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洪涛:选择中医微博集之38

 寂寞在繁衍 2015-08-28

(四)

 

我弟弟董洪峰病案:一小孩4个月大,出生后20天开始浑身湿疹,现在面部、后背、肘窝严重,到处看无效,开方:苍术15、茯苓20、陈皮10、泽泻15、炒麦芽20、滑石10、生甘草5,五副,水煎外洗,效果非常明显。希望此方多为传播,以惠及更多患病小儿。董洪峰工作室在威海,电话15063192929。

 

三、外科

 

(一)

 

骨折在生活中偶见,除必要的手术处理之外,亦可以配合服中药汤方,有助于迅速恢复正气,并可促进愈合。其方:当归15克,续断15克,骨碎补15克,川牛膝15克,桃仁15克(打碎),金银花15克。五付,用黄酒两碗,煎成一碗,空腹服,日服两次。我曾临床试用于骨折患者,屡用屡效,建议病友保存备用。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为阴证,必邪气损伤真阳,气血留滞不行而始为痹。风性疏泄,易耗阳气;寒性收引,易伤阳气;湿性重着,易滞阳气。由此可悟出:通阳是治诸痹证第一要义。我临床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根据病情轻重,可加味成乌附麻辛姜桂汤。若左尺不足,亦需重加熟地,以引阳入阴。

 

凡诸痹多在关节,且节气变化亦影响健康。所谓节者,如竹节,如节气,如关节,皆有滞塞不通之象。故治诸节病首在通阳。阳气宣通,血不留滞,则诸节气血顺畅,自然不病。阳气不足,或温通无力,则气血留滞,在关节则易痛,在节气则诸病亦见反复难愈。越是年高体弱,越需重视节病,概因阳虚且温通不足也。

 

寒湿郁滞于膝关节,导致关节疼痛肿胀,诊其脉右关细软。此中焦阳虚,脾阳不振而气血运化不足。不能只顾通利气血而治其痛,需重视温养中焦。否则,只治标而不治本,效果不明显,且即使有效,亦容易反复。治本之法:取穴可加针并灸中脘,汤药需考虑用理中汤加减。饮食亦需忌食寒凉、生冷、油腻等物。

 

机体在通过皮肤向外排泄浊毒郁邪的过程中,我们可通过汤药或针灸加强机体的这一自我修复反应。比如,可服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化气解表。若伴痒疹,可加三七粉冲服,以促进血中浊毒排出。若无汗则可用麻黄桂枝各半汤以加强解表透汗之功。亦可取大椎、身柱、足三里诸穴,或针或灸,都有加强皮肤排邪之功。

 

四、疫症

 

(一)

 

当前又逢甲流。此时正小寒之后,节令近于立春,将交木气,天地之间阳气已经开始泄动,人亦应之。若中虚之人,阳气易耗。阳泄过极则木火升浮,内则阴不守阳而见正虚诸症,外则阳气浮散而见高烧、胸痛之状。此时不能见症治症,当补中气、敛木火、涩精生津。乌梅白糖汤可服:乌梅30克,白糖50克,水煎服。

 

至今全国已确诊7例H7N9禽流感病例,按官方资料,此病感染后出现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症状,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从中医来看,正逢春分之后,木火上浮,扰动肾精,邪风动于上而肾根亏于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入少阴心肾而病陷死地。

 

今日新闻看到某省卫生厅印发的的关于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提出板蓝根冲剂可预防H7N9禽流感。板蓝根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用于实热证颇有良效。但若正气不足而滥用此药,则伤阳损正,为患实烈。此药现代研究发现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大概中医专家们按现代药理学思维去看待此药了。

 

2013年4月3日,卫计委公布H7N9禽流感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案。如此解读此方案,我认为:重视预防,扶正即是最好的预防,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明确诊断,疫毒发热为迅速高热,不同于感冒的恶寒发热,热势缓慢。再者,预防与治疗方药本质上是不同的。预防用于正常人,需扶正;而治疗用于病人,需解毒。

