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声情并茂”

 昵称2040955 2015-08-26

谈“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是一种理想的演唱状态,而要达到这种演唱状态,绝非易事,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尽量地去把握。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声情并茂,其次是声与情的关系,怎样才能做到声情并茂。这样才能对我们的演唱做到一个客观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得演唱水平。

演唱中为什么把“演”摆在“唱”字的前面呢?这是从事声乐表演的人首先要弄明白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在演唱(发声)之前,必须进入一种演唱境界(脑海中歌曲表达的意像),而这种演唱境界需要借助一种行为或工具来实现。例如:肢体语言、伴奏音乐、演唱场景等等。如果单纯的只想听声音,我们不必花高价钱去音乐会现场,在家里听听CD、mp3就行了,我们不惜花钱去音乐会现场。原因:其一,感受现场气氛,在场的大都是音乐专业人士和业余音乐爱好者,感受演员和观众之间心与心融合,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是用其它手段无法达到的;其二,亲身去感受歌唱家或演奏家的表演,去学习他们是怎样把人、心、音乐融合为一体的。也就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声情并茂的演唱状态。

一、声情并茂

在演唱、演奏或朗诵中声音优美,感情丰富,声音和感情合二为一。

二、声与情的关系

声音可以带来感情的变化,优美、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情舒畅、愉悦;凄惨、悲凉的声音使人恐怖、哀愁。同时感情对声音质量的影响也非常大,感情能把简单、枯燥的声音变得有血有肉,并赋予灵魂。试想一下,如果两者脱离只有声音没有感情,有人会认为只是一些乐音的排列,就像没有线的项链,珍珠胡乱的摆在地上,撒成一片。而感情就是那根线,也只有把珍珠用线穿起来,才是一条完整的项链。而只有感情没有声音呢,表演者泣不成声或捧腹大笑,观众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共鸣。所以,声音是感情的载体,感情是声音的被载体,情是音乐的灵魂,情赋予音乐以生命,感情与声音在表演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三、声与情结合的方法

首先,表演者言演习以情带音,以音抒情,对每个段落的音乐思想的计划,进行完整的刻画和表现。也就是把练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动作意识,与感情心理进一步的整合、巩固、加工完善,让心中之情与嗓中之音相互融合、协调,达到情动音发,音中孕情,音情相互依存,如身体与精神之不可分离的理想境界。

其次,还要练习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情绪转换,在每一个转换之前,其实是有准备的,在这里又是理智在起作用了。思绪要走在动作之先,把前后段落都照顾在内,才能自然地适当转换而“天衣无缝”。这就要求表现者沉醉在感情体验之中时,处于既醉又醒的边缘地带,在这些“节骨眼上”,理智必须与感情很好的配合,才能使表演者的感情与作品的客观要求相统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练习重复进入“规定情景”也就是“获得”同一感情体验的能力。我们知道,现实生活当中,情绪不需要也不可能重复。在音乐表演中,感情体验也不可能原样重复,但是,必须进入一种有控制的状态,至少应该能够相对稳定地重复同一类感情体验。进入“规定情景”的训练,是把想象中的情景,作为“客体”,以引发感情体验,他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也就是所谓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总结,上面列举的一些方法都是在演唱(发声)技巧成熟的基础上,针对声音和感情的结合提出来的。当然在音乐表演中,不仅只需要声与情的结合,舞台布置、伴奏乐队、音响设备、曲、词的选用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提高音乐整体艺术性,探索音乐表演艺术的规律,指导着音乐表演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才是我们音乐工作者献给音乐艺术最珍贵的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