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特效加减方

 神医图书馆318 2015-08-27


中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特效加减方

 


一.概述

1.属于祖国医学“肠辟”,“肠泻”,“便血”等内容,主见大便次数多,粘液便,或杂有血便,大便稀溏,腹痛,食欲不振等症。常合并有胃炎,外痔,胃下垂,胆囊炎,附件炎,息肉等。

2.肠镜检查:

(!)。病位:直肠—乙状结肠—结肠

(2)。局部粘膜:水肿,充血,血管紊乱,花斑样改变(进入慢性期),大理石样改变(病变时间长)。

(3)。糜烂,溃疡,出血。

(4)。肠痉挛

(5)。息肉

二.病因病机:脏腑本虚,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毒邪内侵,肠管不畅,脏腑失和,郁久化热,湿热交蒸,肉腐溃烂。或脾虚湿盛,身困水肿,或久病伤及肝肾,活气血不荣等。

三.辩证施治

1.热毒夹湿型:见于发作期或毒盛重症期,肠镜见局部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渗出增多,wbc升高,n升高,合并感染等

主证:发热或发热恶寒,汗出,纳差,腹痛或阵发,大便脓血,里急后重,便次增多,脉数有力或滑数,舌质红。苔薄黄或腻。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清肠解毒汤

金钱草30-60 柴胡10-15 黄芩15-30 葛根15-30 白头翁20-30 二花25-30 秦皮10-15

黄柏15-25   黄连6-12  甘草6-12

加减:高热口渴加生石膏 知母 花粉

      寒热往来加量柴胡  黄芩

      湿热内盛加马齿苋 薏仁 车前子 败酱草

      毒热炽盛加生地 丹皮 栀子 元参

      里急后重加厚朴 枳壳 大腹皮 萝卜子

注意:(1)治疗已解毒清热利湿,因势利导,切忌固涩。

     (2)。溃烂出血,血瘀相兼。

     (3)。急性期不宜灌肠。钡灌肠,肠镜要无菌操作。

     (4)。上药也可30—50ml灌肠,但局部有刺激。

2.脾虚湿盛型:常见于慢性结肠炎的早期,亦见于急性转慢性期,肠镜见肠粘膜出血水肿伴花斑样变,糜烂,溃疡,渗出或出血。

主证:身困乏力,身体虚弱,面黄或郁胀,下肢浮肿,食少纳差,大便稀溏或腹泻,大便脓血或粘液多,少腹隐痛或下坠或腹胀,大便不利,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脉沉细无力。

治则:健脾消肿

方药:健脾消肿汤

党参10-20 黄芪12-30 当归6-15 白术6-15 山药10-30 薏仁15-30 云苓10-20 赤石脂12-25

吴茱萸6-10 甘草3-6  车前子15-30

加减:阳虚加制附子 肉桂 干姜

      血虚加龙眼肉 阿胶

      呕噁加姜竹茹 良姜 丁香

     中气不足加柴胡 升麻 枳壳

     大便稀薄加牡蛎 冬瓜子

     便秘加柏子仁 火麻仁 田大云

注意:(1)。本型常与其他型相兼,常随其偏,随其症兼而治之。

     (2)。脾虚切忌苦寒伐之。

     (3)。也可30-50ml灌肠。

(三).血於出血型:见于慢性结肠炎发生糜烂,溃疡出血,肠粘膜脆弱,渗出较多,局部出血暗红。

主证: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腹痛时作,或粘液血便,紫黯或晦暗不鲜,肛门坠胀,大便不利,脉虚,舌质暗或有瘀点。

治则:化瘀止血

方药:化瘀止血汤

三七粉1-3(冲服) 当归12-15 白芍10-20 生地6-15 白芨10-15 川芎6-15 仙鹤草15-20

大黄炭15-30   椿根白皮15-30 甘草6-10

加减:瘀血重加红花  桃仁

便血重加地榆炭 侧柏叶碳

 血瘀腹痛加五灵脂 蒲黄 制乳没

 粘液便或便次多加麝香 石榴皮 赤石脂

 下痢纯血加生地 玄参 鸦胆子

 血虚加黄精 黄芪 阿胶 旱莲草

 气虚加人参 黄芪 白术

 热重加西洋参

 脾虚加山药 莲子仁 大枣

 阴虚加沙参 麦冬 玉竹 地骨皮

 阳虚加骨碎补 补骨脂 仙灵脾

(四)。肝郁肾虚型:见于慢性初发早期或慢性期,肠镜见肠粘膜色淡,水肿,肠壁呈花斑样或大理石样变,或糜烂,溃疡出血。

主证:精神不振,面色滞暗,食少,喜热饮,腹痛或胀满,喜暖喜按,大便晨泻,或粘液便或有便干秘结,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活肝补肾

方药:补肾理血汤

柴胡6-12 当归12-20 白芍6-15 益母草12-20 骨碎补12-20 制附片6-15 肉桂3-10

自然铜10-20 甘草3-6

加减:便溏粘液便加石榴皮 五倍子 白术 牡蛎

      大便秘结重用白芍 加白术 草决明 田大云

注意:(1)。本型易治,但易复发。

(五)。气血两虚型:见于慢性结肠炎之后,或急性出血后,或慢性后期。

主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苍白,精神倦怠或萎靡不振,语声低微,便次增多,但量少,便稀溏或血便,少腹痛,下坠欲便,舌淡苔白,脉虚数或沉细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

方药:益气养血汤

党参15-30 黄芪15-30 当归6-12 白术15-20 川芎6-12 茯苓10-15 赤芍10-15 熟地15-20 

陈皮6-12  甘草3-6

加减:脾虚有湿重用参 芪  苓  加薏仁 扁豆

       热盛肿痛加公英 黄柏

       中气不足重用参 芪 加柴胡 升麻

       心悸气短加王氏补心丹 或柏子养心丸

注意:(1)。补血勿忘补气

     (2)。补益应因势利导

     (3)。长期本病常缺微量元素,以锌 钙最为常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