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糖尿病手术治疗,十年磨一剑

 guooqqoo 2015-09-06

中国糖尿病手术治疗,十年磨一剑

北京天坛医院

文:邢颖,图:汪鑫,编辑:林艺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自2004年我国第一例手术治疗糖尿病病例出现后,我国糖尿病的手术治疗已走过了10个年头。这10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糖尿病的手术治疗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一方面与上世纪我国糖尿病患者相对少,市场需求不大有关,另一方面,手术开展初期,我国学者对其效果仍处在观望阶段。加之当时腔镜手术技术尚未普及,开腹手术对患者损伤大,患者接受度不高。近年来,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糖尿病患者大幅增多,同时欧美等国家大量的手术病例也反馈了良好的手术效果,腔镜手术也开始成为主流手术方式。因此,我国手术治疗糖尿病也逐步走上正轨。

  据统计,截至2007年,我国18岁以上人口糖尿病患者达9.7%,总数超过9000万,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1980年,台湾率先引进了减重手术,但真正针对糖尿病的手术治疗,即胃旁路手术开始于2004年,之后的几年间,该手术的开展聊聊无几,默默无闻,直到2008年,我国全年仅开展腔镜下胃减容手术110余例,但是在这以后,肥胖及糖尿病的手术治疗开始大行其道,到了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升至2000余例(1年间)。

  200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上,第一次有了外科医生解读糖尿病手术治疗的身影,针对手术机制的内外科合作研究初具雏形。接下来,糖尿病的手术治疗似乎突破了瓶颈,手术数量稳步增加,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首次手术治疗糖尿病纳入指南中,并明确了手术治疗糖尿病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首次规定了手术治疗后糖尿病缓解的标准,手术治疗糖尿病终于“修成正果”。。这之后,以手术减重和手术治疗糖尿病为主的“代谢外科”学术会议及活动层出不穷,代谢外科俨然成为外科的亚科之一。

  然而,目前国内的糖尿病手术毕竟刚刚起步,仍存在规范化困难的问题。第一,手术指征的控制参差不齐,对于多少年病史之内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尚没有统一定论,甚至存在针对1型糖尿病实施手术治疗的情况,另外,患者体重指数(BMI)也是手术的重要参考指标,体重过低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严重而顽固的营养不良,无计可施时可能存在再次手术的情况。第二,术中具体操作也没有严格规范,不当的手术操作可能造成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最后,良好的术后指导及随访也是帮助患者顺利恢复和控制血糖的关键。

  2009年北京天坛医院在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中率先开展了手术治疗糖尿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要经过多项相关检查,综合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手术指征,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围术期都要经过严格宣教,术后按时随访,指导术后恢复并了解患者血糖变化。

  从2004年到2014年,是我国手术治疗糖尿病探寻与发展的10年,是从黑暗走向光明的10年。2015年是第二个10年的开始,现在,利剑已经磨成,在第二个10年里,中国的代谢外科医生必将继续披荆斩棘,将我国的糖尿病手术治疗推上新的高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