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

 王哪儿蹽儿啊 2015-08-23
一本好书,教你了解这个世界

二妹的周记和读书笔记混合版


原帖发表于jane7.com


8月初到现在开启了刷书模式,每天30分钟到2个小时,总计看了几本书,除开一本半日本文学小说和在图书馆看的《道德经》外,其他看的都是自我实用工具书,以前我是有点不喜欢看这类书的,喜欢看日本侦探小说和中日文学小说,总觉得工具书太功利和目的性太强,但是最近觉得工作上有点裹足不前,于是决定从工作方法上找到进步和提升。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书不是读的越广越多越好,而是越深越好。并且读了的书,却不一定是你的知识,一定要转换出来,表达出来或者写下了,能为你所用,能给你的工作生活带来利好,才是您真正获取到的知识,这本书也开启了我8月刷书的动力。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



《思维导图练习册》


是配套的实用性的书,简单介绍了思维导图的运用模式,找关键词,画图,扩展想象力,强调发散性思维,也强调思维导图中含有收敛思维在里面,用思维导图的好处是,因为大脑记忆,图比文字更强,所以建议图文结合。这样知识更容易被记忆和运用。与我而言,觉得以后阅读,思考策略,开会纪要,可以采取这种形式。


 



《批判性思维》


目前都还只阅读了一半,但是前者是一种理性的思考过程,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学贵有疑。这本书教给大家的就是一种质疑的思考过程,是一种反思能力。尤其是在千篇一律教育的国人,在现在的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面对你所接触的每一个断言,你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存在,还是全盘接受,这本书可以增加你的逻辑和独立思考能力。

 




《拖延心理学》


是一本久负盛名的时间管理类型实用书,没有开始看多久,到现在也只看完了第一章而已。说来惭愧,我从买了书到现在也拖延了一年多也没有看,可见我也是有拖延习惯的人,第一章里说的拖延的四大原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我觉得确实有击中到每一个拖延症的人的心理,剩下的我没看完,估计看完会单独写一篇读后感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


最后,要说的就是,我8月初到现在刚刚阅读完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了,这本书我2014年8月5日买的时候,就开始兴冲冲的阅读了,但是读完第一篇就再也不想读下去了,干燥无味,而且读起来确实挺枯燥的



以前单纯觉得我从认字认图开始读书,从小人书读到大部头书籍,起码读了20年,怎么会不会读书?而且这本教人如何读书的书,为什么评价会那么高,但是这次将这本书真正读完,我才知道,以前我是真的不会读书,既浪费了很多读书的时间成本,也浪费了很多好书。


阅读首先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1
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类似于我们儿童时期学生时代的阅读,要求首先会识字,能够基本阅读大部分的书籍。开启自己独立阅读的第一步,也即是学习阅读的开始,是一个阅读的必备的基础层次。


2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真正的进入了阅读的层次。检视阅读分为有系统的粗略阅读(skim粗浅的阅读(pre-read)


1、 有系统的粗略阅读


指的是在你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花时间阅读时候,你通过这本书的书名、目录、索引、和出版社的介绍初步对这本书进行判断了解,从而确定这本书是否有可能性,如果有,你可以挑选目录中你感兴趣的几段阅读看看,或者看看结尾,一般作者都会在结尾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观点再说一遍。通过以上几步,你大概就能够抓到这本书的架构和重点了。


(我觉得,书店里挑书很适合这样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千万不能用来看侦探小说啊,要不直接翻结尾,不就像刚开始看《名侦探柯南》,就被圈出凶手一样悲催了么!)


 

2、 粗浅的阅读


粗浅的阅读核心就是,一定要读完这本书,从头到尾的读完,不要因为某段觉得困难就停止阅读。《如何阅读这一本书》是我怀着检粗浅阅读的心态去读完的。要不如果我深陷如某个不懂的句子或者段落,必然又会造成去年一样的搁置。


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度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有很多好处,首先你能够整体了解这本书,所以不会被难懂的细节打败,因为你读完了这本书,就可以发现,有些你觉得难懂的地方,可能作者在后面已经进行了分析,比你自己去查资料,从而纠缠于某些细节,没深入书本的核心就放弃,要好的多。因为只有你读完了这本书,你才真正的理解了作者的整体思维和脉络,而不是什么也没了解就做出来判断。


在粗浅阅读中,作者提到了一个阅读速度的问题,因为我以前也有遇到过这种问题,容易读的书读的比较快,读难懂的书就是翻来覆去,眼光都只能停留在这一页,好不容易翻过去了,但是还是会觉得前面没懂,所以翻回来继续看。作者则在这本书里说要矫正很多人在阅读中的“逗留”和“倒退”习惯,从而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


因为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和段落,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双手训练我们的眼睛。让自己的眼睛跟着手指的速度移动,逐步让自己的阅读速度跟上来,能更快的粗浅阅读完一本书。而且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重点在于知道在阅读什么读物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阅读速度。


而读书不是光把书从前翻到后结束了,你身为一个读者,要成为一个主动的阅读的读者,一定要提出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分析阅读中也有用到,虽然因为书本分类的不同,有所不同,但大致都是如此。也标明,作为一个主动读者,读完书,一定要弄懂想法和吸取到知识):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谈了什么?(主题)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想法、声明、论点,详细内容是什么,如何写出来的。)

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么?是全部,还是部分?

