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信仰--苏格拉底

 crmei 2015-09-01

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399年古希腊哲学家)等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诞生在耶稣降生之前。他虽不是神学家,但他拒绝信奉当时的国教。他坚信:①有一位至高神的存在;②统治万有的天命;③神要差遣一位使者,教导人类认识不灭的真理;要差遣一位导师,拨开云雾,开通心窍,使人能辨别善恶,认识其道德的责任(400多年后,神的儿子耶稣真的降临人间);④灵魂不灭;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在苏格拉底那个时代能对圣父、圣子、圣灵有这样超凡的认知无疑是神的启示。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哲学家、执政官西塞罗对他这样评价:“这一位无比的哲学家,坚决主张人类的灵魂乃是一种永远不灭的神圣的本质;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乃是转到灵界的道路,但只有义人可获进入天堂。”苏格拉底说:“我一生的作为,乃是在求神的喜悦,我深信神必悦纳我此生的努力。”“神给人创造了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个嘴巴,是让人要多看,多听,而少说话。”“自然多么奇妙,生命多么奥妙,人以自己的有限去认识宇宙的无限,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实在可怜。如果有真知的话,那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他认为“认识自己比认识万物更重要”。他是人类谦卑的榜样,曾说:“我越思想越是发觉,我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因追求智慧不追求物质而闻名,盼望神的拯救,自心底叹息说:“啊!但愿有人或神兴起,将神显给我们看。”他还说:“一个人需要的东西越少,就越靠近神。”“人生的目的就是要追求神。”
苏格拉底这样看待肉体的死亡:“我们之中认为死是一件坏事的人乃是错误的……死要么是一场无梦的熟睡——那显然很好——要么就是灵魂移居到另一个世界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让我一死再死吧。…‘死亡的时刻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只有神知道了。”还说他自己死亡时,灵魂要到一个像是看不见的、圣洁的、永生的地方,他要在那里与神共度永生。当有人问他死后希望安葬在什么地方的时候,他用不朽的话语作答:“假如你能捉到我,你就埋葬我。”说明他相信死后的灵魂将不存在于他的身体内。他把死亡视为灵魂的自由和解放,把死作为欢乐的庆典。
临终前苏格拉底问他的朋友和学生说:“人若死了,一了百了呢?抑或尚有事情呢?”朋友和学生想了好久,答复他说:“人死如琴破散,琴若破散,便归无用。”他们以为人若死了,万事俱休,一了百了。他摇头说:“不对,不对,琴可破散,成为无用,但是弹琴的人还在啊!”他的意思是说,身体可以朽坏,但是身体里面的主人——灵魂,就是“弹琴的人”还存在,弹琴的人不会随琴朽坏的。琴能发声,在于弹琴的人,身体能以活动,在于灵魂,灵魂离开身体,人就死了。
苏格拉底深信有神的审判,一生以正义敢言闻名。他说:“一定有普世公理。”他临终时,嘱其学生说:“我将受审判了,我在有生之时还有两只鸡的钱未曾还清,请为我归还。”
古希腊军人、哲学家、历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公元前430—354年)一生追随苏格拉底的思想,相信宇宙间必有神,也相信人有灵魂。他如此描述苏格拉底:“他是那么的虔诚和热心,甚至不肯与天意相背丝毫;是那么的公平正直,绝不作伤天害理的事;是那么的自律祥和,不以利己为宗旨,只以造福人群为己任;是那么的敏锐和有智慧,在分别善恶时绝无错误。”他非常厌恶荷马和赫西俄德笔下的奥林匹克山上的众神(假神),他曾说:“世人都认为神只和他们一样是被诞生出来的,穿着与他们一样的衣服,并且有着同样的声音和形貌。其实,假如牛和马有手,并且能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创作艺术品的话,马就会画出马形的神像,牛就会画出牛形的神像,并且各自按照自己的模样来塑造神的身体了。”某些无神论学者曾把这段名言当作批评有神论的一个论据,说神是按照人的形像创造的。但这样的引用却是弯曲了色诺芬的本意,因为色诺芬不但相信有神,而且还相信这位神在形象和思想上都与人不同。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教授李震相信人有灵魂,他说:“问题太简单了,是否一死就一了百了?如果我们肯定这种观点,那还要做好人干什么?要道德干什么?讲道德,讲良心,一辈子吃亏上当,而有钱有势的耀武扬威,欺压别人,居然死后统统都一样!什么也挡不住追求个人信仰、个人幸福,不只追求暂时幸福,也要追问有没有永恒。人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一个社会忽略精神品质的提升,必将变得庸俗、贫乏和苦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