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殡葬礼仪手册

 zpy0335 2015-09-05

 

                 

  我国民间的传统丧礼相当繁琐,因为地区不同,差异很大。解放以来,经过大力提倡移风易俗,丧礼中的迷信色彩已大为减少,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生一世,不论是达观显贵,还是平民庶人,都有值得怀念之处。所以殡葬礼仪最能体现对亡者的尊重,也能体现司仪(知宾)的水平,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鉴于此,现将唐山地方殡葬民俗礼节进行归纳并结合赵恩鹏老师《丧榜考录》整理成册,以供效施,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又加之抢在清明节这天出来,所以作品很粗糙,如有不妥,请方家指正。

 

                                二○○八年四月五日

 

 

           第一章  丧葬礼节

 

一、新式丧葬礼节

初终。人死叫初终。初终之后,家人痛苦,亲友及邻里闻讯赶来,除了哀悼之外,帮助家属给死者穿衣服,送往殡仪馆太平间。

讣告。死者到了太平间之后,家属要拉一个讣告清单,利用多种形式,通知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并说明死者是何时长逝,何时何地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作为死者的亲朋好友得到这一不幸消息后,应尽量前去吊唁,进行慰问。一般情况下,都要带上点礼品,如花圈、挽帐或钱物等。

设置灵堂。根据条件,灵堂可简可大,也可租用专业灵棚,也可以设在住舍。将死者遗像悬挂或摆放,张贴一幅挽联,下面放一张桌子,桌上放一留言簿、笔等。亲友前来吊唁就在此处。另设礼宾接待处,负责来宾登记、接待事宜。

饰容。在遗体告别之前,死者家属要请美容师为死者饰容。打扮的漂漂亮亮,叫生者从中得到慰藉。

向遗体告别。火化前,家属开据死者死亡证明,并邀请主持人主持遗体告别仪式。让亲朋好友见死者最后一面,也可叫瞻仰遗容。一般情况下,是把遗体放到一个大厅中央,悬挂遗像,四周摆放花圈,加以布置,遗体周围大都用鲜花簇拥,显得肃穆庄严。家属肃立于遗体右侧,亲友正面列队(或在厅外),根据情况可安排介绍死者生平。然后,参加告别的亲友,三、五人一组在遗体正面三鞠躬,于遗体的左至右绕一周,向家属握手表示慰问(家属应表示感谢)依次退场。

火化。遗体告别结束后,马上把遗体推向火化工作间,待家属办理完火化手续后,进行火化。

安置骨灰。火化结束后,家属去领取骨灰,存放在公用灵堂(日后安置下葬)或直接安葬在墓地、陵园。

酬谢。丧事基本办完后,家属要设宴向操办人员表示感谢或馈赠礼物。

二、旧式丧葬礼节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地位和不同经济地位的人死了,使用不同的葬礼。尊卑荣辱悬殊很大。就唐山地方民间而论,基本综合如下:

初终。人死之后,家属在痛哭之余要马上按照礼节做五件事。第一,穿衣。在亲友帮助下,给死者穿衣(有的不等断气就把葬衣穿上)。第二,烧“倒车”。为死者穿好衣服后,马上安排孝子“牵魂”送死者上路(用白线系在死者中指,男左女右,一直领到门口纸车上,把车烧掉)。预意死者升天。第三,停床。准备好死者清单、褥子,搭设凉床。将死者停放在凉床上。床前摆放供桌、祭品,点亮长明灯、香炉等,地上摆放焚烧盆(老盆、丧盔)。第四,报庙。死者断气后,孝男(儿子、侄子、孙子等)要抱着死者衣服、烧纸,列队连续三次到阎王庙替死者报庙,即向阎王爷报道。第五,请大操(知宾)。请来大操或村里主事人来议事,确定丧事操办人员,决定出殡日期,为死者写一张阴阳榜(丧榜),贴在门口,剪制挑帘纸,挂在门口(男左女右)。

报丧。在操办人员主持下,征求家属意见,开列报丧名单,安排专人报丧(送信)。

吊唁、守灵。死者停在凉床上或装棺后,亲朋好友及街坊乡亲前来吊唁,要行跪拜礼,哭三声,四叩首,孝男孝女穿孝服跪在两旁陪吊,痛哭不已。

入殓。在出殡前一天,午前要把尸体装棺入殓。入殓前,孝女或侄女、儿媳、侄媳要为死者开光(用香油或清水、酒等擦摸眼、鼻、嘴、耳、手、足)。然后,孝子“撬殃”(用扁担插进死者腰下,撬动三下,口喊“**出殃”)。最后,入殓盖棺。

