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里格《培尔·金特》

 新用户9028oLLo 2022-06-06 发布于上海

        上一篇文章讲到了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今天我们接着来讲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交响组曲《培尔·金特》。

上一篇回顾: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格里格与挪威著名的戏剧家易卜生关系十分密切。易卜生被认为是现代戏剧之父,堪称是“北欧的莎士比亚”。格里格最出名的两部交响套曲,是根据易卜生的幻想诗剧《培尔·金特》创作而成的,讲述了青年农民培尔·金特经历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冒险。格里格从两段配乐中,选出8首作品重新配器,编成两套各含四个乐章的管弦乐组曲。

        格里格配乐的剧情并不连贯,故事情节充满幻想。第一组曲第一乐章“早晨”,讲述主人公因为贩卖黑奴,一时成为富商,来到摩洛哥,在一个早晨的内心独白;第二乐章“奥丝之死”,讲述母亲去世之时,培尔·金特参加葬礼的情节;第三乐章“安妮特拉之舞”,讲述主人公受到阿拉伯酋长女儿的引诱;第四乐章“在妖王宫中”,讲述在妖王的威胁下同妖王的女儿结婚。

        接下来我们来听《培尔·金特》组曲中极为好听的一段--清晨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第一乐章“清晨”

        格里格试图在这首《清晨》中勾勒出一幅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乐曲听感上有一种田园牧歌的感觉。

        听完这段乐曲,我的感受是特别适合拿来当早晨的闹钟铃声,不,更为确切的说是“唤醒铃声”。

        清晨,此曲响起时,仿佛一股来自北欧的清新空气轻轻地吹到你的脸颊上,唤醒你的身心。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仿佛窗外一片风和日丽,牛羊在吃草,小溪在缓缓地流淌。此刻内心平静而愉悦,继而缓缓地钻出被窝,套上衣服,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相当完美。

        此曲作为唤醒铃声”是一个绝好的选择。因为它不像普通闹铃,早上突然响起时,令人神经紧张,血压飙升,焦躁抓狂。

        如果你喜欢这首乐曲的话,可以尝试按照下图中的方式,搜索“peer gynt morning”找到这首乐曲的音频版,然后设置为闹铃。

        如果你实在嫌麻烦,可以直接联系你的微信好友--拉希德华莱士,发送“闹铃”两字即可,我会发音频链接给你。

      如果感觉听得还不过瘾,那么下面是培尔·金特》的全曲。

培尔·金特》全曲:

        如果想更好的欣赏这部交响曲组曲,需要结合其剧情内容,以下摘录自百度百科。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分为四段:

(一)“清晨”——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二)“奥丝之死”——母亲奥丝在弥留之际,培尔·金特赶了回来,他为母亲追忆儿时景象,并用幻想的故事陪母亲去赴天堂的盛筵。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三)“安妮特拉之舞”——选自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四)“在妖王宫中”——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主人公在山中与妖王之女调情,并在妖王的威胁之下同妖女结了婚。这一场点出全剧的主题,即人与妖之间的区别,是最具幻想性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片段4)。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也分为四段:

(一)“英格丽德的悲叹”——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 培尔·金特 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山上,玩弄够了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

(二)“阿拉伯舞曲”——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

(三)“培尔·金特归来”——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威的轮船上衣衫褴褛,神情冷酷。

(四)“索尔维格之歌”——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 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 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