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島斷易》24 復

 edwihik 2015-09-08
  《高島斷易》24-復

  


  「復」從彳、行貌,從复、行故道也,有「去而復來,消而復息」之義。

  所謂「以坤牝乾,滅出復震,為餘慶也」,故名曰「復」。

  為卦[坤]上[震]下,一陽在五陰之下,陰極而陽復,

  與[剥]相反,與[姤]旁通。

  《序卦》曰:「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此[復]所以次[剝]也。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復]之內卦一畫,自[乾]之下畫來,一陽即乾,

  「亨」即從[乾]「元」來,故曰「亨」。

  外[坤]內[震],出[震]入[坤],

  [坤]為順、[震]為動,以順而動(*/1),陰不能傷,故「無疾」。

  同類為朋,[震]一陽,[兌]二陽,[兌]為朋,

  一陽先至,朋類皆來,陰不能阻,故「無疾」。

  [剝]之卦,一陽在上而幾盡,[復]則一陽反生於下,

  故曰「反復其道」,「道」,路也。

  「七日來復」,

  [姤]五月卦,陰氣始生,[復]十一月卦,陽氣始生。

  陰陽反復,凡歷七月,七陽數,故言「七日」。

  此為「君子道長」之機,故曰「利有攸往」。

  (*/1:此篇多處提及「以順而動」,不知是高島原文如此,或譯者疏失,坤上震下,坤為外,震為內,出霊入坤,應為《彖辭》所謂「動而以順行」才是。)

  《彖傳》曰:

  復,亨,剛反。

  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利有攸往,剛長也。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復,亨」,謂陽剛消極而來復,復則陽漸長而亨通矣。

  「剛反」者,謂[剝]之時,剛幾去而不返,

  出於[震]而來[復],[震]為反生,故曰「剛」反。

  「動而以順行」,是出入皆在順動之中,故「無疾」。

  自動者順,朋來亦順,故「朋來無咎」。

  一反一復,其道循環,「七日來復」,天行之自然也。

  以順承天,則剛之方返者,日進而盛矣,故「利有攸往」。

  「剛反」,言方復之初,「剛長」,言既復之後。

  [剝][復]消息,天地之氣所默轉,即「天地之心」所發端也。

  「天地之心」,本無所不在,無從窥測,惟生意發露之初,方見得「天地之心」,

  故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其」「乎」語辭者,愈覺彷彿想見之真。

  以此卦擬人事,是善惡絕續之一轉機也。

  人雖甚不善,而於平旦之際,未始無片念之偶萌,萌即復也、復則動矣。

  逆而動,動乃入惡;順而動,出惡而入善矣,道無不亨也,疾於何有?

  朋以類聚,入夫善,則善朋皆來,自無咎焉。

  人身一小天地也,人有賢愚邪正,即天有雨暘燠寒;人有生老病死,即天有休咎災祥。

  「七日來復」,

  以干支言,至七則為衝;

  以建除言,至七則為破;

  衝與破則皆為動,是以有反復也。

  故人之疾病寒熱,亦往往以七日為一更,此皆陰陽剛柔之轉移,人與天無二道也。

  按六爻之辭:

  初爻為人遷善之始,是以反身而誠也。

  二爻見人之遷善,欲同歸於[復]也。

  三爻屢復屢失,雖危而終復於善也。

  四爻謂能捨群陰而從初陽,是取諸人以為善者也。

  五爻以陰居陽,獨得其中,是能「安土敦仁」者也。

  上爻居卦之終,六幾於七,而又將變矣。出[復]凶,深足為人之遷善者戒矣。

  《易》言天道,其所以為人事垂誡者,至深且切,於[復]可見天心。

  復時見天心,不復时則渾是人心矣。

  天心惟微,人心惟危,可不懼哉!可不慎哉!

  以此卦擬國家,是國家治亂之一轉機也。

  由治入亂,陰之始也;出亂入治,陽之復也。古今往來一治一亂,其機莫不如是焉。

  是故亂不自亂始,治不自治始,機之動也甚微,[復]之一陽,即真陽之微動者也。

  其動也順,則其道亨,其往利,如湯武之順天應人,撥亂反正,一著戎衣而天下平也。

  「七日來復,天行也」,於格苗而曰「七旬」,於即戎而曰「七年」,

  亦可於此而得七日之義也。

  六爻皆指[復]言,重在進陽也,陽、治道也,即君子之道也。

  初爻曰「不遠復」,如殷武丁、周宣王、漢光武之中興是也。

  二爻曰「休復」,如太甲之復位,成王之新政是也。

  三爻曰「頻復」,如漢劉先主之治蜀,雖屬偏安,尚無咎也。

  四爻曰「獨復」,如大舜之明揚側陋,允執厥中,以從堯而致治也。

  五爻曰「敦復」,如啟之承禹,武之繼文,能「敦復」治道,而致其盛也。

  若上爻則當戒焉,「迷復」而不知其凶,自桀紂之亡國者皆是焉。

  《易》之言在天道,而治道即屬於是。

  為國家者,於[復]而見治之漸,即當於[姤]而戒亂之始。

  治亂之機反復間耳,可不慎哉!可不懼哉!

