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津讲坛】周汝昌,津城走出的红学大家

 汐钰文艺范 2015-08-23



火热的8月,《每日新报》与问津书院共同推出的“问津讲坛”也推出一个热门话题,有关《红楼梦》。这部巨著,总有说也说不完的话题,不仅有众多不同流派,也出现了众多红学家,其中周汝昌可以说是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的独特视角和研究成果在红学界有着绝对的权威。就算是不太了解红学的人,也都听说过周汝昌,他也是1987年拍摄的电视剧《红楼梦》的顾问。这位红学泰斗是咱们天津老乡,他是怎么爱上《红楼梦》的?他眼中的《红楼梦》里埋藏着怎样的秘密?我们来听听。

周汝昌

刘国华

  

今日讲师:刘国华

  今天走上“问津讲坛”为我们讲“周大师”的是津南文化名人刘国华。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退休后,出任津南区文学杂志《海河柳》执行主编直至2014年。其间,兼任津南区非遗保护专家组组长。他对同样是津南人的周汝昌有着深深的敬佩和深入的研究。


津南同和号 传奇“周家人”

  国学大师周汝昌先生(19182012)出生在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周汝昌先生是中华文化研究专家、红学泰斗,1953年,他出版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在当时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重要著作”。周先生是继胡适之后新中国“研红”第一人,是享誉海内外的红学考证派、自传说的集大成者。周汝昌能成为一代文化名士,也有着他的家学渊源。

  周汝昌先生的始祖周瑚,在明崇祯年间自安徽桐城县避患到北方,至天津咸水沽镇落籍。曾祖周克友曾办团练,功在乡闾。在清代咸丰年间,经僧格林沁保举,恩赐昭武都尉。四爷周镛亦蒙恩典授武德骑尉。周先生祖父周铜(人们尊称老八爷)时代,周家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咸水沽镇的大户,分北院、东院、西院,总称同和号。开辟同和码头,养登悠、水梯子、五百石三艘出海大木船。远到东北营口、沙河子(丹东),南到江浙,贩运粮食、木材及生活日用品。在镇内开立同和粮行、木匠铺、烧锅(酒厂)等,又在镇外购置田亩从事农耕,人称同和小庄(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周辛庄)。老八爷周铜熟读诗书,练得一手好字画。名著邑庠,声华藉甚,但是,在科举道路上却极为不顺,最后,捐得同知一职(仅次于知府)。周铜特别喜欢民间花会,被乡民推举为长乐高跷和法鼓佛会会头。


周家五兄弟 “文艺”新青年

  周汝昌先生的父亲周景颐是清光绪年的末科秀才,民国年间被乡民选为商会会长(兼任镇长)。1931年他领导乡民建起围绕全镇的土围子,抗击散兵、土匪的侵扰。组织乡民抗击劣绅承包的“牙税”(即凡是入口的东西都要上税),打跑了收税的爪牙。1939年天津特大洪水,庄稼颗粒未收,乡民苦不堪言,他带头捐款,组织赈灾,筹办粥厂,使乡民度过了灾难。周景颐的抗匪和义举引起了散兵和土匪的仇视,联手把他绑票到土匪窝子,后经全镇百姓筹款赎回。周汝昌在看望父亲的途中也遭土匪绑票,又是乡民积极筹款赎回了他。咸水沽和周围乡民,深感周景颐为保一方平安而付出的代价,自发为周家献上一块“硕果苞桑”的巨匾和“智深勇沉”的银盾,以表拥戴之情。

  周汝昌兄弟5位,大哥震昌当年弹得一手西乐风琴,习德文,但三十多岁夭折;二哥祚昌善吹洞箫,终身从事金融业;三哥泽昌京胡演奏高手,新中国成立前在木行经商,新中国成立后在食品行业任会计;四哥祜昌月琴高手,南开大学肄业,晚年以教师为职业。周汝昌先生喜爱戏曲,文武场面全能拿得起来,在燕京大学国剧社,他粉墨登场,以文武小生行当演出。

  周汝昌是最小的儿子,深得家长喜爱,故9岁方入咸水沽镇公立第十一小学。六年小学经常因散兵强占学校而辍学,但他的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国语、外文更加突出。初中考上天津大沽路觉民中学,小考、中考、大考均夺头名,外号“铁第一”。高中考取南开中学。高二时,日寇炸了南开,失学后他与同学步行到北郊韩柳墅,参加了二十九军的操练,后因前线战紧,二十九军疏散了学生兵。1938年考入当年的工商学院附中,插班高三(即现今的实验中学)。1939年考上燕京大学西语系,但因家乡发大水,未能入校,就在这一年,他与毛淑仁女士结婚了。


