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填出来的鸭子才是好鸭子——北京市烤鸭的奥妙

 会吃会喝 2015-08-29

填出来的鸭子才是好鸭子——北京市烤鸭的奥妙

时间:2015-06-05 来源:网络综合 【以文搜文】

    【提要】北京综合文库信息 : 《[经典]填出来的鸭子才是好鸭子——北京市烤鸭的奥妙【1】》由66test综合文库频道友情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2010年5月19日,乐天玛特在韩国推出“北京烤鸭”,一只北京烤鸭的价格为12,800韩元。)

    从上海人而言,二、三十年前凡去北京者,无不要安排专门时间去品尝北京烤鸭,其中又以品尝全聚德烤鸭为首选。但是,就如上海自己的“三黄鸡”已经品质败落一样,北京烤鸭在这些年也已经缺乏吸引力,前去北京的上海人,很少会把品尝北京烤鸭作为必要的旅游项目安排。

    上海“三黄鸡”失去原来特别的吸引力,主要不是在于烹饪原因,而是在于作为食材的鸡的品种已经全然不同,十分乏味。北京烤鸭同样如此,虽然从烹饪而言,仍然是烤鸭,但作为食材的此鸭,已非过去那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时候,由于经营体制原因,北京烤鸭曾经一度被老食客认为不好吃了,惊动到了国家政府最高层,及时进行调整为地道品种鸭子,恢复了品味。但到今天,终究是难以回天,用上海崇明话来说,已经是“一蟹不如一蟹”。

    为什么此鸭不比那鸭?这就要搞清楚作为北京烤鸭食材的鸭子来历。并不是在北京烤出来的鸭子,就是真正的北京烤鸭。

    畜类当中,猪、羊、牛、狗、猫家化最古,中国周朝以前尤其以猪、狗为通常食材。禽类当中,驯化最早是鸡,鸭、鹅则略晚,周朝前作为通常食材主要是鸡。屈家岭文化(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考古遗存中,家畜以猪和狗为主,有鸡、鸭形陶塑,但很难确认鸭已经家化。

    汉朝以前古汉语里,鹜、凫、鸭三字可以相通,但有不相通处:鹜主要指野鸭;凫可以是野鸭,也可以是家鸭,逐步主要指家鸭;鸭为俗称和统称,后来特指家化品种。《诗经》中有“凫”,可能还是野鸭向家鸭的过渡形态。宋朝《太平御览》将鹜、凫、鸭明确区分。不过,至少在战国时候,家鸭已经完全形成。传为唐朝陆广征撰写的《吴地记》今本载:“鸭城,在吴县东南二十里。”《太平御览卷第一百九十二:居住部二十·城上》补记:“匠门外鸭城者,吴王筑此城以养鸭。”(宋李昉编纂:《太平御览(第2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P802)《太平御览卷第九百一十九:羽族部六·鸭》又补记:“鸭城者,吴王筑城,城以养鸭,周数百里。”(宋李昉编纂:《太平御览(第8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P365)这说明战国时候的吴国,不仅鸭子完全家化,而且有了大规模饲养。今天名闻遐迩的蛋用型鸭种绍兴鸭,当源于战国时代吴国。

    近两百年与绍兴鸭同样著名的中国本土家鸭品种有北京鸭,不过北京鸭以肉用为特色。北京鸭驯化很晚,应该形成于清朝前期。要理解这点,就要知道中国古代漕运问题。

    所谓漕运,本义是水运,特指古代官方通过水路从南方将粮食为主要的财政征集货物,向以京城为核心的北方进行运输的大规模活动,隋唐以后主干线为大运河,唐朝以后开辟出了海运航线,元朝海上漕运鼎盛,但直至清朝,大运河漕运基本属于主要地位。清朝时候,漕运主干线为京杭大运河,主要是由江南将粮食运到北京。漕运最重要的货物是粮食,也就是南方稻米,运到北京后需要装卸,既然是官方行为,装卸过程自然就浪费很多,从而导致河岸、河面有很多遗散稻米。这些被浪费的稻米岂会被民众忽视?码头周边人们不能去拣拾,于是,就养鸭子,让鸭子去吃那些稻米。在充足的食物条件下,便形成了特别会长肉的北京鸭。北京鸭本系绿头鸭驯化,在漕运稻米的饲养下,演变为了洁白肥美的品种。

