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化对话(五)

 大漠胡杨968 2015-08-27

9、关于外化式对话的注意事项。

要理解一个新的理论并非易事,进行实际操作也总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疏漏。外化式对话和其它的心理学模型之间可能出现混淆。有些学习其它心理学模型的人说,他们着实花了不少功夫来理解外化式对话与其他对话方式的不同。

有的人习惯了运用其他的心理学模式或者心理治疗模式,通常希望得到对问题的一个明确诊断,他们可能会非常执著地找到一个“唯一正确的外化程序”,这可能会干扰他们与来访者之间的合作,妨碍治疗关系的建立。

外化式对话不是随意的日常交谈,要做到得心应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还有很多可能存在的误区。在这里简要提出几条需要注意的事项。

注意事项(1):外化不同于医学诊断,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外化。

要外化的东西一定要契合当事人的真实体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变化。

注意事项(2): 注意外化问题只是第一步,接着要丰富替代性故事。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只要我们把“坏东西”外化出来,那么“本性的”或者“天性的”好东西就可以闪光了。这个观点所依据的传统(人本主义)和叙事治疗所依据的传统(后结构主义)差别很大。怀特等人曾经反复地申明,他们不能同意人本主义者关于“人性善”的基本假设。“坏东西被外化之后好东西自然会呈现,然后人就可以非常奇妙地从问题中解放出来”,这种信念可能是个陷阱。

有的治疗师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一个正常人应该追求好的方面,逃避坏的方面。但是如果来访者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问题,并且非常希望摆脱问题的时候,那对治疗师来说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来访者本来就是“正常的”。比如一个人的问题是“自责”,而“能够自责”往往被认为是改正问题的第一步,所以是好的。来访者希望“摆脱自责”,这又是逃避责任,是不好的心理。那么心理治疗如果是帮助人追求好的心理逃避坏的心理,那么就要维持来访者的现状。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悖论。

所以应该了解,在叙事心理治疗中即便是好的东西也可以被外化,如此才可以帮助人构建和丰富更有价值的替代故事。不要混淆了人本主义的性善论和叙事治疗的思路。不能认为外化了不好的东西,好的东西自然会出现。因为这样一来,咨询师有可能会忽略进一步丰富当事人生活中的新颖故事。

注意事项(3): 不要试图把已经外化出来的东西重新整合进治疗过程

通常我们会分离出自我的某个方面,然后帮助当事人重新将它整合进个人自我。但是叙事治疗师不是这样做。建构主义的叙事治疗是反对本质主义的,不相信存在着什么“完整的自我”。我们的自我认同是有很多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不断变化。所以没有什么自我需要治疗师去“整合”。

注意事项(4):作为咨询师,经常提醒我们自己检视哪些是对问题的消极影响,哪些是对当事人理想的行动有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