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八面槽之——天义顺

 昵称26623665 2015-09-06



八面槽的这些老店铺当中,最让我怀念的,就是天义顺。

不是在八面槽附近居住生活的,恐怕对它不会有特别的印象。但是去过的人,都忘不了它——东风市场北门正对面,四联理发馆旁边,就是天义顺,当时一个外表很普通的副食店。

天义顺坐北朝南,分了两部分。靠西这边,平房不高,旧式的窗户也不大,也嵌了玻璃,一年四季的总擦得那么干净。

推门进去,全是花砖地,宽厚的柜台全是用木头做成的,地下的花砖和木头的柜台都擦得很干净,夏天的时候能看见梢的水还没干呢,给人清凉、利落的感觉。西墙这边卖些食品类的东西,小时候买过塑料纸包的米花糖、黄黑色的粽子糖(甜菜做的)、还有俗称叫“耗子屎”的小小纸袋装的酸甜的东西。自然还有烟酒糖黄花木耳卖。北墙那边卖的东西都是散装的,什么芝麻酱黄酱啊、酱油醋啊、花生油菜籽油豆油啊,最早卖五分钱三块儿的酱豆腐、臭豆腐啊什么的。臭豆腐比酱豆腐贵,不知道为什么?旁边挨着的是卖肉的,好像是牛羊肉,有股膻味。东墙边没记得有卖什么的,除了北端有个小门通向天义顺的另一部分外,就记得贴着东墙堆了好多桶,就是装油的那种粗壮的铁桶,估计是周转使用,脏而油腻。冬天的时候还有个高高的大铁炉子在那儿,敞着炉门座着黑铁壶,多少透出点暖和气儿。

穿过东边的那个小门,再穿过一个很短的过道,就来到了天义顺的另外一部分。这部分实际上是个小小的院落,北边是一排起脊的瓦房,高而深阔;南侧是个不大的院子,不知道什么时候,院子里搭了天棚,把个小院严密的遮挡起来了,沿金鱼胡同还装了个大铁门,也很高,弄得小院里头很是昏暗。东边也有一趟房,好像摆过几天的大葱大蒜榨菜头,后来干脆就啥都不卖了。

别看着这天义顺要么遮遮掩掩光线昏暗,要么是旧模旧样丁点儿都不体面,不过要真仔细打量了,我觉得这老店当年绝对不一般。

首先,平房也好瓦房也好,青砖所砌,磨砖对缝。既是磨砖对缝,那么这青砖决不是一般的青砖,磨砖的功夫也决不是一般的功夫。可见从盖房的时候,东家就不惜本钱的要盖能沿用百年的店铺,这等的气魄和财力,岂是小本生意能有的?其次,虽然瓦房被天棚遮挡的严实,但是真上眼看的话,瓦当檐头,都雕刻了精美的砖花。屋檐下面还有残留的没有铲干净的油彩画,透着讲究。第三,就这都是花砖地,在当年就跟现在硬实木地板一样,不仅时髦漂亮,而且价格不菲。 如果是把那天棚拆了,把老屋整体露出来,再维修清扫回复了原状的话,天义顺当年肯定是个特有气势,派头十足的大买卖家儿。

现在呢,本是规规矩矩的门、窗框上涂了劣质的油漆,浅蓝色的还有棕黄色的。木头也是有年头没油过了,斑驳着,有的都露出里边的麻筋来。仿佛大家闺秀素着脸穿了老妈子的衣裳,还打了补丁,缩在人堆儿里不敢抬头似的。

往事不堪回首啊。

还是说说天义顺的好吃的吧。天义顺里好吃的东西,是酱菜。

那北边的瓦房,进去之后仍是花砖地面,几根方柱撑着深阔的店面。柱子上竖着写了标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高大的木隔断,镶了玻璃。隔断里边阶梯式的货架上,摆放着一个个蓝花白口的细瓷缸,货架的背后衬着平整的大镜子,映着深深浅浅、黄黄绿绿的各式酱菜,显得整齐而干净。

