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入治疗与多学科协作(MDT)

 myshang 2015-09-03


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铭义 王峰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具有影像诊断与微创治疗为一体的鲜明学科特点,被称为现代临床治疗学中的第三大诊疗体系,是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技术之一。由于其有微创、高效、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可重复性强以及不破坏原解剖结构等优点,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介入放射学涉及的范围广,涵盖各个器官和系统,介入治疗专业自成立之初,就标志着这一专业的特点就是更多的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密切合作,这也是这个专业最大的特点。


近年来,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概念逐渐兴起,MDT通常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一般包括多个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其目的是在多学科讨论论证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一个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生活质量最好的个性化医疗方案,这种崭新的临床医学模式的建立为医疗模式和医院治理带来了新思路。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MDT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已被国内外肿瘤学界的多数学者所认同,并列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的部分肿瘤指南,国内一些肿瘤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诊疗模式。由于介入科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学科特点,在肿瘤治疗综合团队中起到了桥接作用。由介入科、肿瘤科、普外科、消化科、胸外科、呼吸科、病理科、影像科共同参与,通过各部位肿瘤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结合病理检测了解肿瘤的具体细胞学类型、分化程度、靶向药物治疗敏感程度等相关信息,指导MDT选择最优治疗方案;通过积极介入治疗如: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及栓塞治疗术、肿瘤射频消融术及化学消融术、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使部分传统内、外科治疗效果欠佳的病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部分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根治机会。


MDT不仅仅限于肿瘤治疗,除肿瘤外,MDT几乎可应用于所有疾病。介入科与普外科、消化科、重症医学科多学科联合开展梗阻性黄疸的综合治疗,胆石症合并急性胆囊炎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综合治疗。对每个病例的病理诊断、影像学特征,临床特点,各种治疗方案如PTCD、胆道支架、ERCP及胆道镜取石治疗、联合抗生素应用及全身支持治疗等的利弊作全面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各科医生达成治疗的共识,即先采用什么治疗方式,后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或不应该采用何种方式,为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产后大出血为产科急重症,常因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导致孕产妇迅速发生出血性休克等,若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即可危及孕产妇生命,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以其具有的独特优势,为高危孕产妇保驾护航,介入科与产科、重症医学科多学科密切合作,术前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详尽预案,介入与产科复合式手术,为患者提供最安全的治疗方案,极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及患者医疗费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应。


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病种,因出血原因和部位判断困难,临床治疗十分棘手。病情危重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往往不能奏效,外科手术风险剧增,且不易明确出血部位。介入治疗可明确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原因,为外科手术创造条件,一部分患者还能同时对出血动脉进行栓塞和/或灌注缩血管药物止血,起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止血的双重作用。并且具有创伤小,效率高,疗效肯定,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等优点,在严重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介入科联合消化内科、普外科、内镜室组建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团队,积极开展以内科治疗为基础,积极实施介入治疗协同外科综合救治模式救治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


介入治疗工作涉足全身各个系统, 特别是对血管性疾病的腔内诊疗具有传统内科和外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糖尿病足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其发病和血管神经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难度较大,需要多学科如内分泌科、介入与血管外科、骨科等协作治疗。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已成立糖尿病足多学科协作诊疗平台及糖尿病足防治中心,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糖尿病足这一疾病,通过定期、定时的会议针对控制感染、血运重建、治疗神经病变和清创换药等影响病变愈合的因素提出各领域的诊疗意见,不同学科把各种观点、多种方法放在一起讨论,让各科医生开阔思路、打破科室界限,互相了解,互相学习,更好的促进了糖尿病足的治疗,也增进了各相关学科的团结协作。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征,我国平均每年约200万人罹患此病,在脑血管病患者的传统就诊方式中,往往是病人先到哪个科室就采取哪种治疗手段,导致病人不能采取最优治疗方案,出现治疗效果的差异。 在我国,神经介入医学在短短几十年中,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在脑血管病的诊疗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神经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材料学的发展,治愈了许多难以通过常规神经内科药物及神经外科手术治愈的脑血管疾患。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也正在逐渐由以神经外科手术为主导的治疗模式向以基于脑血流重建理念的神经介入治疗为主导的方向转变。


随着脑血管病治疗研究的进展,所涉及的学科和研究领域亦会越来越广泛,如何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已成为焦点,解决不同学科资源的配备与合理利用,是目前脑血管病诸多治疗方法难以推广或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探索研究,结合国际先进模式,以整合医疗资源、重建医疗流程、全方位提升诊疗水平为主旨,国内多家医院已成立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开创了脑血管病防治的全新模式,形成了多学科、跨专业的脑血管病医疗服务与研究体系。


以患者为中心,整合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影像科、重症监护、神经康复、急诊医学等多个优势学科的临床诊疗资源,构筑了强大的脑血管病医疗团队,持续提高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质量,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为每个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脑血管病患者在其中可以真正享受到绿色通道、多学科联合诊治的一站式整体化服务。


秉持“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取急诊溶栓、机械取栓治疗,整合神经介入科、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影像科、重症监护,建立绿色通道,利用团队优势,优化临床路径,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后早期的病因治疗(动脉瘤)是治疗效果的关键。通过脑血管病中心整合神经内科、外科、介入科、急诊抢救室、神经影像科、重症监护室,建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代表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通过神经内科系统查体评分结合急诊影像学检查迅速明确卒中基本情况,以内科药物止血、解痉、降颅压、维持生命体征等治疗为基础,急诊介入脑血管造影得出确定性诊断、多学科讨论,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最优化治疗方案,如动脉瘤栓塞治疗、外科手术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或复合手术,重症监护室提供强大而完善的术后保障,用团队医疗的力量和协作精神,为患者提供及时恰当的治疗,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救治水平。


MDT促进了多个临床科室在疾病诊治的交流,推动了医院内部各科室间的了解和协作,为患者设计最佳诊疗方案,确保最佳疗效。提升学科的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推动医学科学进步,是通向医学未来的必经之路。介入技术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在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中发挥作用将与日俱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