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解析(四)

 海蓝蓝ss 2015-08-2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解析(四)

来源: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日期:2015/01/04  作者:郭元祥  浏览次数:5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意目标

----课程目标解析(四)

    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任务。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情意目标的实现。

    一、综合实践活动情意领域的目标维度

    情意领域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维度。情意领域目标往往具有内隐性特征,一般来说,主要涉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思想意识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学校和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以及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实施过程中,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情意领域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1.情感体验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实践学习方式或学习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主题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亲历不同的问题情景,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务,体验不同的活动过程和问题解决方法。这些体验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书本上难以获得的东西的感受,这些感受大多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如果指导教师不加以有计划的引导,那么学生可能真正难以具体说清楚究竟获得了哪些书本上难以获得的东西。其实,如果说学生通过书本获得的知识大多是公共知识的话,那么,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体验则是学生的个人知识,是一种动态的、体验性的知识而不是符号性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体验性课程,基于实际情景和实践过程的情感体验,是其不可缺失的核心目标。情感体验目标可分解为三个方面。

    1)理智感体验

    理智感是通过思维过程,克服困难,分析与解决问题,满足认知领域需要所获得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理智感的满足往往表现为一种获得成就的情感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理智感体验是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体验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理智感的获得与认知与思维能力目标为基础。在综合实践中,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形成开放多元的思维方式,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道德感体验

    道德感是通过行动所获得的满足道德需要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道德感的体验往往与处理各种道德关系有关。在识别各种道德关系,正确处理道德关系,通过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努力,才能获得道德感的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与处理各种具有道德意义的关系,获得道德感的体验。从道德关系的角度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人与环境、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的道德关系和道德意义,形成环境道德、社会道德,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尊重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道德品质;尊重人格,关心社会,承担责任,具有社会责任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完善个性。

    3)美感体验

    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美感体验与审美需要、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有关。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才能获得审美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在开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辨别美丑,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性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社会。

    2.价值观目标

    人对美丑、善恶、优劣、好坏的判断,往往取决于其所持有的基本价值观。从根本上说,价值观是指导人的行为的一种倾向性,是人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正确行为的思想基础,是行为的先导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占有人类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不等于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等于进行道德观念的灌输,而是指引导学生形成采取正确行动的思想意识和基本观念,造就有思想追求的一代新人。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譬如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开放意识、国家意识、全球意识;人本意识、生命意识、发展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等等。

    3.良好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个性心理品质是学生人格特征的集中体现,它集中体现在动机、兴趣、爱好、需要;态度、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应满足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整个成长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应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发展动力,培养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兴趣,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树立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积极理想和正确信念,并在确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综合实践活动情意目标达成中应注意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情意领域目标具有强烈的体验性、内隐性特征,它关乎学生发展的方向和学生个体的精神品质。在实施过程中,情意领域目标的达成要注意如下几点。

    1.以提高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为基础

无知的实践是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的。注重认知与情感的互动,是达成情意领域目标的基石。尽管情意领域的目标具有强烈的体验性特征,但情感体验不仅仅是指简单的经历和感受,而应该以认知为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务必结合具体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对问题形成基本的认识甚至正确的看法。

    2.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深度体验,提升感悟

    情感体验是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过程,便没有情感体验。要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意领域目标,首先必须保证让所有学生经历完整的主题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深度体验。其次,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反思,积累感受,提升感悟。防止情感体验的表层化、虚假化。

    3.关注实践过程的细节,发挥评价的导引功能和激励功能

    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关注实践过程中的细节,积累学生的经验。同时,通过实施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获得成就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