    或许,北京鸭在明朝时候已经初步形成,但真正成为一个被广泛养殖的著名品种是在清朝。北京烤鸭,正是选择这种以稻米为饲料、肉质肥美的北京鸭为食材。这当中不存在烹饪技法障碍,因为:所谓烤,即烧烤;所谓烧烤,人类最古老、最悠久之一种烹饪法;中国烹饪,乃集原始与文明之种种烹饪艺术体系而已,甲骨文中,已经有多个涵义为烧烤的文字(参见曾纵野:《中国饮馔史(第一卷)》。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年。P238)。故有鸭,必有烤鸭;烤鸭而成美味,烧烤之法诚然讲究,关键还是在于采用特别美味的鸭子品种为食材;特别美味的鸭子品种,则并非流行烧烤的野蛮部族所可以获得。所以,北京烤鸭的奥妙,在于北京鸭,倘若用其它品种鸭子则不是地道北京烤鸭;即使用品种为北京鸭而不喂食以稻米,也不是地道北京烤鸭。这就是今天北京烤鸭即使在烹饪上动足脑筋,也日益衰败的根由。

    北京烤鸭属于地方美食名品,但做北京烤鸭者多矣,并非凡以地道北京鸭做烤鸭,就属于北京烤鸭的名品。要做成北京烤鸭中的名品,更有一层要求,这纯粹出于偶然——不道德的偶然。

    清朝时候,宫廷需要食鸭,专门负责的太监自然去码头跟周围居民采购最好的北京鸭。凡官方采购,廉洁、负责属于自律,在非法治年代,总体属性一定腐败。太监要受贿,出售者要作假,这是无法避免的。那么,鸭子是活的,如何作假呢?于是就出现了填鸭术,就是事先给北京鸭大量填食。

    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上海郊区军队服务,带兵时夜半去查岗,总是发现军营外一些用自行车长途骑去市区卖鸡鸭者鬼鬼祟祟,于是警惕,进行调查,原来那

些小贩到了这里,见树木比较茂盛,自然停顿、聚集起来,一方面抽支烟歇息一下准备再鼓足力气进市区,一边则用改装的打气筒将糠、泥土、细石子、石膏水等混合物,人工填入鸡鸭的嗉囊里,以增加鸡鸭重量。

    凡为商者,无论大商、小商,倘若没有良心、法律的约束,则都会有做手脚之心;当初清朝购买者为太监,售卖者自然更有做手脚的热情。不过,清朝时候,做手脚没有今天恶劣,那时候人们缺少法律约束,但有信神怕鬼的约束,所以,卖北京鸭给宫中太监的人们,人工填入鸡鸭嗉囊里的,还是稻米,并非糠、泥土、细石子、石膏水之类。

    正是在这个做假的过程中,竟然有了意外之喜——北京鸭形成了一个特殊品:北京填鸭。或许那时候出售北京鸭的人们希望鸭子能更加肥重,或许为了防备太监买去后鸭子很快病死而出事,反正就是凡卖宫里的鸭子就谨慎填食,令其既肥重又能不死。结果,太监将这种鸭子买回去,烹饪后竟然大受欢迎,于是,不经填食的北京鸭反而卖不了,要卖给太监还非填食不可。这真可谓歪歪得正。

    那时候这方面没有知识产权,人们在喷饭一笑之余纷纷模仿,互相没有技术保密,搞得经过填食的北京鸭越来越多,有了专门名词——北京填鸭。全聚德之类,乃是得知宫中喜欢,于是也采用这种北京填鸭为食材,立时誉满京城,进而闻名中国、东亚、世界。

    北京烤鸭之奥妙在于地道北京鸭,北京烤鸭精品之奥妙在于地道北京填鸭。今天,有地道北京鸭吗?有地道北京填鸭吗?倘若地道,虽然现代人不喜好肥腻,但地道北京烤鸭肥而不腻,北京人年尝数次,丝毫不损于减肥,则兴盛景象足够旺矣。

    清末民初名士当中,有发明海外汉语界至今通行的拼音体系者王照,他曾经亲手尝试填鸭术。他说:“余尝手自填鸭矣。一二日之后到填之时刻,若偶不填则群鸭扬脖张嘴,向空以待,虽满盆米面,鸭皆忘其低头伸舌之能力,饿死而不能自救。”王照终身以启蒙国民和主张发展基础教育为己任,他感叹:“无知之青年,扬扬以施济自任,不啻以便宜坊(仿)填鸭之法待其国民。”(王小航(照):《小航文存、方家园杂咏纪事》。宁河王氏水东草堂刊本,1930年。P373)

    王照的意思并非否定启蒙,而是认为启蒙不可以像填鸭术那样越俎代庖,启蒙者不能做取代民众的事情,应该依靠民众自己的觉醒,由民众自己起来去解放自己,不然,启蒙者试图寻求捷径,反而会成为民众新的压迫者。

    【66提示】如页面失效,请百度标题查看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