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龙”更须“点睛”

 昵称2040955 2015-08-27

“画龙”更须“点睛”-浅谈思政课结课艺术



古人写文章注重“文首”,也很讲究设计一个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结尾,形象地称之为“豹尾”,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应该注重有好的结尾。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过程是另一半,那好的结尾便是锦上添花。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造就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课佳境,从而使结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灵活巧妙的处理好课堂的结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课尾总结

文学名家常言“好的‘结果’,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而上课总结也一样,在一堂课结束时,用准确简练的语言,以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提纲挈领地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品味中思索,从而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不过用于总结的语言不是对所讲述的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应有所创新。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式,特别是一堂内容繁杂的课,采用这种结尾更能使内容深入浅出,便于理解。如在讲完“货币的产生”一课后,进行了简单小结: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最初的商品交换是实物交换(由简单偶然的到扩大经常的。(2)一般等价物的出现。2.货币概念.(1)定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财富的象征。3.正确对待货币,反对“金钱至上”观念。

二、课尾留白

课堂结尾如同一出戏的闭幕式。结尾如果语言乏味,空洞死板,往往会使整堂课黯然失色,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从而降低授课的效果。好的一堂课不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应是一个让人无限遐想的省略号。如果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运用“空白”作为结尾,就能使整堂课显得余味无穷。如在教学“按客观规律办事”一课时,总结时用幽默的方式解释了违背客观规律办事带来的结果,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违背规律办事的人都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出示图片)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中的农夫违背规律没有?(生答:违背了植物的生长规律)。今天他把禾苗拔起来了,可第二天禾苗集体“自杀”给他看。(生笑并领悟了相应道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要杜绝这样的愚蠢行为发生。这样的留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将注意指向讲课内容,会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尾延趣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幽默,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收口”效果,使学生或感到“言已尽而味无穷”,引起学生咀嚼;或留下悬念,燃起学生对下次课的渴求心理;或释疑解惑,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如有位老师在“股票”这一节课结束时,引用了“歌迷炒股”这段幽默:拿着千辛万苦挣来的钱去炒股------《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购进原始股后,信心十足------《我的未来不是梦》;股票买到手后,股价涨得慢------《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股价时涨时落------《让我欢喜让我忧》;买进股票价格下跌被套牢-------《不是我不小心》;套牢后股票久不反弹------《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割肉斩股时自问-------《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长线投资终于获利-------《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股市大跌-------《一场游戏一场梦》。老师将歌名用多媒体投影,老师只讲前半句,让学生对后半句。既形象生动又浅显易懂,学生积极踊跃,在笑声中结束了这节课,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激发起他们等待再次上政治课的欲望。

四、课尾设疑

课堂的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但不是“绝响”,巧妙设疑,弹好终曲,可使知识深化,并能巩固学习的兴趣,使之得以发展,同时会取得“音犹尽而意不穷”的效果,进一步激发 学生探究的兴趣,常常质疑,会使思维处于不平衡状态,以求新的平衡,从而发展思维,常常质疑,会使学生处于自发求知状态,从而激发兴趣。笔者认为,只有“疑有处”,才能“思有据”,只有“言有序”“学有趣”,才能真正体现个性化教学的特色,所以在课尾画上“?”是很有必要的。如在讲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关内容时,针对学生中存在乱花钱、浪费粮食的现象,设计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数据运算释疑:我国有13亿多人口,如果每天每个人节约1角钱、50克粮食,那么我国每天节约多少钱?多少公斤粮食?假如1年按365天计算,又可节约多少钱?多少公斤粮食?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那种认为爱惜粮食、节约用钱是小题大作的“疑”解开了,学生从颇有兴趣的数字运算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五、课尾动情

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情感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深化要靠情感来激发。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有所知,还要有所感,使其爱其所爱,恨其所恨,因情悟理,渗透学生的心田。有了情感的共鸣,才能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有一位老师上《我爱我家》时,在讲述完父母对子女无悔的付出,同学们在感受家庭温暖后,教师出示了:母爱,是------------------------。让学生想想自己的母亲,再作首小诗。“母爱,是冬天围在我脖子上的围巾”;有的说“母爱,是双粗糙的手”;“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胸怀”;“母爱,是肥沃的土壤”等等。从学生朗读时那若有所思的神情,我们就知道书中的情感在孩子心中得到了升华。

六、课尾拓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内,我们课讲完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拓展,使课堂教学的终点成为课外活动的起点。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讨论,或撰写小论文、体会文章、也可以进行社会调查、手抄报、专题报道等等,现在新课程每一单元后,都有一个主题探究就是很好的范例。如在讲授“情绪需要调节”这一内容时,在把这一内容讲完后,我设计了一个与同学实际情况相近的情境:某个同学个子太矮,成绩不理想,同学经常嘲笑他,而他在教室基本不说话,情绪极差,下面让我们来帮帮他。请同学们讨论,想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同学们对这个设计和情境比较熟悉,所以在分析、探究问题过程中,表现非常活跃,纷纷出谋划策,不仅解决了问题,巩固了知识,而且懂得了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

 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讲究课堂结尾艺术既能完善课堂教学艺术的美,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事半功倍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让学生觉得思政课有趣有味,增强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点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