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到气才可清气”?

 寂寞在繁衍 2015-09-01

叶天士之谓“到气才可清气”,言外之义,不到气分,邪在肺卫,或刚有入里之兆,不可早投寒凉。因温病气分证范围广泛,凡卫分证已罢而又未现营血症状的证候,都可列入气分证。临床上一见高热不退,便谓气分实热证,动手便投大剂寒凉之品,因而常常导致早投或过用寒凉。特别是温病中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并无截然的分界,由于邪气自卫入气有一个转化过程,常常出现气分证已起而卫分证尚在,可出现卫气同病的情况。即使邪已完全进入气分,在其初入之时也仍有从卫分宣解的可能。此时若早用或过用寒凉,就会使邪冰伏,寒则凝,气机涩滞,三焦不通,腠理闭塞,邪无从出。徒以增加治疗的困难。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早投或过用寒凉而导致误治的情况很常见。赵绍琴教授应邀到各大医院会诊疑难病例,所遇温热病高热持续不退,甚至昏迷不醒,大多数都是由于过早地使用了大量的寒凉药剂所致。对于救治这些被寒凉所误治的病例,赵氏每令其即刻撤去寒凉之剂,改投宣阳解郁,宣展气机,常可收效于数剂之间,悟出了“到气才可清气”的精妙寓意,懂得了治温病不得滥用寒凉的道理。所以赵氏常常告诫医者,切不可一见高热,便用寒凉,只以为寒凉可以折热,殊不知寒凉闭涩气机,使邪热无外泄之机,反使表邪不解。因此,必待肺卫之证已罢,才可清气。

气分证的重要特征是: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黄、脉数实有力。凡见此等证,即可诊断为气分证。

至于清气之法,赵氏认为大致有五种:

①、凉剂微清气热,适应于气分之热初起,热势还未嚣张,如连翘、蒌皮、芦根、梨皮、竹叶等。

②、寒剂大清气热,适应于气分热甚之期,如生石膏、寒水石、知母等。

③、苦寒直折气热,适应于热邪深入气分深层者,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之类。

苦寒直折与凉清、寒清是有区别的,凉清、寒清之药除热,都是通过透热而达到清热的目的,而苦寒直折,则是使热从内、从下而降,一透一降,有所不同。

④、苦寒攻下,适应于气分热炽,与大肠糟粕相结的阳明腑实证,如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

⑤、甘寒生津以清气热,适应于气分热盛,津液受伤之期,常与上四种配合使用,甘寒生津药如沙参、麦冬、石斛、花粉之类。

有人提出温病截断疗法,谓邪未入气先清气,邪未入营先清营,以断绝邪热传变之路。其实,这些人就是主张提早使用寒凉之剂。但与临床实际不符,不可取。应该说,避免过早投用寒凉,是赵氏一生治疗温病的重要经验,是对叶氏温热论治的一个发展。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zyws20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