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无知和偏执挑战-今日头条

 kentcox 2015-08-25

主持人语

《宽容》别名为《人的解放》,出版于1925年。虽名为“宽容”,但内容却大都是在述说“不宽容”的故事。房龙将它们大致归为三类:因为懒惰导致的不宽容、因为无知导致的不宽容、因为自私自利导致的不宽容。

房龙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他认为,宽容是对文明的最大考验。他把人类的偏见和固执归于对生存的恐惧,并推断出人类实现宽容社会是可能的,因为不断地获取知识、接近理性,会不断地消减恐惧。

然而,随着二战的爆发,房龙意识到问题的棘手。1940年《宽容》再版时,房龙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中世纪的不宽容转换为了现代的不宽容!时至今日,《宽容》一书中所描绘的晦暗图景和人类的幼稚行为即使在今天也似曾相识。房龙所想象不出的各种不宽容形式仍在悄然衍变。如果有足够的智慧与知识,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是不是就少一分恐惧,多一份宽容和淡定?

人类从一种野蛮生物开始,为摆脱野蛮,必然经历一个野蛮的过程。在自然界的生存斗争中,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是正常状态。统治人类原始社会的也只有一个信条,那就是至高无上的求生欲望。“人类的历史就是饥饿的动物寻找食物的历史”,也是为此奋斗争夺的历史。每个群体为求生存,都必须制定许多强制和禁忌,对与自己不同的异类保持高度的怀疑、警惕和排斥。所以房龙说,不宽容不过是人的自卫本能的一种表现。

宽容与专横之争贯穿人类历史,从一种不宽容到另一种不宽容,厮杀争斗了多少个世纪。这一切都不是无端而生,而是人类走向文明所不得不经历的血与剑的洗礼。所幸,当其他动物永远只能停留在丛林原则时,智慧的人类慢慢悟出了宽容的道理,提出以理解、关爱和宽容来取代偏执、仇恨和迫害。

不宽容的根子就在于自诩正确的思维,在自以为惟一正确和永远正确的人看来,宽容就是宽容错误和邪恶,就是道德的沦丧。有史以来,所有的不宽容都是以“正确”的名义在向“谬误”开战,真理是惟一的,而且只有自己掌握了它。然而,真理不能被垄断,灵魂拯救的道路也许不止一条。

房龙注意到,为宽容的斗争直到个性发现以后才开始。一个国家的宽容程度与大多数居民的个性自由与独立思考程度成正比。在历史上,贸易所带来的平等和交流往往使这些地区和国家的人民最容易接受宽容的道理。宽容作为一个政治词汇,当然首先是指官方的宽容。但是,公众和个人的宽容是官方宽容的社会基础,很难想象由宽容的个人所组成的宽容的大众会产生或容忍一个不宽容的官方。说到底,提高国民素质是建立一个宽容社会的根本。

二战中,房龙主张的民主、理性、宽容与法西斯的专制、强暴、黑暗势不两立。他对当时通行于世的一些基本准则深感怀疑忧虑,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启发人们:在人类文明各种可能的形式中,它们是否是最佳选择?房龙的所作所为正像他自己描绘的伊拉斯谟:他像个巨大的海狸,日夜不停地筑造理智和知识的堤坝,惨淡地希望能挡住不断上涨的无知和偏执的洪水。”

(作者系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本文为《宽容》中文版题序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