  通觀此卦,[剝]之一陽在上者,[復]即陽生於下,如雷藏地中,無中含有。

  乾元資始者,於是露其機,貞下起元;

  坤元資生者,於是呈其候。

  天地生物之心,非至是而始有,乃至是而始見也。

  順而動,動無不享;順而往,往無不利。(*/1:動而順行,往而順行,見上 */1註)

  出柔而入剛,剛有何病?以我而求朋,朋來何咎?

  一反一復,其道即在旬日間耳。

  六爻皆以復道為辭:

  初九之「不遠復」,如克己復禮之顏子,賢而希聖,生而知之者也。

  六二之「休復」,下比初九之剛,如友直諒、多聞之士,親賢取友之宓子賤,學而知之者也。

  六三之「頻復」,如日月至焉之諸子,士而希賢者。

  六四之「中行復獨」,如悅周公孔子之道之陳良,亦聖人之徒也,困而學之者也。

  六五之「敦復」,如反乎身之湯武,聖而希者也。

  上九之「迷復」,則如飛廉惡來,怙終而不悛其惡者也。

  困而不學者也,不唯為一身之禍,且為天下禍,故曰:「迷復,凶,有災眚,終有大敗。」

  聖人於六三之「頻復」,猶曰「無咎」,而獨罪上六之「迷復」,

  如此,其重改過而惡怙終也切矣。

  《繫辭傳》曰:「聖人之情見乎辭」,其此之謂乎?

  《大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此卦為十一月卦,故《象》取「至日」,是雷伏藏地中也。

  先王觀此象,以「至日閉關」而不啟行,后於是曰,亦「不省方」。

  蓋為養其陽氣之方來,而不敢或泄,務為安靜,所以葆其貞也。

  月令仲冬,審門閭,謹房室,必重閉,推之即可知「閉關」之諸象焉。

  「閉關」取[坤]為闔戶,「商旅」取[坤]為眾民,

  「行」取[震]為大途,「方」取[坤]為國土。

  【占問】

  問時運:好運初來,尚未發動,靜以待之,自然獲吉。

  問商業:貨物完備,時價亦動,直暫停售,必得利也。

  問家宅:此宅現時閉歇,須待春時,方可遷居,吉。

  問戰征:防敵軍埋伏地雷,須暫停戰,以養兵力,吉。

  問疾病:是痰火之症,飲食不進,交冬令宜防。

  問訟事:一時不能審結。

  問六甲:生男,交春分產。

  問婚嫁:現因媒人尚未往說,春初可成,吉。

  問行人:冬季不歸,開春歸來。

  問失物:一時難覓,日後可得。

  ☆☆☆☆☆☆☆☆☆☆☆☆☆☆☆☆☆☆☆☆☆☆☆☆☆☆☆☆☆☆☆☆☆☆☆☆

  ☆?.·°*”??”*°·.?☆ ★ ☆?.·°*”??”*°·.?☆ ☆?.·°*”??”*°·.?☆

  初九,不遠復,无祇悔,元吉。

  《象傳》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此卦初九一陽,自乾陽來,入坤群陰中,勿復本位,名之曰[復]。

  卦之[復]就造化言,爻之[復]就人心言是也。

  此爻[復]之初,為復道之始。

  七日即復,故曰「不遠」,是以不至悔而得「元吉」也。

  「元吉」者,即[復]乾之吉。

  「祇」者,至也,人雖聖賢,不能無過,唯貴速改,過而不改,則有悔而凶可知也。

  《象傳》曰「以修身也」,修者所以補其缺,正其誤也。

  占者知此,則人欲日消、天理日明,可以為聖,可以為賢。

  「修身」二字,包括深遠,不可不知也。何則?

