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整理

 昵称503199 2015-09-01

课文(出处)

中心思想

作者(流派、国籍)

代表作品

作品特色及课文重点

 

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短篇小说选》

刻画了二战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过他疲惫不堪的艰难逃难的遭遇,反映了法西斯发动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海明威(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获得过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迷惘的一代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塑造了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老人与海》);冰山原理(把东西藏起来,让读者去想)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人物形象;侧面表现战争。

 

墙上的斑点

描写了主人公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后来却发现,那个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一只蜗牛。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第一个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海浪》《到灯塔去》《雅各布的房间》《达洛卫夫人》

小说就象一张蜘蛛网。也许只是极其轻微黏附着,然而它还是四只脚都黏在生活之上。在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真实内在的看法。

 

炮兽——长篇小说《九三年》

通过描写一尊大炮滑脱的可怕场面,营造了阴惨、神秘、悲壮的氛围,塑造了失职后勇敢地挺身而出的炮队队长形象和严厉、冷峻、果断、对下属赏罚分明的将军朗特纳克的形象。

雨果(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美丑对比原则(对比在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中的作用)

浪漫主义手法

本文:人物及方法

 

安东诺夫卡苹果

以时间为顺序巧妙地安排四个生活场景:庄园兴盛时期、中等贵族生活、地主精神日趋衰落、小地主时代开始,揭示出俄国中等贵族阶级的日益衰落,他们的精神日趋颓废的现状,为地主阶级的没落唱了一首挽歌。

蒲宁(俄国,曾获得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出身贵族)

《米佳的爱情》《三个卢布》《幽蝉小径》《巴黎》

继承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以课文为例展开分析)

 

丹柯——《伊则吉尔老婆子》

用浪漫主义手法,刻画丹柯这一光辉形象。为了让族人走出黑暗,他献出自己的心,用那颗燃烧的心照亮了人们的前程,带领人们走出黑暗。高度赞扬了丹柯勇敢、坚定、无私无畏、敢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借丹柯这一形象表达了俄罗斯人民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高尔基(苏联,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海燕之歌》《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

抑彼扬此,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运用想象、虚构现实中没有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其实隐含了一种象征意义,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本文:人物的象征意义,挖心的意义,作者的写作风格。

 

炼金术士

少年寻宝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每个人的财富都在自己身边,但要敢于去追求,这需要勇气、智慧、执着和经受艰难的考验。即使最终没能实现,而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它使你远离平庸和无为。

保罗·戈埃罗(巴西)

《朝圣》

以理解自己为出发点,长于用朴素的语言,象征的手法来讲述富于意味的哲理。

 

娜塔莎——《战争与和平》

通过描写娜塔莎在参加舞会前的兴奋、激动与焦急的心情,舞会上相遇安德来公爵并双双埋下爱情的种子以及已经许配给安德来的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拖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的心理状况,塑造了一位纯真善良、渴望爱情与幸福,但又过于轻信、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孩形象。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战争与和平》(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安娜卡列尼娜》(第二部里程碑作品)

《复活》(世界文学不朽名著)

对贵族生活的批判,道德自我修养的主张,擅长于心理分析。

关注人民的思想

娜塔莎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经典的形象。

本文: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素芭

通过刻画哑女素芭永恒孤寂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展示了素芭的不幸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融合。长大后,由于自身的残疾,素芭被迫远嫁到加尔戈达,远离了她熟悉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孤寂之中,美丽、聪颖、内心丰富,充满爱心的善良女性素芭的遭遇让人同情。

泰戈尔(印度,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因《吉檀迦利》抒情诗集获奖。)

《摩哈摩耶》(短篇小说)

《吉檀迦利》

《沉船》《戈拉》《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

诗歌——冥思闲适,抒情气氛浓郁,哲理意味深刻,韵律优美而富有变化,美学风格质朴、自然、超逸。

作品反映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族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清兵卫与葫芦

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此爱好却被扼杀,反又热衷上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志贺直哉(日本小说之神,近代白桦派代表作家

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1、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2、作品大多从身边取材,以观察细腻、描写精确为特色。

3、本文:倒叙的作用、对比的意义、情节的跌宕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作用要掌握。

 

在桥边

通过对在桥边数过桥人的记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生动地描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暗恋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感情及对美好情感的执著追求。

海因里希伯尔(德国,1972年《与一位女士的合影》获诺贝尔文学奖,战后文学即废墟文学的代表)

《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以时代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典型化的技巧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逼真细腻地人物塑造。本文:抓住情节的运行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牲畜林——《卡尔维诺文集》

以平实但又调侃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意大利农民同入侵的德国纳粹士兵抗争的心态,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卡尔维诺(意大利)

《看不见的城市》

《意大利童话》

既似现实中的童话,又像童话中的现实,把西方世界中人丧失自我本质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文:掌握文章的情节和延误的作用;分析朱阿的形象和他出场的典型背景

半张纸

以几乎白描的手法介绍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幸福美满孤独不幸悲伤微笑)揭示主人公乐观积极、充满朝气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诉我们,对过去的一切,美好的,应该珍惜;不幸的,任其随时光流逝,应把握现在,开拓美好未来。

斯特林堡(瑞典)

《梦的戏剧》(欧洲表现主义的先锋)《红房间》《朱丽小姐》

以独特的表现方式,表达深刻的内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用平实的语言写生动的人和事。本文:理解半张纸的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山羊兹拉特

通过卖羊未成的经历的叙述,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难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体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和精炼概述。

艾萨克什维辛格(美国)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卢布的魔术师》

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拟人叙述的作用;理解主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

通过一对母女去祭拜被当作小偷打死的亲人的经过,向我们展示出了母爱的执著以及神父的宽容,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那固有的爱。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82年诺别尔文学奖)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在拉丁美洲一起一场文学地震)

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南美大陆的生命矛盾。

沙之书

通过一本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的圣书对的影响,阐述了一种无限可能和无限延续的感觉,表明作者对世界的迷茫和未知世界的一种惶恐心理。

博尔赫斯(阿根廷,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作家们的作家,知识型作家)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诗集,此地为奥运圣火传递地)《虚构集》(短篇小说集)

作品文体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本文:沙之书的象征意义;故事情节的淡化;内心的描写。

骑桶者

用一种虚幻的手法写出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索求一铲煤而遭到驱赶的事实,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生活的艰难,表达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卡夫卡(奥地利,欧洲著名表现主义作家)

《地洞》《变形记》《城堡》

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本文:理解为什么要骑?骑桶者的象征意义?理解课文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