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皮肤病从毒论治

 寂寞在繁衍 2015-08-31

摘 要:古代认为毒邪包括致病性质强烈的外感邪气和蕴结不解的内生邪气,现代认为毒邪是长期蕴结淤积达一定程度,引起机体严重的阴阳气血失调,具备一定特点和特殊症状的邪,可概括为导致脏腑组织反复或持续性损伤的病理过程,并发展为毒邪学说。简述了毒邪相关皮肤病的致病机理和现代皮肤病的关系,结合名家提出了一些从毒论治的经验。

关键词:毒邪;皮肤病;从毒论治


1 传统毒邪释义


《说文解字》言:“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毒”的本义指毒草,“厚”有程度较重之意。《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提出了外在之毒致病的可能性;《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少阳在泉,寒毒不生,……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太阴在泉,燥毒不生……”,指出了内生之毒的产生和制约之法。《素问·五常政大论》王冰注:“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说明了无论邪气过盛还是蕴结日久,均可化毒。尤在泾言:“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由此,毒包括致病性质强烈的外感邪气和蕴结不解的内生邪气。


2 现代中医对毒的认识


2.1 毒可考虑作为内生病邪 一种独立的致病因素毒邪在原有病邪的基础上化生而又保留了原有病邪的特点,与一般意义上的邪,在程度深浅、病机变化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比较公认的看法,只有当病邪长期蕴结淤积达一定程度,引起机体严重的阴阳气血失调(机体脏器功能严重损伤或衰竭),具备一定特点和特殊症状,这样的邪才称为毒邪。毒可概括为导致脏腑组织反复或持续性损伤的病理过程[1]。


毒邪有内外之分。外毒一般认为由外而来,可为疠气疫毒(包括病毒)、虫兽毒、药毒和食毒、环境毒邪(污染的空气、水质及辐射等)、六淫化的六毒;内毒是指由内而生之毒,可为五志过极化火,病理产物蕴积而成,如热(火)毒、湿毒、瘀毒、痰毒。虽然毒邪可由六淫化生,或与内生之邪并见,但因其多具备峻烈性、火热性、特异性、顽固性,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且决定着病情的发展方向与预后,因而毒邪可考虑与痰、瘀等并列作为特殊的内生病邪,以指导临床。一代论文网: www.edu-daily.com


2.2 毒邪学说


毒邪因与许多疾病(涵盖内外妇儿各科100种以上疾病,大多迁延、难治,甚至致残、致死)的发生、演变、恶化及辨证论治均有密切关系而得到广泛重视,并形成一种学说:毒邪学说。它试图阐明这类疾病的致病规律,指导中医临床。但目前还有待完善。


3 毒邪在皮肤病中的致病作用


张作舟[2]提出皮肤病“热聚而成毒”的观点,强调毒聚集不散是毒邪久治不效的原因。风、湿、热邪这些皮肤科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侵及人体后若不能及时化解,与阳热体质相合,极易化火,蕴而成毒;如若内伤七情,更易五志化火,蕴而生毒,发为皮肤疾患。李景祥[3]从五行学说,认为皮肤在表属阳金,强调火旺克金是皮肤病的主要病机,它导致的皮肤病也最多见。火热之邪郁积于肌肤,肌肤腐而成毒,是为热毒,挟湿时称湿热毒。分布于上半身者以火旺为主,火性炎上故;分布于下半身者,多为湿热毒,湿性趋下故;分布于身体中段者,多因气郁化火。皮肤可见斑丘疹、风团、糜烂、溃烂、鳞屑等。李可[4]认为皮肤病的发生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然后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的有害物质(可能与毒有关),趁虚袭入而致病;凡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顽症痼疾,必有六淫外邪深伏;毒为皮科之最,且毒多与它因结合,形成风毒、湿毒、湿热化毒、血分伏毒、疮毒内攻。


总之,毒邪侵入机体可能表现为皮肤疾患,但机体严重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


4 从毒邪角度治疗皮肤病


皮肤病若毒邪为害,可称为毒邪相关皮肤病,按现代医学观点大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过敏性紫癜、皮肌炎、银屑病、慢性荨麻疹和瘙痒症等,本虚标实,其治当以祛除毒邪为主,兼以扶正。五脏以守为补,六腑以通为补。和、消、清法被认为是广义的解毒法,较为常用,汗、下法使毒邪有出路。


张作舟[2]治疗上多采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药物,如蒲公英、地丁、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等,同时配合消散之法。因此类药易于冰伏经络血脉,使毒邪藏匿毛窍腠理而不散,需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活血消散法多用丹参、鸡血藤、三棱、莪术等;利湿消散法多用泽泻、茵陈、茯苓、苦参等;袪风消散法多用荆芥、防风、乌蛇等。毒邪剽悍峻猛,易于伤正,后期应注意扶正,顾护脾胃,常用党参、生地、沙参、麦冬等。李可[4]根据“正旺则邪从热化、实化;正虚则邪从寒化、虚化”的原则,以阴阳为纲,将皮肤病分为两个基本型。认为诸病当先解表;毒伏血分,当引邪外透。张英栋[5]强调李可老中医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导致病变局部的气血瘀滞,郁而化热。气血充足既是脏腑功能正常的一个标志,又可以疏通经络以维持经络的通畅,故从调变五脏气血入手,旺盛血行,兼顾脏腑的强壮和经络的畅通。其与活血化瘀有着本质的不同,所谓轻剂药只能调节,重剂药才能旺盛血行,李可老中医创制乌蛇荣皮汤通治皮肤顽症。以桃红四物汤合桂枝汤合定风丹加味。药方如下:生地30g,当归30g,桂枝1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丹皮15g,紫草15g,定风丹(何首乌、蒺藜对药)60g,白藓皮、乌蛇肉各30g(蜜丸先吞),灸草10g,生姜10 片,枣10枚。方中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血虚明显,加熟地或加重当归至90g,伤阴明显生地可至120g,气血衰甚皮肤顽痒加生黄芪45~100g;融入桂枝汤引导气血趋向于表,久病营卫闭塞,加麻黄5g或桔梗10g开之,头发疾病加白芷5g 通上窍;风药用定风丹,风甚加荆芥、蝉衣;通络用乌蛇肉,络瘀甚加蜈、蝎;渗液肿胀甚,瘙痒剧烈,加重白藓皮利湿止痒,重用土茯苓利湿解毒;血热用丹皮、紫草,疹色鲜红有燎原之势,重用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经前症状加重,考虑热毒(血分伏热),加黑芥穗10g,皂刺10g入血清透;肾虚用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有明确的过敏加脱敏灵(苏叶、浮萍、蝉衣、地龙);顽固难愈,考虑顽痰,加狼毒3g(参合诸多扶正解毒群药,绝无中毒之虞)有奇效;淋巴结遍肿加木鳖子,煎剂极量30g(不需捣碎,未见不良反应)。要之,组方从旺盛血行入手,引气血达表,兼顾寒、风、湿、热、火、毒、瘀、痰,随症加减用药。


临床治疗毒邪相关皮肤病,可参考上述名家的辨治思路和经验。另可随证加入酒制大黄等通腑药物,泻毒于下,控制腑热上壅,促进病情向愈。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851265562/blog/13128907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