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中国言说方式的立脚点 文论界纵谈“强制阐释论”

 昵称14979747 2015-08-24

 长春连日的大雨丝毫没有阻挡学术的热情。7月24—26日,来自我国当代西方文论研究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界及现当代文学批评界这三个不同学术领域的近40位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强制阐释论”这个一年多来文论界热议的命题进行深入讨论。

  “强制阐释论”是一个审视西方文论史的全新视角,它概括和提炼了当代西方文论的基本特征和重大缺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2014年提出的这个概念携风裹雨而来,搅动了我国文论界的一池春水。在此次研讨会上,张江进一步阐释了他对“强制阐释论”的思考,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构想。

  提出文学理论的“母题”

  “强制阐释”是指,背离文本话语,消解文学指征,以前在立场和模式,对文本和文学作出符合论者主观意图和结论的阐释。场外征用、主观预设、非逻辑证明、混乱的认识路径是其四条基本特征。张江指出,“强制阐释论”是基于阐释学视角对当代西方文论缺陷作出的判断。

  当代西方文论的种种弊端实际上早已在西方学界内部引起质疑。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罗岗举例说,艾伦·布鲁姆的《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批判美国大学只讲理论,不顾经典;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宣告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我生产的理论无法有效解释文本。

  但在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高楠看来,西方学者发现这些问题只是理论现象,未能凝聚为理论“母题”。高楠认为,作为反思当代西方文论的一个批判性理论,“强制阐释论”的理论意义远大于其文本意义,它提出了相关问题群,在文学理论的文学化、理论的领域性、文学理论的民族性等理论要点指引下凝聚成为理论“母题”。

  “文学理论不是从文本本身出发,而是从理论到理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勇说他很早就注意到了当代西方文论的这个危机,但没有想到上升到很高的角度真正严肃地反思这一问题,而“强制阐释论”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把当代西方文论的种种问题说到了根子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政文在当代阐释学的发展谱系中对“强制阐释论”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强制阐释论”具有总体性,它是当代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当代文论和阐释学深刻的辨识和有力的批判。

  激活当前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强制阐释论”提出以来,虽然不同学者对其认识不尽相同,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强制阐释论”已然进入到文论界不同领域学者的研究视野,有关讨论被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它在话语和观念方面,有效激活了我们当前的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党圣元说。

  党圣元认为,“强制阐释论”为反思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的阐释方法提供了非常好的问题域。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强制阐释表现得十分突出,最主要的就是以西解中、以西律中,这在相当程度上改写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些概念、现象及其内涵。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还有一个你选择哪个哈姆雷特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平对阐释的多元性进行了辨析。他说,阐释有不同的取向,允许读者对文本理解存在差异,但批评的伦理在于对文本同情的理解,而不是任意曲解。

  “文学批评界现状是毫无批评伦理的约束。”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贺绍俊说,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文学批评中无视文本、践踏文本。而“强制阐释论”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从文本出发应该是批评伦理的重要规则。

  “强制阐释论”不仅在国内引发诸多反响,还得到了国际学界的回应。美国、法国、德国等多国学者撰文加入讨论,俄罗斯文学界召开国际会议专题研讨“强制阐释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宁强调了“强制阐释论”提出的国际化意义,它改变了我们与西方文论界互动的模式,“不是跟着西方理论家说、不是译介他们的理论,而是与其展开对话”。

  实现中国文论的“弯道超越”

  改变我国当代西方文论研究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界及现当代文学批评界相互割裂的局面,将各方面研究的优势组合起来,站在中国立场、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文本的基础上,实现我们自己的“弯道超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理论话语体系,正是张江提出“强制阐释论”的愿望所在。

  “很多年,我们各说各话,很难坐到一起就比较高的、比较大的理论展开对话。很多年,我们遗忘了一些高的、大的问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陈晓明感慨地说,“强制阐释论”举起了一面旗帜,理论的队伍又聚集在一起。

  “‘强制阐释论’好不好不要紧,如果还有别的什么论,我愿意和你一起、我们中国学者一起努力,向世界发出声音,找到中国言说方式的立脚点。”张江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的真诚呼唤,深深打动了与会的每一位学者。

  赵勇认为,站在重构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高度,会发现一些以前未曾意识到的问题。“我们应该把西方文学理论资源化,而不是教条化、甚至信条化。”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寿桐表示,应将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现代文学理论的资源融汇到当代汉语学术理论、汉语学术风范的建构中去。

  “重构中国式叙事已经变成中国作家的实践,但批评界还处于相对失语的状况。”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说,强调中国身份、本土自觉,是一条出路,也是一个必要的前进方向。

  正如王宁所言,“中国已经摆脱了在全球化中的被动地位,开始引领全球化潮流,为什么我们的文学理论不能走向前沿呢?”

  此次研讨会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争鸣》杂志社主办。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尹爱群,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文艺争鸣》杂志社社长张呈祥等出席会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