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湿润如玉——一生崇拜王阳明4:此心光明

 王瑞瑞瑞 2015-08-29

(16)心学的完备

嘉靖元年,王守仁为父亲服丧,趁此悠闲之时,老王又开始广收门徒。各地来求学的人海了去了。服丧期满,朝中辅臣嫉妒老王的才学名望,六年都没招用。对老王来讲这何尝不是乐事,继续他的教育事业,学说也在此时系统完善。

经历了诸多大难,更加相信良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以划船掌舵做比方,风平浪静时自然没事,遇到狂风大浪,只要抓稳“良知”这个舵,就可以免去沉没的灾祸。跟门人讲:我的学问,除了“致良知”,再没有其他了。

说到为何推辞皇上的赏赐,老王讲:夺天之功,埋没别人的善举,偷占部下的功劳,忘掉自己的耻辱,这是造成灾祸的全部原因。我不接受爵位,不是推辞是为了避祸。又曾讲:胸中常有尧舜拥天下而不占为己有的气象,才不会把得失放在心上。君子的敬畏是指看不到听不到该警戒慎重的事,君子的洒脱是指内心不受外欲的牵累。真实的内心就是天理,昭明灵觉的天理就是良知。时刻保持戒慎恐惧,内心明澈,就不会后悔,做事合常理,随心所欲又不违背礼仪规范,这才是真正的洒脱。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选择,经常会举棋不定。我觉得在夜深人静时,在自己完全平静的状态下,问问自己的内心,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时做的决定才不会让自己后悔。至于这算不算致良知,要看自己的修为了。修为不够犯点错又有什么关系,人总是在犯错中成熟的。


(17)与人相处之道

嘉靖四年,王守仁五十四岁。这年门人给他刻印了增补过的《传习录》,这是心学最重要的著作。第二年回老家余姚祭奠亲人,定期在龙泉寺召集门人聚会,经常五六天聚一次。这时他告诉大家相处之道,也应该是我们与人相处的道理。

与人相见要虚怀若谷,相亲相敬。即使是朋友间,也要互相谦让才好。遇到意见不一致,最关键的是心平气和,互相包容,以心服人。一定要在静默中解决问题,不多说话却能让人信服你。

切不可求胜心切,傲视他人,夸自己的长处,贬损别人的短处。攻击别人那不叫直率,更不可怀着争胜之心嫉恨他人。

不可以地位的尊卑来评价人,要看他的才能和他的职位是否相称。地位低下的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值得尊敬的。不精通某一类事物就不该拥有这方面声誉。会背的文章多就狂傲,用知识去作恶,见识广就擅长诡辩,华丽的文采掩饰思想的空洞。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尊敬的。

有时反省自己,遇到事情爱较真儿。较真儿本来不错,可要是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内心本无鄙视对方的念头,却很容易给别人误会,反而坏事。还自认为是生性耿直,真是大错。所以个人修养是个长期的功夫,要好好修炼。像王阳明说的,要时时保持戒慎恐惧,防止自己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尊敬自己身边的每个人,就算地位再低也要礼貌相待。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对那些欺世盗名之辈,只要不是作恶,心里明白不说也罢。


(18)识人之道

无论是带团队还是作为普通人在社会上生存,识人都是很重要的事。各种书上都讲,自己在生活中也总结。王守仁对此的说法却简单有效。

圣人只把人分为“乡愿”和“狂者”两类。

“乡愿”是用忠信廉洁来获得君子的信任,用同流合污不得罪于小人。老王认为:这样的人内心的纯真已被破坏,不可与之论道。现实生活中,乡愿是很多的,往往在中国的关系社会里如鱼得水。这类人总在忙,但从不忙正事。严嵩是个最好的例子,正直的外表,一生忙碌,为国家民众没做什么好事。

