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阴生津,睡中保暖——处暑节气养生提要

 leo953 2015-08-23

处暑节:处,止也,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是一个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在北方,这个节气之后,就不需要再刻意强调清暑利湿了,虽然暑湿之气尚在,但终究为强弩之末,即使我们不去清暑,也会逐渐被秋凉、秋燥取代,这个时节的养生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养阴生津,适度清补上,为后续节气到来的燥气做准备。


整个夏天,我们和大自然的万物一样,努力生长,在华英成秀之际,我们也耗散了很多阴气,现在是该慢慢养阴的时候了,趁着天气渐凉,好好享受这难得的舒爽吧。因为这个节气是一个由暑湿向秋燥过度的阶段,既没有之前暑湿熏蒸的难耐,也还没有秋燥的干涩难忍,你所需要的,就是在凉爽的黄昏,惬意的散散步,早睡早起,晚上睡觉护好肚腹和肩头,饮食上增酸少辛,增润防燥。


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湿热之气势头依旧猛烈,只是早晚略显凉意,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个时节的养生,还当遵循温中阳与清湿热并施的原则。


处暑时节饮食起居

早卧早起以敛阳

处暑时节尽量争取每天多睡一个小时,并要早睡早起。宜饮用滋阴润肺、养心安神之品。秋菊清心茶:杭菊、麦冬、百合各5克,红茶叶一小撮。热水冲泡,10分钟后代茶饮,具有清肝泻火、滋阴润燥、宁神养心的作用。

少吃辛辣多吃酸

中医认为,秋天对应的脏腑为肺,应多食酸,少食辛。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不要过食葱、姜等辛味食物,增加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

朝喝姜水暮吃萝卜

秋日晨起亦可服生姜红糖水,以升发一日之阳,温暖中阳。若升发太过,出现上热诸症,则可晚上吃萝卜,能助阳气敛降。如此则一日之间阳气呈圆运动升降,自然健康。此外,萝卜最利降浊;腹胀、便秘吃萝卜能行气通便;若有上火咽痛、咽干、眼红、耳鸣、头晕、痘痘等症,吃萝卜可降上浮之火。

秋季多吃藕

由于秋季燥气主令,还会有化热除燥之虞。常吃莲藕,既可补身,又能润燥。生藕清热凉血、止血散瘀、滋阴养阴;熟藕健脾养胃、养神、滋补五脏,配合一把莲子可以增加安神的功效。这种清补的方法,非常温和,不会上火,特别适合容易疲惫,虚不纳补的人群。

在北方,可以熬藕粥:鲜藕150克,洗净切碎,粳米100克,先将粳米煮粥,快熟时加入藕。“秋藕最补人”,此粥不仅是秋季老幼妇弱咸宜的良好滋补品,而且兼有润燥之功,可辅助治疗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鼻干出血等症。

在南方,可以吃荸荠冰糖藕羹:荸荠洗净去皮,藕洗净切小块。沙锅加水适量,将荸荠、藕同入锅内文火煮炖20分钟时,加入冰糖再炖10分钟,起锅即可食用。清热利湿,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在南方,还可以喝萝卜茶,老话儿说:“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医生满地爬”。此茶能清肺热、化痰湿,加少许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主要选用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稍微加点食盐调味,再将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

此外,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


外治养肺法

秋养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重在肃降,肺气一降,则诸气皆行,气机宣畅,各归其经,气通则不痛。鱼际穴,最能调畅肺气,既治肺失宣降诸咳喘,亦治周身随咳嗽或呼吸而发作的疼痛,如腰痛、胁痛等。如果不敢针刺,可把两手掌心相对,两侧鱼际相向摩擦,每日至少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局部发热,潮红即可,也可以用温水浸泡。此法补益肺气,尤其适合平时少气懒动,倦怠乏力,经常感冒的人。

{秋季补肺取太渊}秋天正是肺的脏气最旺,功能最强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天时以养肺。太渊为肺经原穴,为肺脏原气留止之处,太渊又为五输穴中的“输穴”,配五行属土,土能生金,因此有很好的补肺气的作用。秋天多按揉太渊穴,补益肺气,治疗因肺气虚导致的喘咳之症。

{简便的捶背养肺法}患者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施术者两手握成空拳,捶上背部,各捶30次。捶背时,要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督脉和膀胱经的经气,同时有健肺养肺之功效。注意手握空拳,动作和缓,力度适中。


此外,在这段渐进秋高气爽的时期,可适度增加户外锻炼,呼吸吐纳,以提高肺脏生理功能,肺气宣畅则燥邪难侵且易除。白天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处暑七月养生功法

六气治肺法

《遵生八笺》中提到,吐纳用呬,以鼻微长引气,以口呬之,勿使耳闻。皆先须调气令和,然后呬之。肺病甚,大呬三十遍,细呬三十遍,去肺家劳热,气壅咳嗽,皮肤燥痒,疥癣恶疮,四肢劳烦,鼻塞,胸背疼痛。依法呬之,病去即止,过度则损。呬时用双手擎天为之,以导肺经。

中医认为,呬字诀与肺相应。口吐“呬”字具有泄出肺之浊气、调理肺脏功能的作用。“呬”的发音,可以用“丝”音代替,上下门牙轻轻咬合,留下一道细缝,同时使体内浊气从咽喉到口腔流出。

处暑七月中坐功

正坐,左右转头举引,反背两手捶背各五七度,再叩齿吐纳吞津。治病:风湿病,肩背痛,胸痛,脊背骨痛,胁肋髀膝经络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少气咳嗽,喘喝上气,胸背脊梁骨积滞之病。



本文内容选自当归中医学堂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