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区别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区别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100%=增长率。如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那么该种群在当年的增长率为(b-a)/ a。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本次总数-上次总数)/ 时间=增长速率。同样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为b,其种群增长速率为:(b-a)/1年。 即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故增长率不能等同于增长速率。因此,“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而增长速率是要改变的。“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逐渐下降的,增长速率是先上升,后下降。
【问题解答】
1.种群中“S”型曲线中,当种群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解答:这是因为“增长速率≠增长率”。“K/2”时有一个拐点,此时“增长速率”最大,之后增长变慢。“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越大,且斜率最大时在“K/2”。“增长率”不是一个点的问题,是某两端相比较。不能把增长速率等同于增长率。
2.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怎样变化的呢?
解答:应该是逐渐增大。增长速率是增长的数量除以时间。在“J”型增长曲线中也就是曲线的斜率。从课本图中可发现曲线的斜率在不断增大,而每年的增长率(λ)是不变的。
3.某沙滩,现有黄泥螺3000吨,每年最多可新增300吨。为了不影响可持续发展,问最大捕捞量为多少?
解答:捕捞量应该是300吨。理由:题目中提到的“每年最多可新增300吨”,所说的300吨并没有说是沙滩环境最大的容纳量,因此不能按照K/2的算法,另外,为了不影响可持续发展,每年的捕捞量不可能高于300吨,如果高于300吨的话,那就说明沙滩上黄泥螺的总量会初年减少,最终会减少至0。
4.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稳定
C.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D.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解答:答案是B。种群达到K值后,由于环境阻力的增大(空间压力、食物不足、天敌增多等)会导致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种群数量将在K值上下波动。此时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增长率为零。
5.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J”型增长,还是“S”型增长?为什么?
解答:一开始应该是J型增长。这时条件适宜,营养物质、氧气充足,繁殖速度快。
6.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
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C、引入北极狐的旅鼠 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
解答:应该是选B。K值的增加要看环境条件在干旱环境中有利于飞蝗大量繁殖,而其他的都不利于生物的生长K值会减少。
7.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为什么其种群的增长不呈S型曲线增长,而是呈J型曲线增长?
解答:因为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要远远大于其它动物。比如食物:当动物缺少食物时就会发生种内斗争使数量下降;而人却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来提高粮食的产量获取食物,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现在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如果地球得了癌症,那么癌细胞就是人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