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经方之白虎汤证

 钟家台 2015-09-07

名医经方之白虎汤证

    46白虎汤证

    1高热案

    医案:孙××, 女,3岁。患女出麻疹后,高热不退,伴见汗出,一身未了又出一身,汗虽多而热不消,口干舌燥唇焦,频频饮水不止。舌苔薄黄,脉滑数。此属阳明气分大热,迫津外渗,若不急治,恐有津亡痉厥之变。

    生石膏30 知母6  炙甘草6 粳米一大撮。

    服药一剂,即热退身凉,汗止脉和而安。

    2热厥案

    医案:郑××,男,22岁。外感时令邪气,高热,口燥渴,神志昏糊,睡时吃语频作,手足厥冷,小便色黄,大便尚能通畅,脉洪大有力,舌质绛红苔黄。此属“热厥”,而有内闭心包之势,治当辛寒重剂,急清邪热;少佐芳香开窍,以杜邪气逆传心包。

    生石膏30 知母9炙甘草6 粳米一大撮  广角3 连翘心3 菖蒲3郁金3。服药仅二剂,热消厥退,神志清醒。

    3汗多案

    医案:刘×× 女,5岁。出麻疹后,发热不退,周身大汗淋漓,口舌干燥,渴喜冷饮,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滑大。阳明热邪弥漫内外,尚未敛结成实。但汗出多必然伤津,舌红而干,已知邪热有深人营分之势,治疗宜清气分热邪为主,兼顾营分阴液。

    生石膏34 知母6  炙甘草6  粳米一撮  生地6

    丹皮6 二剂。

    服药后,汗止热退而愈。

    解说:白虎汤是治疗阳明气分热邪内盛,弥漫全身,充斥内外而设,仲景称为“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在临床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来洪大等作为其辨证要点。因为热邪炽盛于气分,蒸腾内外,所以发热程度比较严重,而且是“不恶寒,反恶热”,这是阳明发热与太阳发热的主要鉴别点。在发热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汗出,由于这种汗出是里热蒸腾逼迫津液外渗所引起、所以往往汗出不断,这在《伤寒论》中被称为“濈然汗出”,即汗出擦干未几又出一身,随擦随出。

    麻疹出后,犹高热不退,汗出而渴,脉洪大或滑数者,反映了邪未解,气分之证已明,再用宣透之法无济于事,所以用白虎汤清泄气分邪热则愈。如果疹出不透,内陷于肺而引起高热,喘咳,肩耸鼻煽,这是气分之热在肺而不在胃,所以不用白虎汤清胃而用麻杏甘膏汤清肺透热。古人用麻黄芩分寒热,而重在配伍:小青龙汤麻黄配干姜则治寒喘;麻杏甘膏汤麻黄配石膏则治热喘。寒热不同而用麻黄则一,突出了麻黄治喘的特效。

    4误用石膏救逆案

    医案:曾治一外感患者,发热一直不退,认为是卫分温邪所致,投银翘散辛凉解表无效,又在银翘散中加入生石膏,患者服药后不但发热未退,反而又出现神昏谵语等险象。经人介绍,请来某老医生会诊。老医生视方叹曰:风寒束表反用辛凉重剂,冰遏阳气,迫使表邪内犯,非刘君一人医门,比比皆是也。老医生乃用雄鸡冠血数滴溶合黄酒、蜂蜜少许,加温服下。覆被取汗后,前胸后背发出一层白色疹子,热退神安而愈。

    解说:白虎汤具有很强的清热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归功于石膏。石膏的清热作用主要适用于阳明气分热邪,所以,必须是热邪已经入里,方可放胆使用。

    如果”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必须禁用。误用就会导致冰伏邪气,引盗入室的危险。吴鞠通《温病条辨》把白虎汤当作辛凉重剂,认为用之不当,祸不旋踵。他说:“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说明凡邪热不盛之脉证,都不能操之过急,诚恐无热用清反有倒戈之变。

    另外,邪热既已入里,用白虎汤清热,犹应观其脉证加减化裁,则可一举而收功,不然,顾前不能瞻后,必然失于主动。

    如郑案神糊吃语,不必待其神昏谵语则佐以广角,菖蒲,郁金,连翘心等以开心窍;刘案舌红而干,不必待其舌绛发斑则佐以生地,丹皮以救营阴,都是因为能见微知著,当机立断,所以能防变于治疗之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