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的叙事治疗

 大漠胡杨968 2015-08-24

诗意的叙事治疗是一种对话,一种比较特别的对话。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咨访双方所凭借的媒介似乎不仅仅是语言,还有一种意境。甚至可以说这种意境在交流中的比重超过了语言本身。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诗意的叙事治疗的例子。

小红的故事

小红走进咨询室。十八九岁的样子。清秀而且恬静。个子不高,苗条的身材加上紧蹙的双眉,容易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林妹妹。虽然没有那么美丽,多愁善感的样子却一点也不逊色。

“你可以帮我吗?”她先开口。

“也许吧。”

“哦,我觉得这个地方很清静。”她四下看了看说。(她在融入咨询情境。诗意的叙事心理治疗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如果咨询室的布置不当,效果会大大受到影响。)。

“嗯。你觉得这是个静心的好地方。”(我在创造一个心理世界,让她从外部环境进入内心环境。)。

“是的。我的心本来乱作一团。走进来好像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我从来没有想到与一个陌生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谈论我的内心世界。”(她的嘴角微微一动。眼睛亮亮的。我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唤起了内心的情绪。在诗意的叙事心理治疗中,情绪唤起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情绪唤起可以充分展现想象的魅力,一个人的生活世界是在想象的空间中改变的。不过这种改变了的想象空间要成为现实的生活空间还要经历一个孵化的过程。在独白式叙事心理治疗和对话式叙事心理治疗中可以运用指向未来的可能性的问题或者运用见证团和仪式来孵化。)

“在这个童话般的世界里,主人公有什么故事与我分享?”我顺着她的话说。

“是的。有一个故事。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关于我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她眼睛看着别处。喃喃地说。好像是自言自语。

“嗯。”

“我不漂亮。可是偏偏看上了一个很帅的男生。我们班上的。我从未和任何人说过我的感受。包括那个男生。我非常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他坐过的座位,我会凝视很久;他扔掉的纸团,我会拣来收集。可是这一切,他可能都不知道。虽然这样,我还是觉得那段日子是那么地美丽。”她看着窗户,双眸流光,似乎进入了美妙的幻想。

我没有讲话,静静地等着。过了一会儿,她的脸色突然一变。

“可是都过去了……”

“他找了一个女孩,两个人开始谈恋爱了!音乐系的。我刚刚知道。我觉得有种被抛弃的感觉。真让人伤心。”她的眼睛里似乎含着泪水。

“你觉得内心中的他离开了你。很难受。”(我在提醒她,那个“他”是内心中的,而非现实中的。)

“也不能怪他。他又不知道。我没有跟他讲。可是我却把自己推到了困境之中。世界成了灰色的,我又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我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除了诗。”

“你喜欢诗?”我问道。(虽然她说一切都没有意义,我仍然相信她有很多资源。因为她对世界的描述总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她说“世界是灰色的”,于是就暗示了一个灰色的世界的存在,或者创造了一个世界的存在。她说“没有办法改变”,于是就暗示了这个世界是可以改变的,只不过现在没有找到办法。当她说“除了诗”的时候,我并不感到惊讶。之所以要对这一点作回应,是因为我觉得这可能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试着在诗里面改变这个世界。但是诗意的叙事心理治疗并非一定要赋诗。)

“是的。我喜欢读,偶尔也写一点。”

“能朗诵一首吗?”(通过诵诗可以启动另外一种语言系统。可以进入一种与平常对话不同的,具有象征化作用的对话。)

“好吧。”于是她开始诵诗。

“那一晚

夜色清幽

伫立村口

任满天的星斗

缭乱我的双眸

只那一颗最亮

为何却要溜走

啊——

不能自已

任凭愁绪

满心头”

她停下来,偶尔看看我,多半还是看着窗。也许她希望听到我的评价,也许不是。也许只是在品味这满心的愁绪。

“我也喜欢诗,可以顺着你的写下去吗?”(我在征求她的共鸣,让她感到我的话在她的想象世界之中。)

“好啊。”

于是我说:

“这如水的愁绪

在我心中的草原上奔流

它所路过的地方

如同陈年的老酒

温润清美

隽永醇厚

它所涌向的地方

如同春日的花园

亮丽丰蕤

鸠鹊唱酬

……”

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非常认真地听着。不时默诵其中的段落:

“温润清美

隽永醇厚

……

亮丽丰蕤

鸠鹊唱酬

……”

“你写得真好。”她笑道。

“首先是你开得头好。”我也笑着回答。

“还有吗?”她问。

“还有一句,但不是我写的。”

“说说看。”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太好了。”她的嗓音哽咽了。眼睛里的泪花几乎要滚落下来。我知道这不是伤心的泪,而是喜悦的泪。她有点不能自已了。(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咨询师应把握好时机,和当事人一起会到现实世界中来。)。

“春天来了,你准备好了吗?”我说。

“我想,应该差不多了吧。”

“如果你看到那颗最亮的星星……”

“我要去照看我的花园了。”她笑了。她站起身,准备离开:

“谢谢你。”

“不客气。”

