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摆脱门票依赖,旅游经济才大有可为

 指间飞歌 2015-09-05

摆脱门票依赖,旅游经济才大有可为

价格高低见仁见智,但对于诸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必须考虑公众的承受能力与心理预期。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近日发布《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倡议书》。倡议书提出,全国各类旅游景区要共同抑制景区门票过高过快上涨,5A级、4A级景区要带头不上涨门票价格。国家旅游局景区主管部门负责人、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旅游局支持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的倡议,不赞成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高过快,鼓励各类景区特别是高等级景区带头不上涨门票价格。

行业协会、主管部门都出来说话了,但是多数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趋势似乎无法逆转。8月20日,上海东方明珠公告,将于2016年3月1日调价,从原本的220元(含太空舱)上调至240元,160元(不含太空舱)上调至180元,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海洋水族馆也将于2015年底上调价格,上调额度都在20-30元。与上海的3家景区类似,国内多家4A、5A级景区也纷纷准备涨价。

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不仅已成趋势,还不乏规律可循,即“三年必涨”。2007年,当时的国家发改委鉴于各大景区门票价格疯涨民众怨声载道,要求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景区调整门票价格应在调价前两个月向社会公布,而且同一个门票价格上调的频率不得低于三年,业内称为“三年禁涨”。结果,每每三年期限一过,几乎所有景区门票都会迎来涨价潮。禁涨变成了必涨,让人五味杂陈。

媒体采访的部分景区对涨价做出了解释,有的提出这几年营运成本增加太快,有的则表示增加了新的项目,这些可能都是事实,而在“三年禁涨”的硬约束下,这种成本增加和服务增值无法马上体现在门票价格上,于是,禁涨期满就成了“补涨”的契机。

价格高低见仁见智,但对于诸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必须考虑公众的承受能力与心理预期。在现行法律和政策框架下,这类景区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提高价格还要举行听证会。但由于这类景区利益与地方政府利益高度一体化,很难指望这种定价机制能有效制约景区的涨价冲动,“三年禁涨”的政策正是基于这个背景。地方政府及景区的逐利冲动与民众低成本享受公共资源的愿望需要平衡,但基本的底线是政府需要严守公共资源看守者的本分,对经营者进行约束,不能为了地方财政放任经营者拼命榨取公共资源。

从专业角度来看,过度依赖景区门票收入的旅游经济十分低端,这意味着除了“山大王”式的设岗收费,景区拿不出更多有吸引力的产品来诱使游客慷慨解囊。门票收入成为旅游经济的大头,这对旅游市场来说是有害的,近乎杀鸡取卵。由于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如何走出舆论所称的这种“门票依赖症”,当然只能寄望于地方政府。假如地方政府的视野足够开阔,一定会发现,景区门票降低带来的综合效益远大于其所失。

最典型者莫过于西湖,2002年10月,杭州开始逐步免收西湖风景区门票,研究者称,西湖当年失去了600万元门票收入,但是,景区内的茶馆餐饮纪念品商店等商业租金增值700万元。此后,杭州相继免去了多个景点门票,尽管短期内商业增值未能弥补门票损失,但不到一年,游客人均逗留天数增加,随之带来的食、宿、行、购、娱及相关产业消费收入十分可观。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西湖免费十年,杭州的境内外游客人次增加了2.1倍,而旅游总收入增长了3.7倍。

西湖的例子形象地说明,旅客多了,人气旺了,就不会为无钱可赚而发愁。站在整个旅游市场的高度,为了给经营者维持较低的门票价格以支持,即使政府给予其补贴,对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风物长宜放眼量,旅游经济该从高度依赖门票收入的低端中走出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