  六二之《傳》,曰「仁」而稱美之,

  六四之《傳》,曰「道」而讚歎之。

  「修身」二字,兼仁與道,其所關至大。

  心內而身外,以存養言,則在心;以修為言,則在身;身心一也。

  【占問】

  問時運:好運即來,漸漸發動,一往順利,大吉。

  問商業:前所耗失,即可復得,可免悔恨,大吉。

  問家宅:舊業復興,即在目前,大吉。

  問戰征:即曰可轉敗為成,大吉。

  問訟事:始審不直,再控必勝,大吉。

  問婚嫁:主散而復成,大吉。

  問行人:不日即歸,吉。

  問疾病:靜養即可復,元吉。

  問六甲:即日生男。

  問失物:即日可得。

  【占例之183】

  余欲購驅車之馬,適遇兒玉少介君曰:

  余去歲求良馬於南部,後無音信,遂別購一馬,

  頃日南部馬至,厩隘不容。

  謂余買之,余乃占其良否,筮得[復]之[坤]。

  爻辭曰:「初九,不遠復,无祇悔,元吉。」

  斷曰:

  此馬不適長途,朝出夕歸,得其宜耳。

  爻謂「不遠復,無祇悔,元吉」,可以見矣。

  初爻變則為[坤],[坤]曰「利牝馬之貞」,知此馬必牝,無暴逸之虞者也。

  後購得其馬,果如此占,性柔順,最適駕車。

  ☆?.·°*”??”*°·.?☆ ★ ☆?.·°*”??”*°·.?☆ ☆?.·°*”??”*°·.?☆

  六二,休復,吉。

  《象傳》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此爻以陰居陰,得其中正,與初九切比,志從於陽。

  喜初之能復於道,甘心下己,以友其仁,切磋琢磨,惡念潛消,善心日生,

  故曰:「休復,吉」。

  初爻得乾陽之正,開復道之首,故曰:「元吉」。

  六二取人為善,自能從容改圖,其功次於初矣,故曰:「吉」。

  《象傳》曰「以下仁也」,初復於仁,二比而下之,是以吉也。

  《易》三百八十四爻,未嘗言仁,此爻言之。

  所謂「復其見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即仁也;所謂「仁」,元善之旨也。

  【占問】

  問時運:目下氣運亦好,事事能擇善而從,故事事得吉。

  問商業:能與人共利,其業必興。

  問家宅:家庭多休祥之征,自能興復舊業。吉。

  問戰征:一時暫休攻克,姑示其弱,以養銳氣,吉。

  問疾病:宜初治之醫,復診視之。吉。

  問行人:必從長輩而歸。

  問六甲:生女。

  問失物:就低下處尋之。

  【占例之184】

  明治二十四年(1891)春,某裁判所長及檢事長,訪余山莊,

  請占某貴顯辭表後之舉止,筮得[復]之[臨]。

  爻辭曰:「六二,休復,吉。」

  斷曰:

  雷者,春夏升出於地上,秋冬潛於地中。

  此卦雷復地中,而將再出者也,故某貴顯今日雖優遊閑居,可知其復職不遠也。

  兩君怪余斷之輕易,曰:「《易》如此容易,天下之事,悉可問之於《易》也。」

  余曰:固然。《易》之包蘊甚廣,天下之事物,無一不具,而其變化神妙,不可測度,

  是以無事無物而不可占也。

  占之則過去、現在、未來皆得明示,其應如響。

  即貴下於兩造之事,多匿奸藏詐,掩非為是,誣真為假,不易剖決者,

  占之而奸計顯露,所謂問諸人,不如問諸神也。

  不然,貴下等只據法律,憑口辭,安能一一無枉乎?

  古云「卜以決疑」,此之謂也。

  在某貴顯之辭職,世論囂囂,余一揲蓍,神示之以地下有雷之象。

  二爻之辭曰「休復」,知其一時休職,他日必復職也,明矣。

  《象傳》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即此可知矣。

  二人傾服而去。後某貴顯果復職,欽服余斷之不妄也。

  ☆?.·°*”??”*°·.?☆ ★ ☆?.·°*”??”*°·.?☆ ☆?.·°*”??”*°·.?☆

  六三,頻復,厲,无咎。

  《象傳》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三爻位不中正,志剛而質柔,質柔則見事而不明,志剛則狂躁而妄動,

  故屢復而屢失,是以有「厲」,亦屢失而屢復,終可「無咎」也。

  雖有失身虧行之懼,自無長傲遂非之過,故曰:「頻復,厲,無咎。」

  周公之《繫辭》,隱其屢過之罪,稱其「頻復」之善,

  孔子釋之曰「義無咎也」,是開人以改過遷善之門也。意深哉。

  【占問】

  問時運:一好一歹,時有得失,能據其得而不失,是在人也。

  問商業:有虧有盈,能使盈多虧少,虧而復盈,亦可獲利。

  問家宅:有遷移不定之象。

  問疾病:屢治屢發,雖危,可保無害。

  問訟事:有顏翻口供,轉致危厲之象。

  問行人:歸志未決。

  問六甲:生男,頗涉難產,無害。

  問失物:失非一次,當可尋獲。

  【占例之185】

  一商人來請占氣運,筮得復之明夷。

  爻辭曰:「六三,頻復,厲,无咎。」

  斷曰:

