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道 | 一个哲学教授凭一己之力,复刻出中国最古老的“冰箱”

 汉青的马甲 2015-09-03


采铜于山铸“心”器

文 | 物道


在连飞机都可以用3d打印出来的今天,“敬畏”是一件有些丢人的事情。人类从蛮荒走入文明的短短几亿年,我们改变了天地,勇敢地在大地上行走。我们以为,无畏可以战胜一切,却忘记了“敬畏”才是文明的根基。我们一生追求诗意地栖居,正是要用“敬畏之心”求与天地的共存。


“礼”是蛮荒的终结,文明的开始。荀子说,礼有三本: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中国人的礼从一开始就包含着对天地的敬畏和信仰。礼藏于器,那些精美而雄浑的青铜器正是礼的寄托,如果不是因为敬畏,我们很难想像,在工具匮乏的远古,工匠们是如何锻造出后人难以复刻的精致重器。

蒋老师照片


敬畏,是以器载礼的尊重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两套形制、纹饰相同的大型战国酒器──曾侯乙铜冰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先秦时期形制最宏大、保存最完整、铸造最精美的青铜酒器。这个器形巨大,纹饰错综复杂,还有大量镂空结构的“庞然大物”,曾一度被人评价为无法复制的举世珍品。


然而就有这样一个“偏执狂”,利用在科研教学后的课余时间钻到青铜器的复原当中去,历时足足12年,从他手中诞生出跟原品相比竟然毫不逊色的曾侯乙铜冰鉴器物,这个人就是四川大学出了名的另类教授—蒋荣昌。


蒋荣昌复刻的青铜器,严格遵循中国古代青铜范铸术,从手工塑模、浇注到打磨,制作中稍不留神,芝麻大的失误都无法弥补,只能作废。他统计过,为制作一件合乎规制的器物,平均制5件才能有1件成品。曾侯乙铜冰鉴曾经反复修改数百次,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蒋荣昌对工艺和历史的极致考究和尊重感,连器壁上的四层花纹都清晰而完整,到达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细看的程度。

曾侯乙铜冰鉴


曾侯乙铜冰鉴


曾侯乙铜冰鉴


曾侯乙铜冰鉴


蒋荣昌说文物复制品做到位了,就是奢侈品。因此在他的复刻品当中,百分之百的极致还原,让我们看见象首耳兽面纹罍身上象牙、太阳、神鸟这些忠于传统的传承图形符号;那个唤作子乍弄鸟尊的精美华贵的酒器,明明是厚重的青铜,但羽毛却像是真的从鸟身上长出来一般栩栩如生,稍微倾斜,美酒就从鸟嘴处倾流而出,过去师傅们精湛的技艺和高超智慧,不禁让现代人也叹为观止。


没有机械的时代,千百斤重的青铜,从形制、纹饰到每一个细节,全部都由一双人手制造,一锤一凿慢慢雕琢。而蒋荣昌口中所说的奢侈品,除了做到极致的工艺和技术还原之外,真正让人感到奢侈的,是他传承了自远古而来匠人身上流淌的那一股对器物敬畏的精神。

子乍弄鸟尊


子乍弄鸟尊


敬畏,是对天地的信仰


青铜器被誉为“国之重器”。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无论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大小贵族,都要举行隆重仪式敬天奉祖,以保国泰民安。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尊、鼎、簋、豆都是人与天地沟通的器物。


锈迹斑斑的器物静默无言,它们有着超越时间的精美和威严,蒋荣昌穷尽一生去追求青铜器与生活的结合,他用毕生所学去复刻的那些精工巧制,正是希望将“敬畏之心”带回到今天浮躁的社会,“礼失求诸野。”在人力胜天大无畏的今天,我们仍然期待,“礼”的文明能如焰火散落在世间,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

嵌错宴乐采桑攻战纹壶


嵌错宴乐采桑攻战纹壶


象首耳兽面纹罍


象首耳兽面纹罍

图片由蒋荣昌教授授权提供,版权归蒋荣昌教授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