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圈主专栏】孩子一身毛病缺点,还能有前途吗?

 长沙7喜 2015-09-07

一个六岁的女孩跟随母亲和亲戚去餐馆吃饭,吃到一半感觉口渴,母亲让她自己找服务员要杯水喝。女孩非常胆小,但因害怕被大人耻笑,还是缩手蹑脚地离开桌子去找服务员,途中不小心又碰洒了邻座的酒杯。好不容易走到服务员跟前,蚊子音般的请求却没被听见。女孩最终打算忍受着口渴往回撤,却又在嘈杂的大餐厅里迷了路……

胆小怯懦、口齿不清、笨手笨脚、完全没有方向感,这样一个满身缺点的孩子,成长的过程格外坎坷。她想扶老奶奶过马路,自己却先摔了跟头;她试着帮母亲做家务,不是摔了碗就是糊了锅;亲友相聚的节假日里,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能歌善舞,她的保留节目是讲故事,但声音小的只能自己听见。

这个一身毛病的女孩就是我自己。当然我也不是没有优点,母亲常常一边收拾乱摊子一边自我安慰:“还好这丫头会念书,不然真不知道这辈子该怎么生活”。

在成长的路上,我自己也被这些毛病所困,我努力去改变,去挣脱,但是,还有一些缺点,真的是与生俱来,像肿瘤一样顽固。成年后有幸遇到一位心灵手巧细心周到的男人,订情之日我却把他送我的首饰盒儿掰成了两瓣。在被我无数次雷到之后,他表示完全难以想象我是如何活到现在的。

我自信地告诉他,虽然有一些小坎坷,总体来讲,我前半辈子活得还不错。

人生的诸多负面元素,比如身体缺陷,性格缺点,或者环境劣势,并不是让人一辈子过得糟糕的必然。

伯利梭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将自己的所得当做资本,任何人都可能这样做,真正重要的是如何从不利中获利。”伯利梭在写这段话时失却双腿。戴尔.卡耐基讲述了另外一个将身体缺陷“化负作为正”的故事:

佛逊也是一位失去双腿的快乐的人。1929年他到山上砍伐,当他把木材堆在车上准备回家时,一根木条滑下来,使他右腿因此瘫痪。从那以后,他没有再走过一步路。

一个24岁的青年,就要一辈子在轮椅上度过,他愤怒抗拒,怨恨命运的捉弄。随着年岁渐长,他发现反抗无用,只会让自己变得尖酸刻薄。经过了那个愤恨的阶段,他开始活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中。他开始阅读,拓展他的领域,他开始欣赏音乐,他学会了思考,用心去看世界。他的人生比以前所能想象的还要丰富。由于阅读,他开始对政治感兴趣,他研究公共问题,坐在轮椅上发表演说,人们开始认识他,他当上了佐治亚洲州务卿。

说起来很多孩子身上根深蒂固的一些缺点或毛病,就譬如我自己的手笨脚笨,路盲脸盲,就跟失去双腿一样可恨。庆幸的是,我的父母亲,没有因为这些毛病,把我一棍子打死,他们努力地从我身上寻找别的闪光点,来安慰我也安慰他们自己。我也在磕磕碰碰中,本能地学会了“趋利避害”,慢慢实现了类似佛逊的“化负为正”。

我胆小怯懦,不善言辞,所以大部分时间就泡在书堆里享受阅读的乐趣。

我笨手笨脚,粗心毛躁,所以凡事我都小心翼翼,实在不行则另请高明。

我严重路盲,所以每次出行前会做好各种功课,并且三步一问。因为担心走了弯路耽误行程,所以我总是提前半小时出发。在十多年的工作旅程中,我从未误过航班掉过火车,这一点很多非路盲患者也未必能做到。

我还有很多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但我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自知之明”啊,工作生活里,我总是四处拜师,不耻下问,还博得了一个“谦虚随和”的好名声。