送纸。人死后,孝子要连续三次报庙送纸。之后每顿饭前都要送一次纸(去阎王庙,现在人们用三块砖代替)。出殡的头一天晚上,要送大纸,即灯花纸(吹吹打打去阎王庙)。

粘魂。发行前,要由孝子用死者衣服裹上“挑帘纸”,放在“椅子灯”里,抬到庙里粘魂(用烧纸粘在案壁上)。粘到魂后,抬回到死者曾居住过的房间,由孝女们为之梳洗打扮。

行礼。孝女为死者梳洗打扮后,女宾(包括孝女)要在室内行礼。然后由孝女把椅子灯抬到大门口,对死者喂饭。然后男宾行礼,向死者做最后告别。

发行。宾客行完礼后,孝男孝女要伺候死者上车,(将椅子灯里的“型儿”抱上车),亲友要帮忙将所有“纸张”及孝女事先为死者装满加封的“金银宝库”,一起举到西南方向的十字路口烧掉(寓意上西天)。

出殡。发行的同时,劳忙人员准备“罩”和“杠”,放置大门口,把棺材摆放停当。长孝子手持“幡”,长孝媳抱“罐”,其他孝男孝女手持“哭丧棒”,跪在灵前。主持人一声“起灵”,长孝子摔碎“丧盔”,鼓乐齐鸣,亲人痛哭。抬重人员遵口令举棺至墓地。

谢知。葬礼结束后,孝男孝女要在圆坟后(三天)宴请知宾。

 

       第二章  传统丧葬文化探综

 

    丧榜:是人死后公布于众的一种形式,丧榜形式是从历史发展中产生的。

    讣告:人死后,写讣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原来写讣告相当于近代人死后送信儿,现在是口传、电信,原来是用文字形式告知,后来由朱子改“赴告”为“讣告”。

    古代,人死后需要很多天才埋葬,在出殡之前要请风水先生择日子,由账房先生批殃榜,批殃榜之后第二次赴告亲友,何时送行,何时出殡。还有何时点主、念经、用膳、下葬等事宜。

    现在我们已不再用“殃榜”而改用“丧榜”。丧榜的出现与辛亥革命有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来的帝制,发展民族文化,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王照,祖居宁河,在朝曾任礼部主事,积极参与戊戌变法,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参加创办京师最早的小学,创造并推广拼音字母,改革康熙字典所用的切音法,创立使用了拼音符号,提倡普及教育救国,后被人誉为中国改革先驱,他“力祛旧习”,大胆改革封建帝王之礼俗。他编印了“修身”、“伦理”、“史地”、“外交”、“动植物”等多种通俗书籍,畅销全国上下。

    一八九七年,王照回家办试点学校,学子遍及丰、玉、宁三县,在礼仪方面受他影响狠深,并得以推广。

    王照的《婚丧寿弥》、《祭奠批讣》笔扎,曾经被丰、玉、宁的多位学者传抄。他在旧俗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俗,他以改革“阴怙旧习”为宗旨,在讣告、墓碑、铭旌、神主的综合研究之后,创造出能取消讣告,而又省去了“批殃榜”这一重复文帖,使之文帖、墓碑、铭旌、神主一体化。一天操、两天办、最多三天就下葬。省去了诸多麻烦。

《婚丧寿弥》中提到:

一、有男人女人不承丧。

二、辈分大、年龄长者承丧。注意,长子早逝的由长子孙承丧(必须是亲的,叔伯的不算,但过继的可以)。

三、过去女人过世批榜不落讳字,因为旧社会女人没名字,现在不同了,可以用讳、名字了。如称太君必须是公婆已过世了。

        四、二十得、三十存、四十季、五十终、六十为享年(指死者年龄)