4) 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启发,对你的意义)


你可能已经按自己的一套阅读了很长时间了,现在却要一切从新开始,可能会觉得别扭或者困难,但是就像学习任何一种复杂技巧一样。我们一开始也要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最后连贯熟练使用,直到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从而成为一个自然、顺畅阅读的主动阅读者。


3
分析阅读

接下来,你就会进入阅读的第三个层次(最耗时,全书二分之一都讲这个的):


分析阅读是建立在检视阅读之上的,一定要熟读书名、前言、目录,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第一个原则是: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书本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知识不同,对我们的指导方式也会不同。如果我们要跟随这些书本的指导,那就应该学习以适当的态度来阅读不同的书。最简单的分类方法: 虚构的小说类和论说类,而在论说性的类型中,你可以分为历史、科学、哲学类。


第二个规则是: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概括主题)


第三个规则是: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以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掌握整体架构) 


第二、三规则一组合,一本好书,就应该可以告诉你,书里的情节重点和主干架构,第二个规则在指导你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第三个原则则在强调一本书的复杂度。第三个规则,可能要每段每节的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建立出架构,但是并不需要太完美,因为毕竟有些书不值得花如此长的时间去做,也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然建立一个清晰的架构也是作者的一项责任。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 


第四个规则是:

找出作者要问或想要解决的问题。(发现作者的意图,传递的理念,第二规则个第三规则的重复补充。)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
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第五个规则:

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首先找出书中最重要的单词,然后弄懂这词的意思。例如一词多义的情况下,要懂的作者再用哪一个意思,或者如果运用了专业用语,你一定要先弄懂专业用语在这里的意思。) 


第六个规则:

圈出重要的句子,找出其中的主旨。(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第七个规则:

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第八个规则:

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
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读者是最后一个说话的人,必须能提出评论,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A.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批评式阅读的条件)


第九个规则:

除非你已经完成了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看完这本书之前,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发表你对本书的意见。不要急着开始批评。能够用自己的话重述作者的观点才是读懂了这本书。)


第十个规则:

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的辩驳或争论。


第十一个规则:

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做任何评论之前,找出做出评论的理论基础。


B.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 知识不足。

2、知识有错误。

3、不合逻辑。

4、分析和理由不完成。

前三条与作者的共识、主旨、论述有关,第四点和书的架构有关。


第一阶段四个规则,回答阅读的一个问题: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谈了什么?


第二阶段是个规则,回答了阅读的第二个问题,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第三阶段,回答了阅读的第三、四个问题,这本书说的有道理么?真实么?对你有什么意义?


分析阅读是一个理想化的阅读。这些规则只是衡量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时间上,精力上来说,但是还是有些书值得这样去主动阅读和学习)但是如果要成为一个好读者,应该运用以上规则,仔细的阅读一本书,还不是阅读大量的书。读的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是本末倒置的。


阅读不同的读物
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评判标准


与以上方法大同小异,但是,总之一点,在评论这些读物之前,一定要读完它们,读懂它们。


诗歌和小说等虚拟作品,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弄懂作者每个词的意思,而着重强调在作者全文传达的主旨和发挥读者的想象力。故事性的书最好能一气呵成的读完,读戏剧一定要在心理排练这部剧。评判标准只有喜欢与否。


实用性的书是传递行动的方法和出色的行动规则,以及达成的目标和结果。而理论性科学书则是在传递知识上,强调书中的逻辑性和推理性。评判标准则是是否认同。


哲学书则是作者的一种思考,所以读者阅读时候,也只能调动你的思考,理清自己的思路,判断出他们的想法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为他们提出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神学则对这些信仰者是不可侵犯的,是绝对接受的。


历史书因为其部分不可考据性,所以我们对感兴趣的历史,最好应该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历史建议一些我们现在的可行性,起到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的作用。批判的标准则是,这本书这样的历史行为在当时情境下是不是过于夸张,不够逼真。


传纪更像是历史一样阅读,而自传则会掺杂个人的情感和夸大美好事实等,所有阅读时应该有怀疑心。


而阅读现代文章和书籍,也要有一种怀疑心,要擦亮眼睛,明白作者传递的是什么和他的动机,即抱着批判性思维阅读。


社会科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大量心理学)则一定要跟上时代,推陈出新,我们阅读时,也应该阅读一个主题多本图书,所以我们必须进入第四层次阅读——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即是围绕一个主题和来读很多围绕这个主题的书。(写论文的方法)


而这些书可能会非常多,这时候我们就会用到检视阅读。来减少你的相关书目书单。


主题阅读步骤


一:找到相关的章节。(可能有些书我们只应用某些段落,在主题阅读中,你的主题才是最关键的,而不是书)

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由你来建立共识,来建立一个主题,这些作者和书都是以你的想法出发)

三:厘清问题。(在于我们的主题是否不偏不倚)。

四:界定议题(作者直接可能对这个问题支持或反对,找出最合适的议题)

五:分析讨论。(读者必须保持客观,自己不预设立场,摆明双方观点即可)


这本书读完,首先刷新了我阅读的看法,以前我遇到自己读不懂的书,就放弃了,或者觉得有些书一看书名,觉得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就不去碰它,阅读也停留在自己的安全区内。


而这本书则强调,越是读不懂的书,越能提高你的心智和思想。一本书虽然难懂,但是你应该至少读完一遍,并且主动阅读,保持对问题的困惑,以及保持主动性的阅读行为,如做笔记、批注,不要停下来或者放弃阅读。这样你对这本书至少能掌握50%、80%的道理, 就比你一开始一点都不懂要好很多。


阅读不是你将能掌握的书读上一万本,而是你不能掌握的书,慢慢进阶,读上100本就可能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飞跃了。


但是这本书也因为是翻译过来的问题,所以有些地方确实挺难懂的~~推荐的书目也很厉害的样子,但是推荐的还是英语母语人适合阅读的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