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挥文化优势,创新安全管理

 读书作乐 2015-09-07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六矿,始建于1958年,1964年投产,矿井生产能力为75万吨/年,1995年经过改扩建后,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达到135万吨,是鹤煤公司主力矿井之一。
  今年以来,六矿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力宣贯集团公司“8813”企业文化体系,恪守“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发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企业精神,秉承“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以精心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以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提升了矿井的创新力、形象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矿井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全矿呈现出产量增加、效益增长、职工收入增收、环境和谐优美、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的良好势头,六矿先后荣获“省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煤炭系统企业文化示范矿”、“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煤矿”、“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六矿作为鹤煤公司的主力矿井,在不断提高煤炭产量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该矿安全生产经营形势步步走高。1至10月份,标煤产量完成146.1万吨,超计划21.1万吨;掘进总进尺完成7558米,超计划58米;营业收入实现6.87亿元,超计划0.95亿元;利润实现1.55亿元,同比增长0.98亿元。安全方面实现了零事故目标。
  一、导入先进文化理念,重塑团队价值认同和共同愿景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重组完成后,六矿及时提出并扎实实施了用文化融合强力推进嬗变发展的“文化工程”,即从价值观思维定势等层面适应和融入集团文化,植入集团发展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模式,突出安全文化建设,用战略共识指导战略行动。
  为加大企业文化考核力度,六矿在精细化管理上做文章,先后制定了55项考核制度,涵盖了全矿139个工种,涉及采、掘、机、运、通和地测,分别规定了详细的全过程考核实施细则,汇编了16本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矿上的每一个岗位及岗位上的人,每时每刻都处于一个严密而规范的考核之中。强力推进岗位管理精细化,实施了REM管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ABC三卡动态考核机制,实现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要求。同时,对各岗位考核标准和职工A卡内容进行了完善,使标准更规范,操作更合理,考核更到位。规范班前会程序,明确内容,加强日常检查和考核。并在全矿干部和管理人员中实行走动式管理,对干部现场走动区域、走动次数、走动时段、走动职责、走动环节、技术支持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做到了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逐级落实责任制,达到了工作无死角,无纰漏。按照标准、执行、考核、提升的工作流程,以7S(整理、清洁、准时、标准化、素养、安全、学习)基本行为为标准,以4E标准体系为支撑点,使管理精细好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形成了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标准,时时有标准的管理格局。
  (1)加强基本技能素质建设,安全第一,培训为先。用企业文化打造本质型安全人,在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从每个岗位,每个人抓起,做到每一次作业,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准确、严格、科学。全员无一人例外,全方位无一处疏漏,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加强基层区队建设,个人自主,班组自治。用学习型理论打造团队精神,区队是搞好管理、抓好落实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各项制度的关键。在加强人本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强化班组长管理,充分发挥安监岗、先锋岗、群监网、青安岗、民兵哨的职能作用。真正成为班组自主、个人自律的战斗集体。
  (3)加强基础管理建设,完善制度,精细管理。用企业文化打造企业精细化管理,在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管理精细化,制定出先进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强的精细管理标准。生产工序主要是人的操作,通过对人的控制达到精细化管理,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矿井鲜明个性特征,打造特色安全文化
  六矿在强力宣贯企业文化体系的同时,从安全文化建设入手,牢固树立“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和“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以人为本,因势利导,精心设计载体,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强化人性化管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做到“三个坚持”,推进了安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建设特色安全文化。
  坚持“正向引导教育”。在对传统安全管理进行剖析、反思的基础上,从尊重人、珍惜人、爱护人的角度入手,突出“以我为中心”的安全管理理念,注重引导、培植广大职工对安全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识。正向引导教育开启了职工固有的安全需求思维,改善了职工安全心智模式,引导职工将其本能性的安全要求固化在生产实际操作之中,使“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成为每个职工的迫切愿望和需求。
