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学生使用促智药不可取

 以身心奋斗为本 2015-09-04
每逢临近高考或期末,总有一些考生前去医院找医务人员咨询:“医生,有没有能使大脑灵活、记忆力增强的促智类药物呢?”学生的这种愿望是美好的,希望自己在考试前能增强记忆力,届时考出好成绩。但是把理想仅仅寄托在通过应用药物来考出好成绩上面,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且靠服药增加记忆力,弊大于利。 
    临床上医生使用的促智药有盐酸吡硫醇、吡拉西坦、盐酸甲氯芬酯、胞磷胆碱、阿尼西坦、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尼麦角林、石杉碱甲等。此外,还有一些中成药制剂。 
    促智类药物对大脑高级整合活动有促进作用,能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故又被人们称为“记忆增强剂”。但这些药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脑功能退化产生的痴呆症,进而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如盐酸吡硫醇为维生素B6的衍生物,具有促进脑内葡萄糖摄取、氨基酸代谢的作用,用药后可使颈动脉血流量增加,改善脑血流。临床用于脑震荡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炎脑膜炎后遗症等,能改善头胀、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等症状,对脑动脉硬化、阿尔茨海默病性精神障碍有一定作用。又如吡拉西坦这种药物,属于Y-氨基丁酸的环化衍生物,能对抗理化因素所致的脑功能损害,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可以改善由缺氧所造成的逆行性遗忘。它能促使脑内ADP(一种核苷酸)转化为ATP(三磷酸腺苷),使脑内代谢能量供应状况改善;影响胆碱能神经元兴奋传递,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增加多巴胺的释防。医生用来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及脑外伤后记忆和轻中度脑功能障碍、儿童发育迟缓、乙醇中毒性脑病、肌阵挛性癫痫、镰状红细胞贫血神经并发症。因此,这类药物主要应用于大脑受到损伤或老年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阿尔茨海默病性精神障碍的治疗。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药物的使用也是双刃剑,有利必有弊。如吡拉西坦的不良反应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上有神经质、易兴奋、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精神混乱和嗜睡等症状。这些症状虽说不严重,但足可影响到学生上课时的精力集中。如果精神混乱和嗜睡,第二天肯定无法头脑清醒地接受并理解老师的课堂讲解。其次,该药物还可引起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胃部不适、胃纳差、腹胀、腹痛等,这些症状的存在也势必让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又如尼麦角林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恶心、腹泻、食欲增加、出汗、潮红、嗜睡、失眠、兴奋、烦躁、红斑、荨麻疹、苔藓样药疹、头晕等,如果再出现低血压、晕厥、心动过缓、急性间质性肾炎等严重的症状,造成身体上的极大损伤,就更加得不偿失了。作为专业医务人员,也不主张身体健康的学生单纯为了成绩而应用这类药物。 
    如果大脑确实有疾病,如脑外伤后遗症、脑震荡综合征、脑膜炎后遗症等,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去治疗,但不是自我药疗或仅凭道听途说来用药。 
    艰苦的学习确实会导致大脑疲劳,伴以身体的一些不适,但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恢复健康。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搭配合理的营养,辅以适当的体育锻炼等,这样即使不服任何促智药也会考出好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