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千万别把这三句话挂在嘴边.......

 肆读轩 2015-08-29

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说学生“××早恋”、“××死都不行”、“叫你家长来”。这些话听多了,心里不免琢磨,这些话我们作为老师能挂在嘴边吗?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说话呢?

1

“××早恋”——老师不要给学生扣帽子


  现在的孩子大胆,星期天男生公开到女生家去,而女生父母都不在家。这在不少老师心里、眼里、嘴里都叫“早恋”。是不是“早恋”?我们不能排除有这种可能,因为初中生男女相恋说“早”是恰当的。但是,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不只是情窦性初开的青少年,包括老师也都这样。性格相似,爱好相同,有共同语言的中学生,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或者,两人都成绩不好,都受排挤,遭打击,那叫“物以类聚”,也叫“同是天涯沦落人”。

  我们能不能动不动给他们扣上“早恋”的帽子呢?有好感不同于谈恋爱。男老师与女老师之间也有性格爱好相投的,能以此类推那是“婚外恋”么?涉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您与异性接触多些,说您是“婚外恋”,您什么感受?退一步,即使男女学生真的是朦朦胧胧的“早恋”,那是一首很美的朦胧诗,一篇优美的童话。我们只能静静观察,不能轻易捅破那层窗户纸。正确的方法是选择恰当的场合,私下里单独委婉地给他提个醒;旁敲侧击,指点迷津,给他台阶下。孩子脸皮薄,有些话千万不能当面说破,更不能“广而告之”。逼急了,兔子急了也咬人,迫使他们生米做成熟饭,这绝对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不做法海,也不当“月老”。


  老师要大度,心中积德,眼中容人,嘴上留情。


2

“××死都不行!”——老师不给学生打棍子


  “你们死都不行!”这是给学生的当头一棒。某校一位老师因为学生没有背书,恨铁不成钢,打学生手掌心,觉得不解恨,又打了几耳光。结果,学生耳膜被打破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事故,一场可大可小的纠纷,一次深刻的教训。学生是受教育的,不是被侮辱的;学生是未成年人,是被保护的对象。老师要有法律意识,要善于保护自己。手莫伸,手莫即惹祸。


  老师手上容情,口中积德。说学生“死都不行”这是给学生定性。老师是学生的主心骨。在学生心目中老师见多识广,你说他不行,他就自惭形秽,萎靡不振。“这一届学生人数不少,人才不多。”有老师多次说这句没动脑子的话。但是他不知道这是打击一大片,给很多学生杀伤力。什么学生才“行”?与天才相比,我们都是笨蛋;与傻瓜相比,我们又都是天才!安徒生当年被老师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学生。但是后来他却是一个天才发明家。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好不好其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的。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班上全是天才;老师横挑鼻子竖挑眼,班上全是笨蛋。


3

“叫你家长来!”——老师不能“打小报告”


  有些老师在学生犯错误时动辄给家长打电话,原汁原味一股脑给家长“打小报告”。学生不做作业啦,晚上上网啦,打架啦,跟老师顶牛啦……其实,学生是未成年人,犯错误是正常的。列宁说,青年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高明的老师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认识错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阿弥陀佛的老师辱骂,威胁,恐吓学生。“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在恼羞成怒一筹莫展时,无能的老师最后的杀手锏就是通知家长。

  学校教育与家庭相互配合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要对症下药才有效。大庭广众之下辱骂孩子打孩子这是火上浇油。毕业班的学生情绪紧张、焦虑、烦躁,青少年情绪偏激,要因势利导。天塌不下来,学生情绪激动,先要让他头脑冷静,问清楚情况。


  中学生自尊心非常强,他们渴望鼓励、表扬,忌讳讽刺、打击。希望别人扩大他的优点,缩小他的错误。为什么有些家庭的孩子叛逆?就是因为家长放大他的错误,无视他的进步,动辄数落他的不是。其实学生都尊敬老师,不同程度的敬畏老师,你把他逼上梁山,怪谁?


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孩子:“告诉孩子你最棒!

这样几句似乎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话,原来也不适合挂在嘴边,是不是让你感觉意外而惊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