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达原饮之我见

 liuxiyanlib 2015-09-06


I 导读达原饮,原名达原散,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味药组成,最初用来治疗温疫或疟疾之邪伏膜原。本文作者从湿热互交分析病症,从用量分解配伍,从病位确定用途。结合临床,娓娓道来。

运用达原饮之我见


达原饮是明代著名温热学家吴有性创立的治疗温病初起、邪伏膜原之名方。近年来笔者通过临床检验,认为本方不但能开达膜原,治疗温疫或疟疾之邪伏膜原,而且理气和胃,清热燥湿之功尤著,可广泛用于中焦湿热诸证


本方证初起多见憎寒壮热,时有发作,胸闷呕恶,胃满胁痛,头痛烦躁,舌边尖红、苔垢腻或半边少苔、半边厚腻或黄腻,脉弦滑数。可知此时热中有湿,湿中有热,若单纯清热,有碍湿邪;单纯燥湿,更助热势。故方中既用厚朴、草果以燥湿,又用黄芩、知母以清热。细观本方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辛温燥药共用三钱五分;知母一钱,白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生甘草五分,寒凉清热药亦用三钱五分,清热药与燥湿药量等。


笔者认为本方能清热燥湿为是。证中胸闷呕恶,胃满胁痛多为湿阻中焦,气滞不舒,故方用厚朴合槟榔以理气降气,又用草果合厚朴以和胃化湿,笔者又谓本方能理气和胃为是。所以本方不但能治疗邪伏膜原之温疫和疟疾,而对中焦湿热诸证也有广泛疗效。(因膜原在胸膈之下,附近于胃;从病症上看,邪伏膜原多见中满呕恶等,故我认为膜原也隶属于中焦的范畴。)下面举病案一则,以明我见。


例一,刘某,女,28岁,社员。1981年8月4日初诊。症见头晕神疲,身困乏力,胃脘满闷,不思饮食,小便色黄,舌红苔腻,脉弦数稍滑。病为湿阻,证属湿热中阻。治以清热化湿,方用达原饮加减:槟榔15克,厚朴、黄芩各12克,草果仁6克,知母、白芍各9克,栀子、藿香各10克,大黄(后下)7克。四剂。嘱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后二剂去大黄。


8月9日复诊,服上方三剂后,即觉诸证大减,饮食增加,但因咋日天气转阴而又觉身困乏力。药既奏效,法不更变,原方去栀子,改草果仁为9克,续服四剂,服法同上。


8月13日复诊,困消力增,精神佳,胃舒思食,尿色淡黄,舌苔正常,脉稍滑数。更进上方二剂,巩固疗效。


达原饮为何能开达膜原呢?吴氏认为是因为方中“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作,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从吴氏分析槟榔、厚朴、草果的功用时可看出,他对燥湿药比较重视,认为三药气味辛烈,可直达膜原,逐邪外出,是为主药;而认为其余四味“不过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其实不然。上述本证多为湿热并见,单用槟榔、厚朴、草果辛温燥湿,势必病邪不解,必须清热、燥湿合并用之,邪气才能达出膜原而得解。观之临床所治湿热诸证正是如此。


方中厚朴、草果、槟榔三药虽能直达膜原,但本证邪巢在膜原而病位在半表半里,要使伏邪速解又须借柴胡之力方可。因柴胡亦为疏利和解之剂,能直入半表半里。故本方与柴胡并用,邪气才速离膜原、速出半表半里而速解。临床所见,单用本方治瘟疫或疟疾之邪伏膜原,效并不如加柴胡治之为速为著。再举病案一则以证之。


例二,冷某,男,54岁,电广工人,1981年5月14日下午初诊:患者自述本月8日午后忽发憎寒壮热,随后汗出热退。10日、12日午后症发同前,即按疟疾到本单位医疗所注射“复方奎宁”,每日一次。但今又发憎寒壮热,头痛身困,胃满食少等,前药不效,故来就诊。诊见舌质红、苔左半边黄厚膩、右半边少苔,脉弦数。证为外感疫风之邪,邪伏膜原之疟疾。治以开达膜原,祛风截疟,方用达原饮加味,槟榔、黄芩、柴胡、葛根、白芍各15克,厚朴12克,草果仁、银花各10克,知母9克,甘草5克。三剂。嘱每日一剂,水煎一次,于每日疟发前一小时温服。


5月17日复诊,服上方后至今未有发作,仍感头痛身困,胃满纳呆,但程度为轻。上方去银花加藿香15克,续服三剂。嘱一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上、下午温服之。


同年7月初携子来诊病,随访之,服完上方,诸症均愈,未再复发。


笔者在运用本方时,根据湿热的偏重,多加陈皮以助理气之力,加藿香以增和胃之功,加栀子以助清热之效,加大黄以添祛邪之能。而达原饮使邪离出膜原,大黄则使邪速从下走也。


另外,我认为外感诸病,日久不解,必伏膜原,故临床上多用本方加味治之,开达膜原,祛其伏邪,效果甚速。篇幅所限不再累举。


以上浅见,恐非全圆,诸位读后,广抒己见,以共同提高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