 

疫病又来,预防是关键。而预防禽流感,根本在于扶正。现正清明时节,感天地之气机变动,人易肾根不固而木火上摇。因此,当补肾固精以治本,息风平木以治标。可用乌梅固本汤标本兼治。平时多晒太阳以疏畅阳气,适当户外运动以合于阳气升发,饮食清淡并忌食寒凉以将养中阳,心情开朗并忌怒以助肝气疏泄。

 

中医治疗疫毒最有经验,明清以来中医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温病体系,并且成功地治疗过多次疫毒泛滥。现又逢疫毒来袭,为了迅速消灭疫情,建议当局重视中医,多采取中医治疫思路。并且,面对疫毒,预防才是关键。如何扶助正气,中医最有办法。但切不可推广寒凉中药,徒然伤损阳气,如此则不如不用中医。

 

从中医分析禽流感:邪之所在,病之所发。高烧,咳嗽,血痰,渐而休克或急性肾损伤:经云“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瞀是昏闷,瘛是抽掣。风火无制,上灼于肺,肺金之气受刑则咳喘少气,或迫血妄行而血溢。温邪自表直入少阴,心包被风火扰动而心跳加速,或逆夺君火心神之位而致神昏,或入足少阴而成肾病。

 

受人类过度活动以及西药滥用的影响,病毒极易变异,不断产生变异的病毒。而一种流感疫苗只能针对于一种流感病毒,不同病毒或者病毒变异后,疫苗都会失效。前几年还是H1N1,现在已经变成H7N9,病毒变异无穷,疫苗也要跟着变化,相信疫苗的人岂不是要永远注射下去!如此怎能是主流医学,纯粹是折腾人!!

 

经常有人问,疫苗要不要打?我的观点是疫苗当然可以打,条件是如果疫苗质量正常,如果肾精充盛,如果气血健旺,如果素体阳足且平时不畏冷,如果没有外感邪气而感冒发烧咳嗽恶寒,如果身体不是三阴体质,如果女子没有来月经,如果最近没有大的失血脱液,如果精神正常心情舒畅。否则,建议拒绝疫苗。

 

2005年6月安徽省泗县发生了学校集体接种甲肝疫苗后导致大量学生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事件。从中医来分析:孩子木旺,更逢春天,且居东部,木气升浮需用酸敛养正,奈何反接种甲肝疫苗致木火横逆为患。卫生部的结论是“群体性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群体性心因反应。”也就是说是精神因素。这就是科学结论。

 

(二)

 

疫苗能伤人,能夺命,其害罄竹难书,关注疫苗的网友不妨在网上搜索一下,即知其祸。有某小孩不想打疫苗针,其西医妈妈劝说道:若不打疫苗,一旦感染病毒会引起全身多系统受累,甚至可引起死亡!孩子怕死,只好乖乖地选择打针!不懂中医,就可能让孩子冒着极大危险选择注射疫苗,如此岂是慈母所为!!

 

疫苗即是病毒,虽经灭活,仍有激发人体阳气的作用。即使疫苗质量正常,但接种疫苗的人却属于三阴体质,或者正气偏弱,疫苗入体即是引狼入室。是否要注射疫苗,一定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体质来决定,绝对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学校集体打疫苗,不管季节、体质、健康状况,这是最不科学的行为。

 

2005年安徽省泗县孩子注射甲肝疫苗死亡,某院士说绝对是“中毒性痢疾”。并说:“我必须再次澄清,这些孩子的异常反应不是打甲肝疫苗引起,打甲肝疫苗非但没有降低他们肌体的免疫力,反而有利于提升他们肌体的免疫力。”试问,孩子仅仅是打了疫苗而生病,到底中的是什么毒?事实上中的正是疫苗之毒!!

