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高品位德育文化创设特色化德性校园

 昵称2040955 2015-08-23


 

许绍庆

摘 要:学校教育的中心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品质优异的学生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重要作用。所以作为学校如若能打造高品位德育文化,创设特色化德性校园,对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人格,提升学生的自主道德,促成学生的自主行动,实现教育的目的更具实效。

关键词:自主发展;自主意识;自主人格;自主道德;自主行动;

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为培养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致力于学校道德文化建设,做到有目标,有思路,成序列,成格局,成网络,努力增强道德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人格,提升学生的自主道德,促成学生的自主行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目的。

一、创建德育特色,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于促进人的自主发展。肖川教授认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就是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积极的自我形象、悦纳自我的人;就是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有内在的学习需求与成长渴望的人;就是有良好的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人”。为让学生的发展建立在自我发展的需求及意愿的基础上,我校德育立足教育教学实践,从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出发,形成“一本”“两化”“三性”“四结合”“五有操作原则”的新格局。

“一本”即坚持以育人为本。

“两化”即“德育的深化和序列化”,深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抓行为规范,而要深化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序列化强调根据高中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品德实际以及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与成长渴望,确定不同年级的德育教育重点和具体内容,有计划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是:高一年级的德育教育重点是适应环境,增强自控力和自信心。具体内容是:增强初、高中的过渡适应能力;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自控能力,增强自觉性,掌握学习方法;树立自信心、责任感,提高意志力。高二德育教育重点是发展个性特长,挖掘智力潜能指导。具体内容是:改进学习方法,挖掘智力潜能;培养自我评价能力,促进个性品质的完整发展;树立竞争意识,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高三德育教育重点是升学、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指导。具体内容是:确立升学或就业方向,充满信心做好各种准备;形成系统的知识技能;善于调控情绪和行为;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性”即“主动性”“层次性”“有效性”。“主动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成长,德育管理者与班主任共同成长,和谐发展;“层次性”即教育内容上三个层次,层次一是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的基本行为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基本品德;层次二是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教育(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德育要求);层次三是以共产主义信仰为引领的革命理想教育(这是针对申请入党的高层次学生进行的深层次教育);“有效性”即抓住开端,打好基础,知行合一,逐步内化,不断强化,形成自律。

“四结合”即在教育力量上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我们认为班主任工作不仅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还要走到家长的心里,家庭教育这一板块是德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学校通过落实班主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合力推动下,成长得更快);情感陶冶与理性思考相结合;优良传统美德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因为育人的实质就是培育一种精神,人有了脊梁骨才能直立行走,人有了精神支柱才会有理想有追求。);将道德认知教育与道德践行相结合(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要从关注小事做起。因为大事靠的是小事一点一滴的累积,而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和形成也往往从小事开始。)。

“五有操作原则”即有爱、有心、有法、有序、有效。“有爱”侧重于全体教育工作者带有感情去呵护学生的尊严,心中装有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有心”侧重于针对不同学生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有法”侧重于讲究科学的德育方法,做到润物细无声;“有序”即序列化、渐进式;“有效”即能帮助学生化解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促进人内心的丰满和强大。

二、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作为学校,怎样才能有效整合学校文化资源,促使学生培养主动作为的积极意识呢?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所以通过创设多彩自主的文化活动、创设融洽、合作的学习环境、创设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有助于让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自觉承担责任,不断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1.创设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突出学生的自立自主。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各年级、各班根据不同学月的教育主题,研究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及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把“砥砺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融入到班级建设中;团委会、学生会为学生的“自立”运转,通过抓好学生党校、团校的培训和辅导工作,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学雷锋”活动、“业余团校、业余党校”培训活动、“五四”表彰活动、新团员入团宣誓活动 、新任社团的社长社干会议,通过学代会、团代会等学生自治机构推动学生自立自主,做自己的主人;通过抓好对学生干部的校级、德育处、年级、班级“四级”培训,举行“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为主题的学生干部研讨会,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让“我奉献,我快乐”的理念入驻心间,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起到积极的作用。

2.创设融洽、合作的学习环境,突出德育这一主题。德育队伍结合不同活动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己任。例如:结合“3.25”安全教育日、6月份安全教育月、“6.26”国际禁毒日等设计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举办“迎新春·展风采”师生摄影展,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去探索、去追求;举行年级班级队列广播操比赛,“团结就是力量”的拔河比赛,“青春梦· 母校情”的文艺汇演,校园主持人大赛,学生“三人”篮球赛,“美丽家园·幸福梦想”的内宿生硬笔书法比赛,木棉花志愿社志愿活动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发挥升旗礼的阵地作用,严格升、降国旗制度,以系列化的国旗下献词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以更高品位舆论导向使德育深入学生思想领域。