天义顺的酱菜品种可真多。还记得有:辣丝、酱小萝卜、甘露、八宝、酱花生仁、酱芥菜头、糖蒜、韭菜花儿、甜酱萝卜、酱xx藤芽儿、桂花酱疙瘩、酱水芥、酱黄瓜、芝麻芥丝、酱地姜,还有一种是用细白线绑了的酱瓜,外表看着像小手榴弹似的,咬起来脆生生的,瓜里还有咸甜的花生,到底是什么瓜酱出来的,打听过,忘了。

天义顺的酱菜,有咸味儿,但不齁;有甜味儿,但不腻。脆而不硬,除了酱香外,原料的味道和质地还都保留了些。好手艺。一年四季,我家里的饭桌上都有天义顺的酱菜,热油饼儿卷酱小黄瓜,馒头夹辣丝儿,小萝卜、甘露、芥菜丝喝粥,我还爱在米饭里埋几颗酱花生。真香。

后来吃过天源、六必居,感觉都没有天义顺的好吃,没准是吃习惯了。

除了酱菜,天义顺的服务态度的热情和气,也让我念念不忘。

那可是个服务态度恶劣得都上了人民日报的年代。但是在天义顺里,我却从来没有感觉到这些。估计那些售货员都是原来的学徒伙计,多年的训练养成了他们的好习惯。礼貌周到,善待小孩。从端着碗打黄酱,就去天义顺,那时候也就柜台高。售货员会两手扶着木柜台,弯了腰,低头笑着看着我:“买点儿什么呀?小家伙?”,就算人小,这心里也热乎乎的。说了打五分钱黄酱,“好勒”,伸过手来接了碗,先放秤上约碗,随口报出分量来,然后转身揭开酱缸上的木头盖子,用提勺舀了黄酱,左手用碗接在提勺底下,再仔细着把酱倒碗里,把勺挂好,再连碗带酱的过秤,再报出分量来。如果不够分量要添点酱的话,可不是抡提勺往里甩,而是用一小竹板子往里加。“得勒,五分的黄酱”。用擦布擦了碗沿儿,再弯腰隔了柜台递我手里,还嘱咐一句“拿稳喽,路上别跑”

有一回去买东西,售货员得有五十了,照样慈祥地朝我笑,他这一笑,倒吓我一跳——他嘴里居然有颗大金牙!那会儿小孩脑子里只有坏人才有金牙呢。

“这卖黄酱的是一狗特务!”呵呵,当时我真这么想的。

整洁利落,也是天义顺的好传统。甭管是卖酱菜的还是卖副食的,柜台上摆着的东西,都擦得很干净,摆得整齐。散露的食品,夏天都用平平的纱网盖了。用的包装纸,都提前捻出齿边来,均匀地摊成个圆;纸绳用个铁丝弯的卷轴套了,再放到柜台内侧探出来的一根轴上,只有绳头放在柜台上。买啥散装的东西,售货员会用纸仔细地包了,那纸包叠完了,四角分明。再拽过绳头来,那纸包在他手里“飞”着,不大功夫就扎好了,最后用纸绳打出个结来,好提拎着。擦布总在手边上,卖完了东西就随手擦一下,其实柜台并没弄脏。夏天的时候,时不时的就在店堂里撩点儿水,再用拖把擦得很洁净。店外的门前也泼上水,离老远就觉得清爽。

精益求精,品质优良;热情随和,礼貌周到;干净利落,稳当勤快。这就是我对回忆当中天义顺的评价。按照现在的话说,得叫企业文化吧。

甜咸可口的酱菜,厚实气派的店房,随和周到的伙计。当年的天义顺,着实让我怀念。要是它还在的话,好好恢复了老店,该是个京味儿商业文化的小博物馆。

多好的天义顺呐,拆了。 真可惜!

(转自新浪博客:酒杯里的忧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