 

注射甲肝疫苗后孩子死亡,某院士说:我们的疫苗帮助她提高免疫力,而她所有的症状都是痢疾的症状,面对非常厉害的痢疾,我们疫苗所提升的免疫力也解决不了问题。我100%确定她的死是痢疾引起的。对于多个孩子出现相同症状,该院士认为是群体性心因反应,这种情况在初中孩子,特别是女孩子身上特别明显。

 

近数年来传染病不断,且引起大量死亡,显示出当前主流医学的无力。猪流感、禽流感和SARS的病因都是病毒,主流医学认为只要是病毒就一定要杀灭,岂不知我们在消灭病毒的同时,病毒也在顽强抗争,通过不断变异,希望留在属于它们的世界里。由此我想,单纯地杀灭难道就一定是治疗此病传染病的唯一方法吗?

 

短短几年的功夫,病毒从H1N1变异成了H7N9,每次疫病的流行都会产生新的疫苗,新的治疗手段。但临床研制的疫苗总赶不上病毒的变异,挽救不了大量的死亡。按中医理论,病毒千变万化,但有一定的症状表现,可归纳出特定证候。根据正气强弱以及正邪交争的层次,总能找到治疗思路。病毒虽异,但可因证施法。

 

@80后铁杆中医:见过很多打疫苗的,结果小孩被打成小儿脑瘫,痴呆等,每每看到这些父母带来求诊,就觉得很遗憾没有早点告诉他们这些道理。有位奥地利太太告诉我,她坚持不让她儿子打疫苗,后来她儿子在学校非常轻易的考第一名,非常聪明,我当时听了还很震惊,原来西方已经有很多妈妈有这种观念了!

 

五、疑难杂症

 

(一)

 

经云“阳化气,阴成形”。若素体阳气不足,则阴浊渐而凝滞,邪聚成块,即是肿瘤。阳气越不宣通,肿块越结聚。一旦阳气发动,阴浊气化,则肿块会由硬变软,由小实变大散,这时绝不是病情加重,反是趋向减轻。患者当有正确认识。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强力扶阳祛邪。则热退邪亦退,大病渐可向愈。

 

全国肿瘤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披露,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估计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我国居民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数据触目惊心,令人恐怖。预防肿瘤,刻不容缓。我们要健康生活,不生气,不过劳,适当运动,注意饮食,并配合中医养生。

 

即使罹患肿瘤,也不要悲观,不要放弃生存的希望。虽然目前人类的医学水平还不足以完全攻克肿瘤,肿瘤仍属难治病,但却并非绝症。如果患者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并充满康复信心,积极自我养生,配合中医保健,调理生活习惯,则肿瘤的长期生存希望非常大。在肿瘤的康复领域中医极有办法,值得选择。

 

中风往往都有预兆,平时血压偏高的人一旦出现以下不适:突发面部或上下肢无力或麻木;突然讲话不清楚,或理解力下降;突然眼睛视物模糊;突发头晕或眼眩,感觉身体不平衡,或行走困难;突发头痛,痛甚如裂等,需引起足够重视,速速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平时当注意养生,用中药或针灸调理都有预防效果。

 

《千金》防风汤:防风,川芎,白芷,怀牛膝,制草乌,白术各9克,羌活,葛根,制附片,杏仁各18克,生石膏,薏仁,肉桂各30克,麻黄36克,生姜45克。水煎服。此方由孙思邈所传,其组方规律亦同续命类汤方,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确切。我临床常用此方,配合针灸,可以迅速帮助病人促进肢体偏瘫的康复。

 

肿瘤疼痛,可用之方颇多。近贤张大昌妙悟岐黄,他提供了一个治疗肿瘤疼痛的方子,临床试用,治癌痛效果尤速。但适用于肿瘤疼痛初期,痛不太剧的情况。制川乌15,生黄芪45,木瓜30,炙甘草15。水煎服。此方亦治各种病因所导致的四肢疼痛。伴有抽筋或者拘挛者可加白芍30克,成芍药甘草汤,效果更好。

