似,可能另有所指。⑶老童:即《西山经》騩山的神耆童。⑷始作乐风:发明用器乐伴奏歌谣。[8]193
  《大荒西经》记有: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⑻。吴姖天门⑼,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⑾,令黎邛下地⑿,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8]194
  注释:⑻天枢也:此处“天枢也”表明日月山是一座天文台。枢,原指门户的转轴,天枢即地球自转轴及其所指向的太空北极点;由于地球自转,宇宙所有的星辰看起来都在围绕着看不见的天枢和看得见的北极星在旋转,其中最明显的是北斗星的旋转。北斗七星(古为九星)的第一颗星(位于勺端)名天枢,第二颗星名天璇,天枢与天璇的延伸线正好指向北极星。⑼吴姖天门:或作吴姬天门,一种门状天文观测仪器。⑽嘘:在日月山天文台工作的天文巫师,其形貌与《海内经》[未?41]的术器相似,当属于特殊的巫术动作。袁珂认为嘘即下文的噎和《海内经》的噎鸣。⑾重献上天:重的任务是把天抬升。⑿黎邛下地:黎的任务是把地降低。[8]195
  鉴赏:太子长琴???“谣”在古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类似今日的清唱;《诗?魏风?园有桃》:“我歌且谣。”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据此,所谓太子长琴“始作乐风”,表明他是首先使用乐器伴奏的说唱者。事实上,在文字发明前或普及使用前,许多民族的历史(包括科学文化常识)都是由专职的说唱者来记忆(包括补充新的信息)并传播的;即使到了今天,中国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人们仍然喜欢这种有乐器伴奏的说唱表演艺术,并从中获得许多知识和乐趣。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太子长琴是一位通过有伴奏传唱方式进行历史和文化知识传播的教育学家。有趣的是,太子长琴的歌唱艺术是有着深厚传统的。《西山经》騩山记有“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耆童即老童,亦即太子长琴的祖辈,属于黄帝族。[8]202
  鉴赏:日月山是《大荒西经》记述的一座中心天文台。嘘即噎,其职务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日月山天文台的台长。“两足反属头上”是一种天文巫术动作,意在模拟日月群星的旋转。事实上,嘘与重、黎与老童与颛顼,乃天文世家,他们的出生和名称多有旋转之意。重有回旋之意,黎通耆,耆即老,老有曲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老童又名卷章,《史记?楚世家》:“卷章生重黎。”颛顼的出生得北斗星之助,《拾遗记》卷一:“其夜昌意(颛顼父)仰视天,北辰下,化为老叟。”轩辕本身就有旋转之意,而黄帝乃北斗星之精所生,《史记正义》:“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於寿丘。”古人根据斗柄指向判断四季,《鶡冠子》:“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山东嘉祥汉武梁祠石刻有黄帝端坐在北斗七星车上的画像。此外,北斗星在西方称为大熊星座,而黄帝又名有熊氏。
  经文“重献上天”、“黎邛下地”,在古史中称作颛顼绝地天通。《国语?楚语下》记有:昭王问於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关于绝地天通的内涵,通常都解释为重新划分社会等级。但是,此处《大荒西经》记述的完全是天文学意义上的行为,与社会地位无关。其实,绝地天通与补天的含义相同,中国少数民族至今流传的近百个民间故事里,都记述有远古天地大冲撞导致天地不分、日月长期消失(类似核冬天现象),于是有英雄射日射月并重新找回藏起来的日月,天地才得以恢复正常,此即重黎将天地重新分开之本义。[8]206
  《山海经?海内五经》出自周代地理文献,其中《海内经》记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⑿生炎居;炎居生节并⒀,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⒁。祝融降处江水⒂,生共工⒃;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⒄,是复土壤⒅,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⒆,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⒇。[8]258
  注释:⑿赤水之子听訞是居住在赤水流域的部落,与其相邻的应该还有赤国妻氏和《大荒北经》[寅?19]赤水女子献(女魃,黄帝之臣)等,在《山海经》里赤水通常指黄河上游。⒀炎居生节并:炎居是听訞的后裔。⒁戏器生祝融:戏器是节并的后裔,祝融是戏器的后裔。⒂祝融降处江水:祝融部落迁徙到江水流域。此处“江水”可能是“共水”或“洪水”之误(共与洪通)。⒃共工:祝融的后裔有共工。⒄术器首方颠:术器是共工的后裔。术除指技术外,古代指城邑中的道路;又通遂,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礼记?学记》:“术有序,国有学。”郑玄注:“术当为遂???周礼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在古史传说里,相传共工最早作城,当时的城就是土围子,既可防敌,又可防水患。因此,术器之名,或可指对城邑道路、堤防进行规划;所谓术器“首方颠”,疑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巫术色彩的测绘动作,用于测定堤防的水平、高低、走向,只有这样才能对付洪水泛滥。⒅是复土壤:阻挡洪水,恢复耕地。⒆后土:后土是共工的后裔,又名句龙。⒇噎鸣生岁十有二:噎鸣是后土的后裔,他发现了木星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的天文历法,并为每一年的岁星命名。[8]258
  鉴赏:所谓噎鸣“生岁十有二”,岁即木星(又称太阴、太岁),意思是说噎鸣发现了木星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的运动规律,并为每年木星所在天空位置分别用十二地支命名。今天测定的木星绕日周期为11?8年,有可能是古人测定值有误差,也有可能是古代木星周期确实曾经非常接近12年的数值。木星是全天仅次于日月的周期运动亮星,古人发现它的位置对地球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计倪子》:“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计倪子即计然,乃越国大臣范蠡之师。事实上,中国十二生肖动物,其性喜水喜旱的排序,就符合上述木星对农作物丰歉影响的周期。具体来说,鼠年牛年虎年处于风调雨顺阶段,食草类动物兴旺,食肉类动物也跟着兴旺起来。兔年龙年蛇年是水灾频繁阶段,水族类动物(以龙为代表)兴旺。马年羊年猴年又处于风调雨顺阶段,食草类动物兴旺,俗话说马羊年好种田。鸡年(凤年)狗年猪年是旱灾频繁阶段,鸟类动物(以吃昆虫为主)兴旺,杂食类动物能够更好的适应旱灾年。在某年出生的人,如果能够模仿该年适宜生存的动物,他就也能够顺利的成长,这就是生肖动物的本意,肖就是模仿。[8]262
  综上所述,老子的直系先祖可以追溯到帝禹时期的耆童,耆童的先祖是颛顼,颛顼的先祖是黄帝;耆童又名老童,其后裔有太子长琴、重、黎、噎鸣等。值得注意的是。噎鸣亦名噎,其先祖又出自炎帝、祝融、共工、术器、后土一脉,据此可知噎鸣属于黄帝族与炎帝族通婚形成的后裔之一。事实上,老子之所以能够出任周王室图书档案馆馆长,并且撰写出具有天文哲学深刻内涵的学术专著《道德经》,与他的天文世家身份(颛顼、重、黎)、传唱历史世家身份(太子长琴)都是密不可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