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作手记】披图揽胜 如对至尊——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创作记 ■陈胜凯

 新世界的礼物 2015-08-30


披图揽胜 如对至尊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创作记


陈胜凯


  空前的资源性书法遗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源动性积累,书法创作的视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当代书法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技术变革的大爆发时期,书法“技”的全面复兴和展示是当代书法艺术全面繁荣的最新前沿成果,无数有志于书法艺术的年轻学子们正朝着更高的“书技之路”前行!

  然而,毕竟书道玄微,“技”只是外衣,穿得再漂亮也只能一时眩人眼目,而从心灵发出的光芒才是耀眼夺目而恒久的。起于技,终于心,进乎道,心的旅程上的修炼才是究竟。

  一个“技”就已经耗去我们几十年的工夫,其实技的修持过程已经走在心灵感悟之路上了,所谓“技进乎道”,并不一定先技后道,技亦可直入道,庖丁解牛即是矣。

  真正的书家必定以每日临池不辍为日课,对古典的研习已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成功的书家所汲取的古典养分远在泛泛之辈之上,究其因,在致用也。学古而不泥古,学以致用,人人尽知,而能落实到位者寥寥无几!苟非有缘明师,学书之境必大相径庭。

  故学书之法首要明理,次修其法,法不立则书必颓矣,虽腹有诗书亦徒然。近时大有人鼓吹所谓文化修养精神至上等玄乎其玄之论,于书非益,徒增其劳也!

  予志学之年,乡贤启蒙入书法正途,而立时又北上学书习篆,先后于枣庄、青岛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得以亲近崔志强、王镛、石开、李刚田等诸名师,茅塞顿开,信力倍增。后幸入洪师惠镇门下教以书画诗律,研究生三年于山水花鸟用功甚勤,感洪师孤高鹤立之风神,于书至妙之用也!后又负笈中国美院拜入王冬龄先生门下攻读博士学位,授以书法精气神,冬龄师举重若轻,谈笑鸿儒,气定神闲意致千里之外,余虽不能为而每每心向往之!其时又得同学砥砺,交访名贤,辗转南北,始知书法真诀在知行合一乃以有成,遂发墨磨万锭、笔秃千管之志,自楷至草凡书法经典及能寻之片羽吉光无不揣度研习;之后,再缘逢南湖名士寐叟后人沈氏之珍兄,时于夜半三更万里长途授以古草正宗,虽书道玄微,终初拨云雾,有如黑夜明灯亮敞襟怀!

  余少时嗜武,又好音律,痴迷其中以致身心两忘,积以岁月终获小成,武者强健吾体魄,心生坚毅,音乐使我得以步入专业殿堂科班修成,二者于今皆大惠我艺途,所谓书外之功旁参得之也。

  自兰亭奖征稿之日起,并无十分图创之念,依旧每日临池、上课、喝茶、自在,直至一日,阳静兄寄来仿古佳纸一卷,顿有书意。又是日也,天朗气清,放眼南望窗外海天一色,碧波辉映着数点风帆,“好在堂”宛在天水之间!窗下更满目凤凰花怒放,随处可见芒果挂满枝梢,凉风徐徐,叩击风铃声声入耳……五合佳臻,即取珍藏良墨以古月精制龙尾暗细罗纹砚轻磨,待青烟升腾琼液满池,即取中山狼毫,掭笔濡墨,披图而就,痛快淋漓!写毕自视佳善,非所谓创作之作,此成天作之运也!

  书道之途漫漫,古贤经典昌昌,惟日日新,又日新,再日新。新者,托古之新也,当得如对至尊,新乃汩汩而出,无穷尽也!


陈胜凯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

行草录古诗数首中堂 规格215cm×105cm



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