  坚持“反思事故安全教育”。把反思事故安全教育列入安全学习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结合历年事故典型案例学习。将历年所发生的工亡事故案例收集,进行认真整理,为广大职工提供一本向事故学习的好教材。二是借助各种活动学习。利用周五安全学习日、每月一次的安全学习大会、每季度一次的“回头看-不忘昔日教训,把握今日安全”事故案例展,还利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宣传展板的形式向事故学习。三是利用宣传媒介学习。利用“一站、一刊、一栏”等宣传教育、舆论工具,介绍历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起到“每日一提醒、天天学事故”的作用。四是结合安全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违章实例,开展大讨论,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五是在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增设了“事故案例专题课”,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人员,选用不同的事故案例进行培训学习。
  坚持“五员五网教育”。群防群治,全员参与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在安全管理方面,形成了“五员五网”、“一路一廊”的安全管理模式。“五员”即抓党员,发挥党组织的监督和保证作用;抓岗员,发挥青年岗员的带头作用;抓网员,发挥群监员的监督作用;抓验收员,发挥验收员对现场的监督作用;抓安检员,发挥安检员对防止重特大事故的预防作用。
  “五网”即以矿广播为中心的宣传教育网;以队组工作面、井上、井下生产场所安全标语警示网;以党员干部参与的安全监督网;以群众广泛参与的安全群监网;以女工为中心的女工及家属安全协管网。“一路”即矿区平安路;“一廊”即安全文化长廊,使矿区安全文化气氛更加浓厚,推动了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2009年,安全上杜绝了瓦斯、煤尘等重大恶性事故,消灭了工亡和一级非伤亡事故;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实现工业生产总值8.9亿元,创建矿以来安全生产经营最好水平。
  三、以企业文化体系为统领,全力打造“三型六化”新型矿井
  六矿以企业文化体系为统领,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体,以创建“五优”矿井为目标,全力打造“三型六化”新型矿井,使矿容矿貌焕然一新,职工行为日益规范,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更加人性化、亲情化,经济效益连年攀升,矿区安定团结,职工安居乐业,形成了构建安全稳定充满活力的和谐矿区的生动局面。基础管理标准化。从班组管理入手,从抓安全生产工作着力,以抓现场管理为切入点,以质量标准化为重点,使基础管理上台阶;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大投入力度,大胆引进和借鉴先进采掘设备、工艺技术,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工效实现大幅度提高;职工培训制度化。制定系统的职工培训规划,为职工设计职业生涯计划,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培训经常化,有章有循,不留空挡;行为规范准军事化。全面引入准军事化管理,进行素质军事训练,严明组织纪律性,不断提升执行力、服从力,确保企业各项大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项创建工作落地生根;井下质量标准化。从井下大巷到机电硐室,从工作面布置到两巷畅通,从机械管理到材料堆放,从操作工艺到现场管理,企业都按照工厂化管理运作,上尺上线,实行流程管理,规范标准运行;地面建设园林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对建设和谐矿区的认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矿区到处是绿地、树木、花草,角落整洁、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更是一个不断延伸和创新的过程。通过企业文化创建,干部和职工的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经营意识、危机意识等有了明显提高,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道德素养大大提高,持证上岗,走路排队,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等已经蔚然成风。岗位精细化管理已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管理模式,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特别是通过构建安全文化,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自觉性,高产高效矿井持续健康发展,和谐小康矿区建设步伐加快。
  三、以企业文化体系为统领,全力打造“三型六化”新型矿井
  六矿以企业文化体系为统领,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体,以创建“五优”矿井为目标,全力打造“三型六化”新型矿井,使矿容矿貌焕然一新,职工行为日益规范,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更加人性化、亲情化,经济效益连年攀升,矿区安定团结,职工安居乐业,形成了构建安全稳定充满活力的和谐矿区的生动局面。基础管理标准化。从班组管理入手,从抓安全生产工作着力,以抓现场管理为切入点,以质量标准化为重点,使基础管理上台阶;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大投入力度,大胆引进和借鉴先进采掘设备、工艺技术,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工效实现大幅度提高;职工培训制度化。制定系统的职工培训规划,为职工设计职业生涯计划,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培训经常化,有章有循,不留空挡;行为规范准军事化。全面引入准军事化管理,进行素质军事训练,严明组织纪律性,不断提升执行力、服从力,确保企业各项大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项创建工作落地生根;井下质量标准化。从井下大巷到机电硐室,从工作面布置到两巷畅通,从机械管理到材料堆放,从操作工艺到现场管理,企业都按照工厂化管理运作,上尺上线,实行流程管理,规范标准运行;地面建设园林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对建设和谐矿区的认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矿区到处是绿地、树木、花草,角落整洁、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更是一个不断延伸和创新的过程。通过企业文化创建,干部和职工的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经营意识、危机意识等有了明显提高,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道德素养大大提高,持证上岗,走路排队,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等已经蔚然成风。岗位精细化管理已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管理模式,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特别是通过构建安全文化,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自觉性,高产高效矿井持续健康发展,和谐小康矿区建设步伐加快。
  责任编辑:苏立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