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交流】学生最满意教师事迹材料

 晨秀001 2015-09-07

学生最满意教师事迹材料

四中化学教师 戴俊


各位教师好!今年有幸被评为学生最满意的教师,其实我和优秀教师相比还差得很远,现在将我一些粗浅做法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感情效应”,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引发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就会对你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的良好情绪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以教师的乐教促进学生的乐学。与此同时,我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鼓励”的原则,避免批评与训斥。平时,与学生打成一片,常和他们谈心、聊天、活动,了解各自的爱好特长,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学习的成功创设条件。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教育的艺术,不在于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鼓舞、欣赏。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让其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教师应采用暗示、点拨、激励等方式给予热情帮助。以便使学生不顾忌对错,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针对教与学的不足及时补偿、调整与改进教学。”教师要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点滴闪光点时,一定要及时表扬。例如称赞:“说得不错”、“你很爱动脑”、“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见地”、 “让我们大家为他们鼓掌”、“希望大家向他学习”等,鼓励“虽然说得不准确,但你很勇敢,没关系再努力”、“老师相信你,再想想” …… 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和赞美。


天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很多成功都是后天的努力。而那些努力的动力就是别人的鼓励、肯定和赞美。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就会惊奇的发现他们的天赋正等待着被你发现。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赏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以平等尊重为前提的,多种形式的对话式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满足感,能切实的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挥实验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就设计了清水变牛奶、魔棒点灯、自制照明弹等三个实验,用生动活泼的实验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把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推到高潮。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聂校长在一次闲聊中也提到二十多年前,谢老师做的镁带燃烧的实验至今历历在目。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我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例如在做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时,按照课本上的做法,将氧气流直接通入水中,会将白磷吹走,导致实验失败,我没有因此放弃这个实验,经过反复思考和多次尝试,终于找到一个好办法,收集一试管氧气,然后将试管罩在水中的白磷上方,这样既不会将白磷吹走,又能够和氧气接触,实验效果非常好,从而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理解更加深刻。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我也会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我就用实验把反应具体化,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的发生,记忆起来就容易,就深刻。


2、采用新颖教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知识点零碎,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以记忆法为例,化学用语的集中出现,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我为了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就对常见元素符号提前分散识记;对于不易记忆,容易相混的知识点,可编成韵语口诀或熟语顺口溜,帮助记忆。如把复杂的制氧步骤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七字口诀;液体的药品取用归纳为:“瓶塞倒放口挨口,标签向手不发抖。”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加入水中的稀释步骤拟人化为“浓硫酸卑鄙下流;”使学生简单易记,稳定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我十分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C的化合物”时,我把三个化学方程式

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CO2+Ca(OH)2===CaCO3↓+H2O

同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即石灰石经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吸收了CO2,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指出墙上白色坚硬的固体物质就是碳酸钙。又巧妙地引用了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诗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纷纷同化学方程式联系并想象。


三、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学生到了初三,一共有九门课需要学习,学习负担非常重,利用课外时间提高成绩显然是不现实的,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不加重学生负担,只有一条路,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满堂灌和注入式教学无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紧张的心理氛围当中,进而产生心理疲倦和厌学心理,更无助学生能力的提高。构建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多边性活动,我每节讲课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以内,把其它时间留给学生看书、讨论、练习,大部分作业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同时老师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对中差生进行辅导和帮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以上是我对自己教学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反思,希望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

【还没有关注我们的朋友们,如果想了解更多化学知识,请点击标题下面的 生活中的化学 即可免费订阅/查看历史消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