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欧的诗意:品味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灵动之声

 树瑛 2015-08-29

挪威,一个寒冷而遥远的极地国度,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843年的615日,在这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没有古典派的严谨,没有浪漫派的肆无忌惮,只有一种的恬静与沉稳,干净纯粹,淡远清空,聆听着这样的音乐,总能让人感觉到那漂浮在北欧上空的灵动情韵,有如大自然般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格里格故居


今天,“影音新生活”将与大家一起品味这位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的灵动之声。


欣赏:《“聆听百年”——格里格的音乐故事》(一)





爱德华·哈盖鲁普·格里格(Edvard Hagerup Grieg ,1843年6月15日-1907年9月4日).挪威作曲家。

他具有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倾向,作品大多以风俗生活、北欧民间传说、文学著作或自然景物为题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组曲》、《霍尔堡组曲》和《钢琴抒情组曲》等。


欣赏:《“聆听百年”——格里格的音乐故事》(二)


艺术人生
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

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诞生于挪威的卑尔根。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外交官,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格里格的母亲在钢琴艺术上很有造诣,家庭环境可谓得天独厚。正因如此,格里格从6 岁便开始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



格里格的父母


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

刚刚15岁的格里格,就成为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学生。在那里,格里格接受了正规的音乐教育,他又深入学习了作曲理论,钻研了西欧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尤其幸运的是他在这里直接受到了肖邦、舒曼等人的影响,使得格里格既在艺术上得到提高又大开了眼界。



莱比锡音乐学院


向往自由的格里格

尽管如此,这位激情澎湃的挪威青年却发现自己却与德国音乐的严格限制格格不入。于是不久他便到自由一些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继续深造。事实证明青年音乐家的选择是正确的。在丹麦,他创作了一些钢琴曲和歌曲,并遇到了挪威作曲家李卡尔德·诺德拉克,受到他的启迪。从此格里格开始探索自己的音乐道路,逐渐形成了个人的音乐风格。




1864年夏,格里格接触了一位小提琴音乐家布尔,在布尔的影响下,格里格开始关注挪威的农民音乐,并且迅即开始研究和发展挪威的民间音乐。


创办挪威音乐学校

1867年,格里格创办了挪威音乐学校,根据挪威诗词创作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编民间歌曲。他沿着布尔、诺拉克等人开创的道路,努力钻研民间音乐。作曲家林德曼出版的《挪威山区民间曲调》、《挪威民间叙事曲曲调》等集子,成为他创作的音调源泉。


格里格故居外观


格里格的创作空间


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欧洲各国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

欣赏:《“聆听百年”——格里格的音乐故事》(三)



最后的岁月


1885年,格里格隐居在离故乡不远的特罗豪根,在那里度过了和平的半生。1890年,格里格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和牛律大学授予的音乐名誉博士衔。1907年夏,他再次受聘到英国指挥演奏,但就在上船之前,他被送进了医院,1907年9月4日在故乡逝世,挪威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格里格纪念邮票


代表作品

格里格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如歌曲《来自祖国》(1894),以淳朴的民间曲调,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感情;钢琴曲《祖国之歌》(1868),以古挪威民间叙事歌的庄严风格,赞颂了民族历史的光荣;在合唱《水手之歌》(1868)、《乡土在望》(1870)和许多民族题材的作品里,都以鲜明的民族情调表达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争取独立的愿望,适应了当时挪威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下面,“影音新生活”与大家一起欣赏格里格最著名的三部音乐作品:




《a小调钢琴协奏曲》

这首乐曲具备了格里格音乐的一切魅力,诸如饱含挪威民谣风格的清纯旋律,以及新奇的和弦、轻妙的节奏等。乐曲素材新颖,生气蓬勃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该曲虽然在曲式方面因循传统,但在许多细微末节处,却有各种新颖的创意,在第三乐章内更可以看到相当自由的发展。全曲的基调属于典型的浪漫性质,充满了北欧大自然中苍郁而森林茂密的群山所孕育出来的清丽脱俗、色泽深浓的“斯堪第纳维亚情调”。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I. Allegro, Molto Moderato North Germ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Hans Zanotelli;Hans Lang - 10 Greatest Piano Works Ever I. Allegro, Molto Moderato North Germ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Hans Zanotelli;Hans Lang - 10 Greatest Piano Works Ever




《培尔·金特》

《培尔·金特》是格里格为同名诗剧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这两套都是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诗剧《培尔·金特》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又触及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很多都知道,《第二组曲》中的《索尔维格之歌》是这部剧作配乐的杰作,但总的说来《第一组曲》更为流行:




《第一组曲》

1“晨景”

《晨景》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描绘的是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orning, from Budapest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99 Must-Have Valentine' href_cetemp=''> Morning, from Budapest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99 Must-Have Valentine's Day Classics




2“奥丝之死”

母亲奥丝在弥留之际,培尔·金特赶了回来,他为母亲追忆儿时景象,并用幻想的故事陪母亲去赴天堂的盛筵。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3“安妮特拉之舞”

选自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III. Anitra' href_cetemp=''> III. Anitra's Dance 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Paavo Berglund - Grieg: Peer Gynt-Suite No. 1




4“在妖王宫中”

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主人公在山中与妖王之女调情,并在妖王的威胁之下同妖女结了婚。这一场点出全剧的主题,即人与妖之间的区别,是最具幻想性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




《第二组曲》

1“英格丽德的悲叹”

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培尔·金特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山上,玩弄够了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




2“阿拉伯舞曲”

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Peer Gynt Suite No. 2, Op. 55: Arabian Dance Tasmanian Symphony Orchestra;Sebastian Lang-Lessing - Music for your Infant Peer Gynt Suite No. 2, Op. 55: Arabian Dance Tasmanian Symphony Orchestra;Sebastian Lang-Lessing - Music for your Infant




3“培尔·金特归来”

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威的轮船上衣衫褴褛,神情冷酷。




4“索尔维格之歌”

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Peer Gynt Suite No 2: Solveig' href_cetemp=''> Peer Gynt Suite No 2: Solveig's Song Capitol Symphony Orchestra;Carmen Dragon - Royal Lullabies: A Special Gift For Kate and William. 17 Favourite Soothing Lullabies for the Royal Windsor Baby




《挪威舞曲》

《挪威舞曲》作于1881年,是格里格所作的由四首舞曲中的第二首,原为四手联弹钢琴曲,同年被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及管弦乐曲,广为流传。乐曲采用“ABA”三部曲式,主题具有跳跃般的旋律音型,合着从容而庄重的节奏,形成了轻松而又安详的气氛。这一主题反复一遍之后,突然加快速度,用较强的音响奏出了对比鲜明的中间部主题B,这一主题粗犷而富于激情,使乐曲形成了热烈的高潮。最后,乐曲再现开头部分,在平稳而轻松的气氛中结束。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Norwegian Dances, Op. 35: No. 2, Allegretto tranquillo e grazioso Gina Bachauer;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Edvard Grieg;George Weldon - Grieg: Piano Concerto, Norwegian Dances, Lyric Suite Norwegian Dances, Op. 35: No. 2, Allegretto tranquillo e grazioso Gina Bachauer;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Edvard Grieg;George Weldon - Grieg: Piano Concerto, Norwegian Dances, Lyric Suite


结语: 听,在格里格的音乐中,北欧的诗意回荡在山谷间,徘徊在原野上,那是一种对民族的由衷深情,对音乐的由衷热爱。他激起了大家的共鸣,使世人认可了他的艺术地位,更在北欧音乐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