 五、上款(生于)第一字与姓平齐,下款(殁于、痛于)要低于上款一格(指批丧榜)。

六、批榜要用冥称不用生称,如“显考”、“显妣”等,不能用“严父”、“慈母”等。

七、享年多少寿,不能写享寿多少年或享寿多少岁。

八、称呼要准,不能写故亡人(指批榜)。

九、不许乱加字,也不可少写字,如故息室和故息荆室。加荆字说明丈夫还在世,不加荆字丈夫已故去了。

十、祖父死可加“老”字,写老君,父死不能加,祖父在孙子死可加少君,儿子死不加“少”字。

十一、婆婆(婶婆)在世不能称太君,只称“院君”。

十二、孺人(孩子)不能随便用,必须是有功名之人家属。

十三、赘婿(男到女家的婿)以子同待,但必须落二府,如李府张赘君或以“馆”字代“赘”字,因学名赘婿为馆甥。

十四、批榜第一字必须是“故”字,“讳”字必须在姓下并向右跨一格,而中间空一格,“生”时与姓齐,“殁”时比生时低一格。

十五、同一户死二人必须各写各榜。

十六、写灵柩“灵”字写法,为(雨字头下)男三“弓”(   )女“四王”(   )。

十七、“丧”字,夫妻双亡写双口(  ),死一人写一人一口(  )男左女右。

四个辈分丧榜称呼

故显高祖考(妣)Х府君(太君)-(老老太爷、太太)

故显曾祖考(妣)Х府君(太君)-(老太爷、太太)

故显祖考(妣)Х府君(太君)-(爷爷、奶奶)

故显考(妣)Х府君(太君)-(父亲、母亲)

 

 

       第三章  丧榜举例

 

    一、父死子承丧

(祖父不在世的写法,若祖父在由祖父承丧)

故显考×府君  ××享年××寿之丧榜

注:死者满五十岁写终、满六十岁写享,也可写耆,七十岁写寿,八十岁可写上寿或耄,九十岁写耋,百岁可写期颐。

二、母死儿承丧

院君

    故显妣×母×    享年××寿之丧榜

太君

    注:如死者的婆母(婶婆)在世,不能写“太君”,只能写“院君”,如果父在世则由父承丧,父母双亡“榜”字为双数,“讳”

字不算数。

    三、父母死在外姓人家儿承丧

                     

    故显考棲×府×府君  ××*年××岁之丧榜

    注:此榜指在外姓家(如婿家、亲戚家)办丧事,故加“棲”字。

    四、儿死父母承丧

    故×男×府(少)君×年××岁之丧榜

    注:独生子写故重男:长子为冢男,次子为仲男,三子为叔男,四子

为季男,五子为逵男,六子为顺男,七子为庚男;八子为辛男。如果是续

妻所带之子可写庶男。继母发丧原配的儿子可写故嫡男,如果死者有弟,

由弟承丧,同父同母所生为胞弟,丧榜写故胞兄。继母所生或继母所带之

子均为庶兄庶弟,不能写从弟,从弟是叔伯之子,《五服备份》中讲:从                                         

弟为一祖,叔伯为从父,再从为一曾祖,同一宗亲为三从,“从”音为“纵”

音,叔伯与父之间应为胞,因为他们是同父同母。他们之后称从弟,双后

为再从。继母带来之弟亡或继母后生之弟死,由嫡兄承丧,应写故庶弟。

    五、祖父亡孙承丧

             

    故显祖考×府君  ××享年××高寿之丧榜

    注:八十以上“君”字上可加老字,“寿”字上可加高字。“铭旌”写

法有上寿(满八十),中寿满七十,六十岁为寿,丧榜不写上寿要写高寿。

如父死儿承丧时,无论父年多高均不加高字,更不能写上寿、中寿,这是

丧榜和铭旌的区分之处,铭旌规定父死八十也写上寿,七十为中寿。老君

问题,父母死不加老字,孙承丧才加老字,如老太君等。

    六、祖母死孙承丧

    故显祖妣×老太君享年××高寿之丧榜

    注:此榜要双数字,因祖父已过世。再者《丧榜考录》中有“长子早

逝,长孙承丧”之说,因为长子早逝,应由“长门的长孙”承丧(因长孙不一定在长门)。

    七、夫死妻承丧

               

    故显辟×府君  ××*年××岁之丧榜

    注:故显辟是夫死妻承丧之称呼,也可写故良人,古诗称丈夫为良人,(古有“良人出征去”之说)此榜为单数字,因老伴尚在世。

八、妻死夫承丧

    故荆室×府×氏××*年××岁之丧榜

    注:此榜单数字。如亡者公婆尚在世,只能写×府×氏**,公婆亡故

而亡者年岁又大,身后子孙成群,有儿则成母,可写×府×太君,切记下

有儿女者即写“府”字又写“母”字,无后者写×门×氏**。

    九、孙死祖父承丧

    故×孙男×府少君××*年××岁之丧榜

    注:此榜,只要上有老爷子,要显示出来,不管老者有几个儿子,谁

死了都要由老爷子承丧,决不能忽视,榜上不能写“显”字。

    十、父母死女儿承丧

                  

