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巷系列(30)——天祥寺街的纪念 (一)
文天祥家乡吉安县为民族英雄建的纪念馆

成都街巷系列(30)——天祥寺街的纪念 (一)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街巷极多: 五城区计街道563条,巷道216条,以“路”名街的211条,以桥梁为名的共33处,还有以里、坝、村、沟、湾、道、坊、池、堰、碾、山、口、庙、坡等等为名的共8l处,街巷名称变动很大,得名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的,但它不超过象《越绝书》所说的“以书名之”的基本规律。因此,了解这些街巷得名的原因,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成都过去的一些有关历史沿革,古迹名胜,人文地理,风尚传说以及其他许多方而的情况。
横贯成都东、西的蜀都大道东段过去叫东风路,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从路名看就有着很强的时代特色。东风路的居民,大多来自乡坝头,推汤圆粉、看坝坝电影是他们共同的爱好。东风大桥平常的意象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透过它们,我们看到了老成都的影子,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成都人。
今天要说的这一条街,就是以以庙堂而得名的。 它是坐落在蜀都大道东端东风大桥出城下桥左方的第一条街,与均隆街(古交子街)跨路相连。清朝初年这里有一寺庙名金贤寺,后因纪念南宋末年的丞相文天祥,附近居民为表达对文天祥心系天下、造福万代、泽被后世的公益精神,在清代修建的金贤寺内,塑了一尊文天祥像。 该寺随后更名为“天祥寺”。寺外的街道以此定为街名。原来的一处高坟坝街,后来也改名为天祥寺横街;同时早年还有一条天祥寺河边街。不过,“民国”时期,天祥寺被改建为天祥寺街小学。虽然寺庙没了,但地名一直被沿用至今。
当年广东沿海一带,才是文天祥抗击元军之地,然而蜀人也建寺庙祭祀,使我悟得什么是浩然正气的人物,正如苏东坡所说:“其神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无乎不是。”
祭祀文天祥的祠庙,北京和外地称“文丞相祠”。“文信公祠”,或“文忠烈公祠”,唯独成都直呼“天祥”,更显得亲切。值得一提的是,全国纪念文天祥的祠庙有好几处,而成都的天祥寺也是全国唯一一处既不是文天祥家乡或故迹,又无文天祥后人祭祀祖宗先贤的庙堂,而留下了这样一处历史遗迹,凭此充分体现了成都文化的包容性。
本世纪初,由于成都府南河的兴建和城市的变迁, “天祥寺街”已经旧貌换新颜。这条有着1至168号门牌编号的长街,而今成为商贸饮食娱乐的繁华街道。虽然“天祥寺横街”已成了一个死胡同,“天祥寺河边街”消失,但在原天祥寺的旧址上(今改属望平街),一座名为“天祥大厦”的商贸大楼拔地而起。从这些命名上,人们可以发现,成都人民至今仍把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铭刻在自己的心上。
下篇说说文天祥这位历史人物。


贴几张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图片

民族英雄 浩然正气(国画)

刚正不阿 名垂千古(雕塑)

千秋浩气 启迪后人

事迹传承 流芳千古

颂扬牌匾(1)

颂扬牌匾(2)

颂扬牌匾(3)

民族精神奉若神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