 

今日诊治一女病人,患乳腺癌,已经手术,并且做过放疗25次,化疗6次。之后又请当地中医诊治,服过中药后,反致胃痛、反胃、呕吐酸水,不能纳食。索其方细看,其思路在清热解毒,兼以理化攻逐。病人手术已经一损,放化疗又被二损,正气已虚,急急扶正尚且不够,怎奈如何攻夺!最终脾胃被损,医之过也。

 

肝硬化晚期往往腹水明显,病人苦于腹部胀满,既不能吃饭,也不能喝水,极为痛苦。西医的治法是服利尿药,却能通利小便,但极伤肾气。又有直接抽腹水的方法,往往可以迅速舒服起来,但腹水一抽,正气随水而散,正益虚则邪反益实,最终抽水往往成了不归之路。中医的方法是补肾健脾利水,利水而不伤正。

 

肝硬化是为大病,在早期需重视甘淡健脾,万万不可滥用攻伐之剂伤损中气。可用茯苓、白扁豆、泽泻、白术、山药之属,扶正为本。若正气尚足,稍攻即可。到了晚期,正气渐败,病邪愈胜,邪在足少阴则阳不气化而水肿,需大力扶阳;若邪气渐入手少阴,则出现昏迷嗜睡。此时预后不好,往往中西医皆回天乏术。

 

治疗肿瘤等一些大病重病,我认为医生的作用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在于病人自己调理心态。前人有言: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如果能开心无忧,放弃恐惧,充满信心与希望,自然会慢慢康复。我临床所见不少肿瘤病人中凡是心胸开朗的,多可延寿,而忧虑恐惧者多难康复。所以说知足者长乐,善笑者长寿。

 

(二)

 

尿毒症按中医来说,属于肾气衰败,气化不利,出现小便排出障碍、浮肿等症状。此时当补益肾气、扶阳化气。因此平时饮食需忌盐。盐味咸,入肾,最泄肾气。盐能泄出肾中所藏的元气,元气被过度调动,当然会觉有力。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过于食盐是妄泻肾精,不利于养生长寿。因此忌盐对于肾病患者尤其要紧。

 

临床上我遇到过不少肿瘤病人及其家属,多会问我,能否手术切除?或者问,能否放化疗?我的观点是,如果肿瘤太大,产生压迫,或者破裂,影响了正常生理功能,则手术是完全必要的。否则,最好把手术作为万不得已的最后选择。手术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肿瘤,只是暂时切除了,但产生肿瘤的体质并没有改变。

 

如果肿瘤已经扩散,我认为尽量不要再考虑手术。此时正气已败,邪气内侵,正不胜邪,正确的治疗思路是先扶助正气,让身体健壮起来,胃口好起来,然后再考虑缓缓攻邪。如果滥用攻逐破邪、清热解毒之品,伤损正气,于肿瘤康复并无实际好处。治疗肿瘤,我的观点是:重在治命,次在治病。扶正永远是王道。

 

肿瘤晚期且已扩散,病人骨瘦如柴,食欲不振,此时医者切不可心存一丝关于肿瘤的概念,只可看成是虚损,宜扶正益气、健脾和胃。孜孜汲汲,唯在补虚。可选四君、六君、二陈、保元之类汤方加减,徐徐调中,补益元气,病人面色渐觉红润,食欲恢复,体重增加,方为对证。滥用攻伐,恐正气愈损,预后愈不良。

 

大病重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本来正气已弱,若再被阴寒邪气外袭,则内外夹攻,正气不支,病情会出现反复,甚至会导致不可逆的后果。我曾治疗一肝癌患者,病情渐趋康复,过年走亲戚高兴,在车上吹了风,引起感冒,之后健康即每况愈下,百般调治,终未能回天。推而广之,所有虚损病证都要预防感冒。

 

(三)