 故内显考×府君  ××*年××岁之丧榜

故内显妣×母×氏××*年××岁之丧榜

注;父母死女儿承丧者,一是女儿未出嫁,二是女儿已招赘而夫婿已

先逝,否则应由婿承丧。

    十一、岳父母死赘婿承丧

                 

    故外显考×府君  ××*年××岁之丧榜

    故外显妣×母×太君××*年××*之丧榜

    注:如果岳母死而岳父在世,由岳父承丧,写故荆室,如果岳父先逝,

二老均由赘婿承丧,如果岳父之父尚在,应由其父承丧。

    十二、赘婿死由岳父承丧

               

    故馆甥×府×赘君  ××*年××*之丧榜

    注:此榜必须写岳父姓再写婿姓,应为是招赘婿,也可写×宅(丈人

姓)×府君(婿姓)因在×姓入赘,并在×宅发丧,必须列出×府,而婿

也必须列出,一榜标二姓。

    十三、岳父母死婿承丧

                   

    故泰山显考×府君  ××*年××岁(寿)之丧榜

    故泰水显妣×母×太君××*年××岁(寿)之丧榜

    注:此榜指在死者家办丧事

    十四、女儿死,招赘夫已先逝,在世父母承丧

    故×女归门×氏××*年××岁之丧榜

    注:此人婆家姓什么写什么门,娘家姓必须标出,女儿已嫁“之子于

归”,女儿出嫁叫“于归”,妻侄之子叫(归孙)。

    十五、嫁出之女家中无亲人,娘家接回由侄儿发送

    故显姑妣栖×府归×门×氏××*年××岁之 丧榜

    十六、侄儿发送叔伯

                 

    故亚显考×府君  ××*年××岁 之 丧榜

    注:古书云:叔伯为亚父,周朝称叔伯为从父,后来称亚父,近代叫

叔伯,“亚父”是叔伯,而“娅父”则是姨父之称呼。

    十七、叔伯发送侄儿

                 

    故犹男×府少君  ××*年××岁之丧榜

    注:“幼学琼林”称侄儿为比儿,也叫犹男,在丧榜上可写故犹男,但

不能写从男,从是堂叔伯,故不能叫堂,只有平辈之间称堂。

十八、公婆亡儿媳承丧

             

故嫜显考×府君  ××*年××岁 之丧榜

故嫜显妣×母×太君××*年××岁之丧榜

    十九、弟媳发送嫂子

故姒妯×府×氏××*年××岁之丧榜

注:此榜为大伯及丈夫全亡,下又无子女而立。

二十、嫂子发送弟媳

故娣娌×府×氏××*年××岁之丧榜

    注:此榜为兄弟全亡又无子侄而立。

二十一、养子发送养父

             

故育显考×府君  ××*年××岁之丧榜

二十二、义子发送义父

             

故义显考×府君  ××*年××岁之丧榜

     二十三、过继之子发送嗣父

                 

故嗣显考×府君  ××*年××岁之丧榜

    注:这榜不能写继显考,更不能写故亚显考,侄儿过继即为嗣儿。

    二十四、未出嫁闺女死由父承丧

         

故处女×女  ××*年××岁 之 丧榜

    二十五、未出嫁之女死由兄、弟承丧

            

故处姊×姊(妹) ××*年××岁之丧榜

    注:此榜在父母双亡后立之。如父在由父承丧,母在应写:

                       

   慈命下故处姊(妹)×妹(姊)  ××*年××岁之丧榜

    二十六、招来之继父死育儿承丧

                 

故氓显考×院×府君  ××*年××寿之丧榜

注:此榜“氓显”也可写“继显”,因是继父。

 

二十七、舅死外甥承丧

               

              

故舅显考×府君  ××*年××岁之丧榜

    二十八、舅死在外甥家由外甥承丧

                   

故舅显考栖×府×府君  ××*年××岁之丧榜

    二十九、老爷、姥姥死由外甥女婿承丧

                 