我写这些文字,不是为了沾沾自喜,而是告诉大家也安慰自己,一个浑身缺点的孩子,也有向上成长并过上幸福生活的可能。

因为,万幸中的不幸,我自己又生了这样一个浑身毛病的熊孩子。

儿子遗传了我的路盲,每次出了电梯间就不知道往左还是往右。

儿子遗传了我的粗心,总是找不到自己刚刚放下的玩具或者书本。

儿子也内向木讷,无论家长如何引导,他从不主动跟人打招呼。

儿子还遗传了我的胆小怯懦,这对一个男孩子而言,可真是要命。周末带孩子们在外面吃饭,儿子也想要水喝,宝爸叫儿子自己找服务员阿姨要杯水。儿子缩手缩脚犹犹豫豫的表情就跟我当年一模一样。爸爸不耐烦地说:“都快七岁了,这点小事儿该自己做了!”儿子不得以走向服务台,几分钟后,又木着脸回来,“我不知道跟谁要水,他们都很忙的样子。” 宝爸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而我,就像看见当年那个小小的、怯懦的自己,多了几分同情和怜惜。

我拉起儿子的手,鼓励道:“我知道你有些胆小,不过没关系的,妈妈小时候也和你一样。‘胆小’是一头小怪兽,你还是必须战胜它,就像动画片里一样,超人只有战胜了怪兽,才会升级,才会更加强大”。

“现在,你想让自己升级吗?打败‘胆小’这个怪兽,再去试一次!”

儿子受了鼓舞,再次去找服务员要水,我眼光追随着他,看见他终于开了口,然后如释重负地回到座位向我复命。然而,不知是服务员太忙还是没听清,那杯水最终也没送过来。儿子很沮丧地说:“是不是小孩说话大人都不会听啊,妈妈,还是你帮我去要吧”。

Ok,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起身去帮了儿子一把。

孩子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过度悲观和不淡定。

作为家长,理性认识到孩子问题的存在,以及帮助孩子实现“自知”,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的孩子缺点一箩筐,为了让他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人生,我对这些缺点进行了一个分类界定。

第一类:会伤害到自己,或者有公害的毛病

这类缺点是真正的“缺陷”,危害也重,我会不遗余力地让孩子改正。

比如,饭前洗手,他忘记一百次,我就提醒一百次。

比如,公共场所乱丢东西,我会止住脚步厉声批评,直到让他捡回来丢到垃圾桶。

第二类:由于情商发育或控制力不足导致的毛病

这类缺点可以通过训练引导逐渐消除或者部分消除。一旦孩子犯了这类错误,家长需要意识到,孩子需要帮助,多过于批评。

比如粗心,对于12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并不是故意要犯的错误。家长需要跟孩子一起坐下来分析为什么屡教不改,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下次再犯。比如东西的放置,最好跟孩子一起整理分类,并且反复训练以达到加深记忆。

第三类:先天遗传的顽固缺点

与其说是缺点,不如说是某一类人的生理特质。

比如胆小内向,还有缺少方向感。孩子或许会在成长中自然突破,也可能有些“缺陷”会伴随孩子一生。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自己也认识到这些缺点,然后让孩子学会趋利避害,找到其他弥补或替代的途径。

告诉孩子,既然方向感差,不要轻易单独出门,公共场所要跟随家长,要学会找合适的人问路。

孩子的内向敏感,也容易让家长感到失望。但我们必须知道,甘地、罗斯福夫人、巴菲特、爱因斯坦,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内向。2012年美国学者苏珊.凯因专门著有《内向的力量》一书,书中强调“内向就像左撇子,不需要刻意纠正。内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二者智商均等,只是注意力的‘宽带’不同而已”。

我不会再强迫儿子去跟他不愿意对话的人交流,也不再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让孩子的众人面前表演。

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我预感到他融入这个新的群体会比较慢,也很难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但是,作为一个由问题儿童成长而来的过来人,我不会失去信心。加油孩子,前途依然光明!

作者:华川,著有《左宝右贝:二胎妈妈育儿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