咨询结束。历时五十分钟。(她描述对他的感觉部分有节略。)。

这次咨询我感觉比较简洁精当。也比较满意。我认为对于语言意境比较丰富的当事人,在她或者他充分表达自己的苦恼之后,一起进入一个诗意的空间,两个人都会改变。在这次咨询中我感到自己更加重视时间的体验。停滞的时间总是苦的,流动的世界才有生命。超越的时间似乎也是凝滞的,但是和停滞的时间可不同,那更是一种美,一种异乎寻常的极乐。

我们对诗意叙事心理治疗的分析重在催化性、想象性和美感。但是上文已经提到,如果我们接受对诗的传统理解,接受个人主义、机械主义和修辞主义的理解,在诗的维度进行心理治疗会有很多不良后果。我们会在咨访关系中继续重演自恋、权威、操控和分离的传统。然而如果我们沿着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路赋予诗新的意义,我们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发展治疗的诗的维度,获得不同的效果。这样我们将诗的维度置于关系之中,而非置于个人身上,关注交往互动之中的意义和变化。我们转向交谈双方共同决定的意义的可能性,转向特定关系背景中语词和动作的意义。在这里诗不是你创作的也不是我创作的,而是在我们共同的动作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实现了交流的诗的维度。

可是这种说法仍嫌抽象。我们在治疗中——或者在我们所有的交往中如何实现诗的维度呢?从建构主义的立场试想一下诗的第一个方面,即鼓动的、奇妙的和催化的方面。如果我们对真和善——乐、怒、忧郁等的感觉都来自关系,那么作为咨询师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也可以被看作关系僵化的痕迹。“我糟糕透顶的生活”是双方的某种共识的结果。诗的维度需要一种关系可以动摇现有的僵化,创生新的现实——对本来被“很明显就是糟糕透顶的”僵化的视角蒙蔽的自我和他者作不同理解的方式。对这种诗的维度的挑战,很多有建构主义敏感性的咨询师已经提出了很多实践方式。比如有很多合作建构新叙诗的方法(重写生活故事),从怀特和爱普逊的开创性的外化到海伦·安德森(1997)的后现代脉络中的治疗。然而笔者发现在诗的催化方面,提供不同的声音非常有效。当新的声音静静地进入对话,对话的方向就会改变。新的声音不仅仅动摇原有的意义系,而且一直在注意交流。这样一个人的现实的形式和内容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新的接受者而改变。这新的声音可以来自当事人自己——以前当事人的现实被看作是有问题的垃圾。这样比如卡尔·汤姆对多元“内他者”的发掘,以及佩恩与法兰克福 (1994) 的多元书信(process of multiple letter writing)都可以创造新的交流对话空间。别的声音也可以通过反思团队进入交谈 (Anderson, 1991), 或者通过集体思考进来,比如Seikula(1994)和他芬兰的同事们邀请精神病医生、社会工作者、家庭成员、朋友和其他社区成员和病人一起决定最好的办法,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进入诗的维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诗的维度的第二个方面,亦即激发想象力的方面。建构主义对诗的理解如何可以培育想象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想象是为了动摇当事人带到咨询室中的“沉积的现实”。任何进入新的意义空间的交谈必须激发想象力,因为新的意义在那种“沉积的现实”面前总是想象中的。然而想象的问题还有另外一个维度。除了所谓“沉积的现实”被动摇之外,还会产生希望的话语,一种指向未来的,勾勒令人兴奋、激动的图景的话语。什么样的治疗关系可以产生这种新生活?同样的,建构主义治疗师在寻求通向想象的境界的道路时还是富有创意的。问题解决中心的治疗(Solution focused therapy ,韩伦欧和维纳·戴维斯, 1989)和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谈话取代问题导向的谈话的做法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奇迹问题(the miracle question)”的功能(de Shazer, 1994),尽管模糊,亦是通向想象界的做法。资源导向的治疗师以日常生活语言为资源,转向勾勒对未来的积极概念。道斯研究所(Taos Institute)的大卫· 库博利德和黛安娜·惠特尼的研究被称为欣赏式的探究(appreciative inquiry)。这里禁止谈问题,参加者叙述过去的积极经历 (叙事)。利用这些资源,他们开始讨论如何一起创造未来。对所有的参与者来讲这都是通向想象界的诗性的做法。

最后治疗关系如何培育诗性叙事心理治疗的美感维度?关系怎么可以通向美感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可能有唯一的答案,因为美的标准不是唯一的。然而,在建构主义看来任何的美的概念都是关系的副产品。美的概念本身是文化的建构,对美的表达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所以它存在于关系之中。我们有美的标准——和不和谐、简不简洁等——但是这标准不可避免地依据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联状态。但同时我们可能会问:难道没有一种可以涌现出美的关系吗?如果有的话,我们不可以说这种关系可以构成生成性的美吗?没有这种原初的美,别的美便不可能丰满。具体点说,设想一种相互充满指责的关系:你说的话我觉得都没有道理,我所说的话在你看来也都是垃圾。这种关系中我们不太可能创造真实和美感;我们的关系中没有可以培育美的滋养。要培育美感,那么需要一种开放的,让意义得以产生的关系,抑制和否定的关系是不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