“狂者”:率直而行,不过分约束自己的意念,疏于事情的应付。老王认为:正因为他的率直而行,内心的纯真没有遭到破坏,所以可以进一步造就成圣人。率直而行之人,不太在意个人的利害得失,往往得罪人,有个性,现实中碰壁多。但交朋友这样的人才合适。

王守仁认为:仅为狂者不足以成事。只有具备执中而行的秉性才能有所成就。执中就是去除自身轻傲的毛病,深入探索事物(致知),用最恰当的方法做事。这样的人才可委以大任。

我的体会是,不必隐瞒或改变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但做事要时时提醒自己“执中而行”,不可轻傲,不可偏激,不可不切实际。须我辈修炼的还很多,阳明先生的书值得一生去读。


(19)用人之道

在用人方面,王守仁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对于发现人才,王守仁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用人,按自己的需要来选拔就可以了。向朝廷推荐人才,就必须有明确的标准,不可以个人的好恶定。

小人之才如何用?好像砒霜,硫磺等,用来以毒攻毒是可以的。但不可和有德的人才合在一起用,就好比把砒霜混在人参,茯苓中一起服用,肯定要命。

对于边防地区的用人,一定要具备三个条件:忠诚英勇,果断敢为;熟悉当地风俗,获得民心;不会水土不服,才能持久。

对在外任职的人员,凡能安邦定国,有利社稷,自作主张是可以的。

对下属的过失报宽容的态度。平定宁王叛乱时,武文定的部队败了,王守仁本想杀他。后来又放了,还安抚说:打仗中小有退却是正常的事。过后武文定果然立大功。以后朝廷用人王守仁还推荐过他。

总结王守仁的观点可以看出:确定谁是人才,要有标准。要给人才行事的权限。要具备和提供能持久干下去的条件。最高明的是有关小人之才的使用,不必讨论要德还是要才,当然要才。对有才无德之人,让他去对付同样的恶人就行了。千万别跟其他人才一起用,要不德才兼备的人一准跑了。


(20)心学四宗旨

丁亥年,两广又有叛乱,皇上想起王守仁了。下旨说:你才识敏捷,最识大体,派你去我放心。高帽子一戴老王推辞不过,只好赴任。路上遇到自己徒弟王畿,说出了自己对心学的最终总结: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时老王的身体已经大大不行了。一路打听叛乱的原因是朝廷没有诚心安抚他们。于是到达南宁府之后,下令把防守的军队都撤走了,叛乱者看到这样,就主动投降了。老王只打了他们一百刑杖就放了。对他们说:放你是朝廷的恩德,打你是我依法办事。老王的做法有点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意思。

王守仁把主要力量放在收服人心,完善当地的社会体系,在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少数民族官员,设立土官知府和流官知府来互相监督。还开办学校教化当地人民。顺便把山里的土匪灭了。皇上高兴了,又是大大赏赐。王守仁趁机又是辞官,因为他病得实在不轻了。


(21)此心光明

王守仁病卧一个多月了,只能勉强处理公务。船行到乌蛮滩,船上的人说:这里是伏波庙的前滩。老王想起自己十五岁时曾在梦里拜谒过伏波庙,还吟过几句诗“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上岸去看那个地方,跟梦里的一样。于是感叹命运由天意决定。想到自己这么多年运用兵法除匪灭叛,开办学堂教化民众,却只能尽一点微薄之力,终无法救民于水火。

过了一个月才回到大庾岭,向手下交代自己的后事,手下开始准备棺木。家童问还有什么要吩咐。王守仁喃喃道:没别的牵挂,只是平生的学问刚有所悟,却未能和志向相同的人一起实施,此为最遗恨的事。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的坐船停在青龙铺。他招学生周积到身边。说:我要走了。周积落泪,问可有遗嘱。一代圣人王阳明微笑着说: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登泰山到半路,抬头石壁上有大大的石刻:仰不愧于天,俯不惭于人。能做到这两句的人很少,先生做到了。我等虽非圣贤,无论一生的成就如何,到生命的最后能否告诉后辈:此心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