故外祖显岳考×府君  ××*年××岁之丧榜

故外显岳妣×母×太君××*年××岁之丧榜

    三十、姥爷、姥姥死由外甥女承丧

               

故外祖显考×府君  ××*年××岁之丧榜

故外祖显妣×府×太君××*年××岁之丧榜

    三十一、同学(朋友)死在同学家由同学承丧

                         

故砚兄(弟)栖×宅×府鳏君  ××得年**岁之丧榜

    三十二、姐姐死在妹妹家由妹夫承丧

故袂姊栖×宅×府×氏××*年××岁之丧榜

    三十三、一子两不绝,叔父死写法

             

故嗣叔父×府君  ××*年××岁之丧榜

 

 

 

三十五、丧榜示例一则:  

 

    生于公元一九四零年七月二十日亥时

         

    故显考×府君  ××享年六十五岁之丧榜

 

            痛于公元二零零四年五月五日子时

 

       第四章  实用礼俗

 

    十二时辰表:

 

挑帘纸剪法

按亡者岁数每岁一张,按现有辈数折剪,比如有三辈人,将烧纸折三折,四辈折四折,以此类推,底边式样:男尖女×,上边用麻系起挂在大门口(或灵棚),男左女右(面向门外示意)。

 

   手幡写法 (剪幡天圆地方)

① 西天大路引魂幡,

② 幡引西天不迷路

③ 金童玉女引魂幡

④ 幡引灵魂不迷路

 

   库封条写法

金银宝库一座以备冥中使(享)用

   公元二零零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封

 

   彩电、冰箱等写法

   谨具

彩电一台以备冥中赏享

              ×××敬奉

 

    礼帐写法

××庄:×××先生奠礼××元果供双封祭幛一帧

 

    称呼、丧词解释

    女人行礼为“拜”,不能称叩首,对长辈称“端肃拜”,对平晚辈叫裣衽拜。男人行礼为叩首。

    妳:称奶娘“妳”,养子为“螟”。

    弦:再娶之妻为弦,与续通。

    媛:称女儿为媛。

    庚兄弟:同年世兄弟。

    砚兄弟:同学之间相称。

    娅男:姨母的儿子称外甥,文字上应为娅男或衿男。

    年兄弟;有治下关系而又有亲戚关系的同辈人称年兄弟。

亲翁:子女成亲后,两家之父辈称亲翁也。

宅相:外甥也

杖期生:妻死自称“杖妻生”,谢席时常用,父母在堂,应写“侍服生”。

故显考、妣、辟:来自“幼学琼林”一书。元朝以前显字不用,而用“皇”字,大清二年铁穆耳下令,民间不准用“皇”字才改皇为“显”字。

“显辟”,夫死妻承丧用显辟。古代君主用辟字,因为他们是最高统治者。到民间丈夫是家庭最高统治者,故用之。

 

 

寿终正寝:男性六十岁以上病故。

寿终内寝:女性六十岁以上病故。

疾    终:平晚辈用词。

亡者丧也,病死者为殃,少亡者为少君。终于、痛于、恸于均有别。

殀者短命也,孟子云:殀寿不贰。即二十岁死不为殀,故十九岁以前为殀也。

 

 第五章                          挽   


 



 挽联,是古时候挽歌的变体。挽歌是古时哀悼死者的丧歌。 
 挽联作为悼念死者的一种文体,是汉民族民间的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起初多以诗、词、歌等韵文体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后渐渐形成一种对联的形式来表达。历代文人多以五言或七律等形式写作挽联,以寄哀思,但不用于歌唱。相传在宋代就写挽联了。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赵元镇(鼎)承相被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云:“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现在的丧葬活动中,挽联仍被普遍应用,成为丧家治丧时的必备之物。 
 挽联属专用联,是专为哀悼死者而写的对联。因此,写挽联不仅要求感情真挚,还要注意挽联的写作特征。 

 

 ①  挽联的时代性。 






 挽联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随时代的变 
迁,挽联的内容也会起相应的变化,如:“宝瑟无声弦柱绝,瑶台有月镜奁空”,是旧时丈夫哀悼妻子的挽联,用在现代夫悼妻就多了点陈腐气。 
      ②挽联的针对性。 
     做挽联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也要切合事物与场合。挽联不能换用,也不能通用,这应该是挽联的写作灵魂。 

                        二○○八年四月五日于河北唐山丰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