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府维稳股市不停顿

 昵称27249634 2015-08-27

1、政府维稳股市不停顿 尽快实现常态化运行

前天开盘前,有一篇所谓“证监会对股市下跌极为淡然”的文章,称证监会“针对股市下跌,现在也不再去深挖数据线索了,监管层觉得没有必要追究为什么下跌”。这个以“接近证监会人士”为消息源的文章,所描述的内容与事实完全不符。

第一,近期以来,包括证监会在内的管理层对股市涨跌十分关注,对违法犯罪线索一旦发现就一抓到底。

7月9日公安部与证监会会商之后,两部门的精干队伍在持续对恶意卖空股票与股指线索展开排查,相关案件的侦查工作已取得进展。揣测监管机构对异常交易不再追究,实如痴人说梦。

这篇文章以“接近证监会人士”的名义说,虽然上证综指跌了近9%,但是“今天不用加班”,称“证监会面对当前股市的下跌反而显得极为淡然”。这些描述不是事实。没有哪个监管当局,没有哪个负责任的政府对股市暴跌9%置之不理、“极为淡然”。

第二,目前,股市维稳工作并没有停止,没有到“见好就收”的阶段;特别是8月24日、25日连续暴跌,维稳工作更需要加强。

在股市发生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中国证金公司入市购买股票,稳定了市场秩序和市场情绪,这是一条重要经验。证监会21号公告明确表示,“今后若干年,中国证金公司不会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的“积极协助中国证金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的声明,依然有效,并没有改变。

在股市非正常动荡时期,中央政府出手维稳,天经地义,这不是“干预市场自身涨跌”,而是处置非市场行为对市场行为的干扰,是维护和恢复市场正常秩序。个别媒体把21号公告当作证监会“不再干预市场自身涨跌”、“明确自己定位”的起点,是十分荒唐的。监管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早就清楚的事。

第三,个别媒体不顾目前市场状况,编造政府不关注股市涨跌的所谓报道,与政府维护市场稳定的政策意图相抵触、相冲突,是很不负责任的。

政府维稳采取什么措施,力度和节奏如何掌握,一切视市场波动的情况而定,没有一定之规,没有绝对之法。所以,不从实际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就可能对“维稳信号”断章取义。

维护市场稳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局部性风险蔓延为全局性、系统性风险,而不是死盯住某一个点位。不过,也不能反过来说,维稳完全不考虑点位,完全不考虑市场价值中枢。市场的稳定性在不同形势下、不同阶段中,是与具体点位相适应的。有效地、正向地维稳结果,应该是市场价值中枢受到相对普遍的认可,投资者情绪总体平稳。

目前,稳定市场、稳定人心依然是监管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尽快实现市场常态化运行。据了解,相关措施已在积极推进中。

第四,对于当前股市动荡与金融体系安全、整体经济运行的关系,应当坚持有所警惕、及时施策、保持定力的大原则。

股市剧烈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但如果处置得当,迅速平复,其影响就是有限的。相反,如果处置不当,局部风险无限蔓延,也有可能导致发生系统性危机。所以要警惕,要积极应对。我们目前也是这么做的。

目前股市大幅度调整,对企业直接融资造成了不利影响,应当引起各方面重视。但其影响还不至于扩展到阻滞整体经济的发展,伤害整个经济格局。相反,相对良好的经济基本面继续对股市构成重回稳定运行轨道的强大支撑。无论从增长率这一核心指标看,还是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居民分配等的“鲜亮变化”来看,我们都有这样的信心。

所以,在目前股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我们要守住金融体系安全、整体经济稳定发展的底线,这样,才能尽快促使股市回归常态化运行,实现产业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良性互动目标。

2、央行单日逆回购增至1500亿

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进行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继续持平于2.5%。这一交易量较上周二的1200亿元增加300亿元,单日净投放3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央行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方面动作频繁。上周央行曾两次通过逆回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上周二和周四,央行分以2.5%利率分别进行了两次1200亿元逆回购,这一交易也是自2014年1月底以来单日最大规模。而25日央行进行的1500亿逆回购更是超越这一纪录。除去三次单笔超1000亿的逆回购操作外,上周央行还对14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11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35%。

分析认为,由于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发力,货币政策有望通过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3、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规模破八万亿元

26日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获悉,我国债务融资工具存量规模已突破8万亿元,累计发行债券量达18.5万亿元。

债务融资工具全称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它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超级短期融资券等。

近年来,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制”的推动下,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手续简单,仅注册后企业就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随时备案、发行,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截至8月19日,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共有2904家发行人累计发行18.5万亿元债务融资工具,存续企业2059家。

据交易商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上半年,债务融资工具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5.02%,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大约低1.12个百分点。按债务融资工具新发行2.4万亿元、平均期限1.83年计算,今年上半年已为发债企业节约利息成本约500亿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