 

肿瘤是大病重病恶病,病家心中多有忧虑,总想能不能快速把肿瘤去掉。但在中医看来,此病又切不可心急。正气内虚,邪浊凝聚,滞塞成瘤。因此,要扶正祛邪,正气渐复,邪可渐退。特别是肿瘤到了晚期,正气已衰,医者心中要不存一丝一毫有关现代医学的肿瘤概念,只专心扶正,这才是唯一正确的治疗思路。

 

今日复诊一男病人,曾因血小板过低而住院治疗三个月,做过五次腰椎穿刺,做过化疗,出院时病仍未愈,反多出高血糖与高血压。病人怀疑过用各种药物所致。此属中医虚劳证,处以补肾益髓汤方,服两剂后血小板竟然大幅上升。因高血压引起头晕头痛,针风池、风府、百会、足三里、丰隆诸穴,针入而症状消失。

 

白血病属大病,若精心治疗,则非绝症。我诊治过不少此类病患,特别是儿童白血病。分析其病因,不外两点。一则素体阳虚,此多由父母遗传所致。二则受寒感冒后被误用或滥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把外感邪气直压入三阴层次。肝统血,脾生血,血生精,精养肾。邪入三阴,郁而化火,内灼肝脾肾,终至恶病发生。

 

曾治一朋友患痛风,平时好喝酒,某日足大趾关节痛不可忍,不能下床,哼哼哟哟不停。发誓说如果再喝酒,我就他妈的不是人。我调以方药,渐服三五付而痛渐减,十余剂而霍然痛除。荷叶10克,藤茶30克,制川乌20克,制草乌20克,干姜30克,苍术15克,党参30克,茯苓30克,白芍15克,生大黄10克,水煎服。

 

该朋友一直未发作痛风,亦颇守誓言,未再喝酒。半年后禁不住他人相劝,又逐渐喝了起来。我问,你不怕再痛吗?他说,怕什么,反正有你在。于是喝酒不断。近四年来偶尔发作一两次,再调方治之而疼痛遂去,从此过得逍遥自在,酒肉海鲜照食不误。举个例子说明中医完全可以治愈痛风,但一人一方,不可滥用。

 

一女病人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现下肢明显水肿,小便几乎点滴全无,血压亦高。我诊后嘱咐病人一定要忌盐,并处以补肾健脾利水消肿汤方。一个周后病人打来电话,问如果完全不吃盐,会不会低血钠。我问,现症状如何。病人说很难受,但担心盐的问题,一直未服中药。我无语。

 

近日诊治一女病人患糖尿病,空腹血糖9.8,据其证用葛根芩连汤加味,重用其量,效果极佳,血糖降至8,且下肢麻胀感大减。病人自述服药期间随着血糖下降,双手十指肚变黑且麻木,之后渐红润而舒畅,诸症随减。此为排邪反应,邪气自十指尖排出,邪郁而色黑,气滞而指麻。病人深信中医,遇此反应亦不担心。

 

对于肿瘤的治疗,我的观点是保病比治病更重要。不要执着于肿瘤而滥用手术以及放疗、放疗,及时选择中医,扶扶正气,也许您会有不一定的收获。否则,巨大的治疗费用以及手术、放化疗可能带来的健康状态每况愈下,也让病家压力很大。何不换个思路,换个治疗手段,给中医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希望。

 

有病友来信说:罹患脑部囊肿,西医让手术,问怎么办。我的观点是:手术永远是治疗疾病的最后选择,而且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治病应该先考虑保守疗法,以不损伤机体阳气为原则,比如,针刺、艾灸、推拿、汤药、中药外治、刮痧、拔罐等等,都可先选。若已经保守治疗,且反复更医但效果不显,再可考虑手术。

 