3.创设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突出校园的教育性。

校园应该是一个美的整体环境,也应该充满着道德风尚,这样对学生的品德、情操、人格的完善及个性的健康发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对校园的布局做了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楼第一楼层有劝学及学生作品展,第二楼层有传统美德教育宣传喷画,第三楼层有“走进名人,厘清志向,导航人生”的宣传喷画,第四楼层有学生标兵展示栏;每一楼梯平台挂有校园文明提示语;文化广场有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橱窗;有针对不同年级提出“关注自我成长,收获幸福人生”的宣传喷画;有激发敦品励学的印章墙文化等,校园处处充满育人之意,给人舒适、优美之感。

三、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

学校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关心、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增添行为规范教育的文化灵魂,促使学生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受外部力量和原因左右,能够通过独立的理性反思形成自己的打算和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我们做到每项活动给学生一个目标,促使其能自我完善; 给学生一个平台,使其能尽显才华;给学生一个阶梯,使其能登高望远。让学生在实现自身价值、享受受教育的幸福的同时,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具体的做法有:9月份“好规范伴我开学-----上课礼仪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0月份“好习惯助我发展-----夯实常规”。我们认为高一是各种习惯的养成阶段,所以我们本着让每位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生活、努力学习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优秀学习习惯,为每位同学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德育处要求班主任通过帮助高一学生做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为基点督促学生致力于养成8个良好习惯:坐站行走,注重仪表的习惯;早起锻炼,主动运动的习惯;勇于担当,知错能改的习惯;待人热情,豁达宽容的习惯;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习惯;高效有序,绝不拖拉的习惯;慎微慎行,慎独慎群的习惯;助人为乐,日行一善的习惯。我们坚信:一个细节坚持二十一天就可以养成习惯;一个习惯坚持三个月就可以形成性格;而一种性格就能够决定一生的命运。从实际操作的效果来看,高一每一位同学在新的环境中,迅速养成良好习惯,并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11月份“好班风促我成长----开展以身心健康人格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教育”,目的是发展以人的真善美为特征的人格力量。德育处为班主任以及心理辅导室制定心理辅导的目标,确定不同年级不同的心理辅导重点。我们的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要点: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高一学生突出新环境适应性辅导,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保持适应高二学生突出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使学生能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冲突高三学生突出考试、考前心理辅导和生涯职业辅导,指导学生做选择、决策、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探索寻求生活的意义。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人格健全成长。12月份“好学风使我成才-----勤学励志主题教育”。我们通过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因,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为他们的成长提高环境支持、榜样示范,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供实践基础、培训引导、合作文化,通过家长会集体辅导和对家长的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家教积极因素,提高家长教育素养,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四、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培养学生的自主道德。

1.推进温馨班级文化建设,浓化班级德育氛围。班级文化环境是一种育人的隐形课程资源,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为进一步促进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展现多姿多彩的班级风貌和校园生活,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德育处举行了以“我爱我班”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展示活动。除此之外,还组织各班设计教室墙壁文化,增设道德古训专栏,让墙壁发挥育德的功能;通过学习礼仪,优化师生人际关系,让礼仪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引导各班凝练班级精神,催发学生奋进。

2.以“国学”为载体指导学生修身养德,借助国学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禁止的,做什么应该是规矩等等。结合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促使学生胸怀对亲人、先烈深深的思念,对大自然和春天充满希望。

3.借助5月份“母亲节”设计亲情教育活动月,(1)学校策划了 “学生家长进课堂”开放日活动,通过组织家长欣赏班级文化建设展示廊,聆听了家校协作教育讲座,参与各班主题班会课的互动,并与孩子一起听课,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校园生活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促使家校从沟通走向合作,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学校“为全面发展负责,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2)开展“亲情”“责任”教育活动,包括:①在家庭,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②在学校,开展“温馨校园”活动;③在社会,开展“爱心奉献”活动。

五、推动实践性道德教育,践行志愿自主行动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只有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志愿者服务往往就是有效形式之一。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快速提升,进一步促进并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通过志愿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志愿服务意识,推动志愿活动在校园中的蓬勃发展,并通过以点带面,做到人人参与,不断践行木棉花青年志愿社“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服务宗旨,积极引导学生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之路”,促使学生的日常生活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自觉养成,做到“内感于心,外化于行”,很好地体现了我校“为全面发展负责,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主要做到以下6个方面:(1)组织各支部青年志愿者开展校内外清洁卫生活动。 (2)在全体同学中倡导、开展“节约零用钱,扶困活动助学献爱心”活动。(3)组织到社区周边的老人组开展“尊老敬贤”、“扶孤助残”志愿活动。(4)组织完善“志愿礼仪执勤小组”。(5)组织“回收塑料瓶,环保献爱心”绿色公益活动。(6)组织、完善“团员义务奉献日”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提高学生道德文化素质寓于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之中,使学生在道德体验活动中获得道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