“红迷”母亲带儿子走进“大观园”

  说到周汝昌先生的研红经历,必须从他的母亲李彩凤谈起。李彩凤出生在咸水沽镇外的北洋码头村,她是独女,深受父母疼爱。那时尚没有女子学校,自幼父亲教她读书识字。天资聪慧的彩凤饱读诗书,结婚后,堂兄来看她,还捎来一本《石头记》。她通读之后,经常给周汝昌兄弟讲书中故事。她还安排家人在春日游览自家的花园,让女眷们如《石头记》中女孩儿一样梳妆打扮,“重现”逛大观园的热闹场面。这些故事令小小的汝昌听得非常入迷,所以母亲李彩凤应是他“入红”的启蒙人。

  周汝昌在南开中学时经常与同窗谈论《红楼梦》的故事。在燕京大学读书时,他借到了脂评甲戌本《石头记》,1947年写出了第一篇研红文章《曹雪芹生卒之新推定》,发表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之后,他的红学研究成果就不断地出现在各类报刊和学术专著中。周汝昌先生后来成为红学泰斗,享誉海内外,他是考证派、自传说的集大成者,确立了红学的科学体系。


一生都在为曹雪芹辛苦

  周汝昌先生通过考证、论证、悟证得出曹雪芹的祖籍“丰润说”的论断。其先祖为宋朝开国大将曹彬(谥号武惠王),乃河北灵寿县人。其子曹玮(谥号武穆王),其后代迁江西武阳渡。明朝时后人曹端明、曹端广兄弟避患北方丰润县。后来弟弟端广又迁东北辽阳,这一支曹世选、曹振彦、曹玺后为清朝“包衣”,曹玺夫人孙氏成为幼年玄烨的教养嬷嬷,故其子曹寅(雪芹的祖父)成为康熙帝玄烨的陪读。周先生通过《诗经》中“秉心宣猷”悟出,曹寅的亲弟应是曹宣,字子猷。这论断曾遭到“曹宜”说反对,后来《曹玺传》面世,证实了周先生的论断是正确的。

  上世纪80年代,北京通州有人献出“曹公讳霑墓·壬午”的石碑。很多红学家认为是真品。但通过周先生有理有力的四点论证,也不得不承认为赝品。

  存世的《红楼梦》版本有两种,一是80回脂评《石头记》,二是120回程高本。周先生从胡适先生处借得脂评甲戌本后认定程高本《红楼梦》120回本是伪续和篡改。后来再通过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的阅读,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他立志还曹雪芹本真的面目。周先生最得意的考证,即脂砚斋评书者是女人,是书中的史湘云。周汝昌先生认为,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共有108回。每9回是一关节,第54回是贾家由盛而衰的分水岭,故而《红楼梦》是春秋两大扇。周汝昌是当代最为系统、清晰地勾勒出红楼梦与江苏尤其是南京的关系的红学大家。其主要考证有:曹家在江苏生活六十年;江宁织造署、苏州织造署不但担当了清宫高级衣料的置办,同时还成为皇帝在江南的耳目;康熙六下江南,独曹家接驾四次;红楼梦中的风俗人情包括方言与南京、苏州、扬州关联颇多。

  周先生在2012530日,临终前命儿女拿出纸笔,口占一首诗:“九五光阴九五春,荣光焕彩玉灵魂。寻真考证红楼梦,只为中华一雪芹”。最后他还说了一句话:“这一天我总算没白过!”周汝昌不仅仅是红学家,他还是中华文化的研究家,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唐诗宋词的研究者,擅写散文随笔,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是书法理论家。

  

下期预告:

  您一定听说过五子登科的故事,“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您也许不知道,这个窦燕山家族与天津蓟县关系密切,在西龙虎峪镇东龙虎峪村至今仍保存着窦燕山墓。问津书院与《每日新报》联袂打造的“问津讲坛”,下一期将于829日举行。由蓟县地方史专家丁连举先生主持,题目为《蓟县窦氏家族》。讲座时间15时至17时,地点在问津书院(河北区四马路与元纬路交口巷肆创意产业园内)。免费开放,不需提前领票。


新报记者任悦 李海燕

新媒体编辑 劳韵霏 马雨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