血压升高表现为相火外泄,其病因或由于体内阻滞,或由于阳虚,或由于下亏。所以不能只顾着降压,需治其根本。若滥用降压药,导致血压降而复升,升而复降,如此治病是用药物来对抗生命活力,结果越治正气越弱,最终出现四肢冰冷、阳萎、精神萎靡等阳虚诸症,甚至于肾气渐亏,高风飘摇,更容易发作中风。

 

(四)

 

中风的预防意义远大于治疗,以下几种人需重视预防中风:四肢常年冰冷的人;近期脑力及体力下降的人;检查发现血脂、血压和血粘明显增高的人;体胖且缺乏运动的人;滥用降压西药的高血压病人;曾有中风病史的人;家族有糖尿病史的人;长期大量吸烟或酗酒的人;喜食生冷或常年冬泳或不重视养生的人等等。

 

患了高血压,怎么办?我的观点是,赶紧自我分析以前所有错误的生活、饮食、行为习惯,特别是过食生冷而伤阳、体胖少动而瘀滞、滥用药物而乱真、起居失常而损正,过劳疲累而耗精,找到了就马上改正,这是治愈高血压的根本保证。再配合正确的治疗,以汤药、针刺、艾灸、刺络、导引推拿等调之,多可治愈。

 

有网友说“我观察身边熟悉的人,患大病的大多数是精神压力引起的(包括自己)。放下、舍弃、放宽心境,病就好了一半。”今日与一病人聊天,他说以前心情特别抑郁,有话都不能对别人说,结果生了肿瘤。现在想通了,心情开朗了,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并且临床上我也发现,这样的病人往往治疗效果特别好。

 

今日诊治一糖尿病女患者,后悔地说,以前不懂得人体阳气要养,也不知道凉茶伤阳,还以为夏天喝凉茶可以清火养颜。喝了几年最终喝出了高血糖,面色也越来越差。在南宁我发现不少孩子面色青暗无华,甚至食欲不振、手足冰冷、精神萎靡,这都是中阳不足、气血不润的反应。此时最忌再饮冷伤阳,需急急扶阳。

 

高血糖多属相火外泄,源于中阳不足。人体自身有其平衡机制,特别是二型糖尿病,根本不需外源性胰岛素。只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过食辣椒,不饮浓茶,不受寒凉邪气刺激,血糖暂时升高并没有什么可怕。况且,配合中医汤药、针灸以及运动、饮食、生活习惯等综合治疗,糖尿病亦属可治之病,一般不需终生服药。

 

治疗肿瘤,关键在于调畅情志。肝气疏泄,则肿块可散;肝气郁结,则反增积聚。因此,凡我所诊治过的肿瘤病人,我都跟他们说,首先要有最强的康复信心,不放弃,不抛弃;第二要积极配合正确的养生、饮食、运动等保健;第三才是正确的医疗。不要本末倒置,把希望放在医生身上。七分养,三分治,即是此理。

 

若脑内出现良性肿瘤,表现为头晕头痛,首选治法是什么?主流医学所提供的建议往往都是首选手术,但五年生存率却不是百分之百,更不包括术后可能瘫痪,或者精神障碍,或者面肌痉挛等不适。我的经验是先用针灸,配合汤药,往往诸多不适症状可以迅速缓解,然后稍用攻逐化块之剂,结合扶正,久久自能收功。

 

治疗脑内肿瘤,有人拘泥于血脑屏障之说,认为中药不能进入脑部而起效。如此观点是以西医理论来解释中医,不可能行得通。正如用现代药理学理论来指导临床开方,必然走入死胡同。中医理论来源于古贤观察天地的经验与理解,人居天地之间,亦必然与天地相应,中医由此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明则气血和畅,阴阳平衡,诸病可愈;心若不明则百病丛生。治疗大病重病,非先治心不可。我总结自己治疗肿瘤的经验,第一即要求病人有康复信心与希望。若病人陷入悲观绝望,则肿瘤必不可愈。第二要求病人积极养生锻炼,此亦是内求,求自己远胜过求医生。第三才是正确及时的医疗。

