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蘗

 筱雨灵悦 2015-09-06

小蘗

别名  三颗针、狗奶子、酸醋溜、刺刺溜、刺黄连、刺黄柏

来源  为小蘗科小蘗属植物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以根、根皮,茎、茎皮入药。

形态特征  常绿有刺灌木,高1-2米,茎丛出,老枝灰黄色,具槽,幼枝淡黄色,表面散布黑色细小疣点,刺三叉,长2-3.5厘米,粗壮坚硬,形似豪猪刺。叶革质,常5片丛生,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至窄椭圆形,长3-8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沿具刺齿。夏、秋开淡黄色花,约15-30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8-15毫米,小苞片3,卵形或披针形,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花瓣长椭圆形,顶端微凹,胚珠单生,浆果椭圆形,表面被淡蓝色粉,有宿存花柱,种子一粒,椭圆形。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干燥山坡或石灰岩地区向阳坡地灌木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季节  春、秋采挖。

药理作用  1.本植物主要含小蘗碱,可参阅黄连条目下的小蘗碱作用。2.抑菌实验: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3.大叶小蘗对多数细菌有抑制至杀灭作用,易感微生物很广,有痢疾杆菌、各种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各种结核菌、白日咳嗜血杆菌、枯草杆菌、流感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利什曼原虫、阿米巴原虫、钩端螺旋体。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用法  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副伤寒,消化不良,黄疸,肝硬化腹水,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炎,扁桃体炎,口腔炎,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目赤肿痛,外伤感染。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参考配方  1.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小蘗15克,水煎服。或3%小蘗碱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日2次。

2.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早期乳腺炎、泌尿系感染,外伤感染:1%小蘗碱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日2次。

3.副伤寒:小蘗4斤,水10升煎至5升,每服70-100毫升,日服2-3次。

4.慢性气管炎:小蘗30克,桑皮15克,麻黄12克,桔梗10克(一日量),制成浸膏片,分3次服。10天一疗程。

5.跌打损伤:小蘗根30克,泡酒内服外搽。

6.黄疸:小蘗茎15克,水煎服。

:同属植物有小黄连刺、细叶小蘗、大叶小蘗(黄芦木)、直序小蘗、刺黑珠、长叶小蘗、石妹刺(大黄连刺)、毛叶小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