 

董洪涛中医微博集(六)

 

养生

 

一、四季

 

(一)

 

冬至之后,天气寒冷,大人小儿若不注意保暖则易受寒而感冒发烧。我强烈建议不用西药,特别是抗生素,千万不可滥用。就选择中医,用中药或者针灸,往往都可速效。若实在不方便找医生,不得已时,也可从《选择中医》中选择一个症状基本符合的方子试服一付,或有良效。但我绝不建议不懂中医的人滥服中药。

 

冬至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日子,《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冬至阳气初动,是为一年之生机,因此古人知道要放假休息,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人人都重视静养休息。亲朋好友互赠美食,既愉悦舒心,又有助阳气升发。冬至前后瞎折腾要不的。

 

冬天锻炼身体,并不是最佳的时候。寒主收引,人体阳气因天寒而内伏。此时当静以养阳之藏,而不是滥动以耗阳散阳。至于有人说“冬练三九”,我认为那只对培养意志有好处,对于健康好处反不如坏处多。再者,有风的天气更不可从事户外锻炼。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最伤人正气。顶着寒风跑步,不如回家睡觉。

 

冬天阳气内藏,卫外减少,若感风寒邪气,则易感冒。正常人感冒后汗之即可缓解,但临床所见一些三阴层次的疾病,如肿瘤、肾病、风湿骨痹、虚劳等一旦感冒,则病情会有极大的变化,需引起特别重视。本来三阴内藏伏邪,若再外感,则内外邪气互相勾结,伏邪欲动,外邪将入,与正气相搏,则病反致多变。

 

大寒节气养生,需注意几点。一则素食,以清淡饮食为好,既助中焦运化,又防厚腻碍胃,以养中气。二则天寒地冻,温食为宜,戒凉食、生冷、瓜果、油腻。三则休息少劳,将养节气,最需戒耗,节气里读读书,散散步最好,不可妄事消耗性工作或运动。四则宽心怡情,戒除怨恨恼怒烦五情干扰。五则早睡早休息。

 

大寒之后,渐至立春,三九四九一过,南方天气渐渐变暖。我在小区里见到不少喜欢漂亮的女人已经穿上了短衣长裙,的确摇姿惹眼,但却不合于养生之道。俗语:春捂秋冻,到老不病。又说:春不减衣,秋不加帽。这是有道理的。寒冬之后,阳气渐升。猝然减衣露身,寒气伤人,为患最速。

 

早春时节,天气乍暖,此时阳气上升,人易自觉烦热。冬寒未尽,切不可乱减冬衣。但若天气突热,亦不必多穿至汗出,反为不美。减衣之法,先减上衣,下肢要重视保暖。需知寒多自下起,古人明确提出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如此穿衣最有助于养生。反观大街上的女人,却早早地穿上了丝袜短裙,漂亮但受冻。

 

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尤其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平时要随身备一外套。温度升一重,衣服减一重,慢点减,不可暴去。孙思邈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民间也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俗语。正当春寒料峭,多捂一捂吧,既顺应阳气生发,又御邪防病。

 

今日立春,南宁却正大雨滂沱。这几天突然温热,去年秋天收藏的阳气过度上升,与天之阴相交,化而为雨。俗语有:立春晴,一春晴;立春雨,一春雨。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按24节气,大寒之后方是立春,立春之后才到雨水,此时天气太热,是属反常,雨水提前来到,则木气过升,在人则易病热。

 

立春养生,重在养阳气升发。地下潜藏的阳气到了冬至而初动,经过小寒与大寒,阳气渐渐浮出,至立春而始达地面。此时天地之间开始慢慢地暖和起来。地下为天地之阳根,在人则下焦为阳根,阳气渐浮,阳根渐松。此时即使天气变热,亦需保暖,切不可让腰以下受寒。寒侵下焦,最伤阳根。阳根一伤,后患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