  [復]為雷藏地中,陽氣來復之時,在人為迷惑情態,有悔悟復本之象。

  三爻位不中正,辭曰「頻復,厲,無咎」,是謂屢興屢敗,勞而無功。

  其不至破產者,由於隨時省悟,隨失隨改,故「無咎」也。

  夫運之盛衰,天數不可免,在盛運時,如放舟於上流,揚帆於順風,不勞而取功;

  當其衰運,如浮舟於逆風,以溯上流,不特勞而無功,其不被損傷者殆稀。

  占者恐坐此弊,尤當注意氣運之盛衰也。至明後年,氣運乃可回復。

  商人聞之,感曰:實如此占,從來屢遭失敗,今聞之,始悟其誤。

  謹守常業,以待時運。

  ☆?.·°*”??”*°·.?☆ ★ ☆?.·°*”??”*°·.?☆ ☆?.·°*”??”*°·.?☆

  六四,中行獨復。

  《象傳》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此爻居五陰駢列之中央,獨應初爻之卦主,故能傑出群陰之間,依附仁人,

  是心知好善,不移習俗,而能復道者也,故曰「中行獨復」。

  所謂「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不失之」者也。

  然其所復猶微,故不曰吉。

  《象傳》曰「以從道也」,謂初復於道,而四從之,故曰「從道」。

  【占問】

  問時運:氣運柔弱,意欲振興,惜力不能逮。

  問商業:謀劃精當,不失其正,資本未充,為可惜也。

  問家宅:女眷多,男丁少,未免有獨寐寤嗟之慨。

  問戰征:防中道設伏。

  問疾病:虛弱之症,宜從初治之醫調治。

  問行人:至中路復回,得伴再歸。

  問婚嫁:宜從前媒。

  問失物:半途覓之。

  【占例之186】

  明治二十二年(1889)六月,友人某來曰:「

  有人欲購余地,約以相當之價,領收約定金若干。

  其先亦有人欲購此地,余未定約,今復過余,所約之價高於前購,

  於是余將致償金於前約之人,請其解約,但不知彼果肯允諾否?請為一筮。」

  筮得[復]之[震]。

  爻辭曰:「六四,中行獨復。」

  斷曰:

  復者,一陽來復之卦,有百事復舊之象。

  故得此卦:

  旅行無音信者,突然還家;

  貸金澀滯者,忽而歸復;

  放蕩游惰者,能復其本心;皆復之象也。

  則知足下已約之地,亦無阻障,必可復返也。

  後果如此占。

  ☆?.·°*”??”*°·.?☆ ★ ☆?.·°*”??”*°·.?☆ ☆?.·°*”??”*°·.?☆

  六五,敦復,无悔。

  《象傳》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五有柔中之德,尊居君位,位得中,故能「復」;[坤]為厚,故曰「敦」。

  自知其非,不憚遷善,既能復之,又加以「敦」,是知之明、力之篤也,

  則一得而弗失之矣,何悔之有?故曰「敦復,無悔」。

  《象傳》曰:「中以自考也」,

  謂初之復,復在近,可免於悔,

  五之復,復於厚,悔之有無未知,時當返而「自考」也。

  蓋初之「不遠復」,入德之事;五之「敦復」,成德之事也。

  【占問】

  問時運:目下氣運當正,事事從厚,有前功,無後悔也。

  問商業:資財充足,往復獲利。

  問家宅:祖基深厚,舊業復光,吉。

  問戰征:軍力厚實,可以攻復城池也。

  問疾病:病者精神充足,氣體豐腴,無患也。

  問六甲:生男。

  問失物:宜自忖度。

  【占例之187】

  某局長來,請占氣運,筮得[復]之[屯]。

  爻辭曰:「六五,敦復,无悔。」

  斷曰:

  [復]者,雷在地中之象,動極復靜,故謂之「復」。

  今占得五爻,言修身復道者,復之不已,而又復之,故曰「敦復」。

  其復如是,亦可謂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者矣。

  此人督率眾人,眾心感服,復何有悔?時運可知矣。

  ☆?.·°*”??”*°·.?☆ ★ ☆?.·°*”??”*°·.?☆ ☆?.·°*”??”*°·.?☆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傳》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上爻居[復]之終,[坤]之極,[坤]為迷,故曰「迷復」。

  迷而不復,故必有凶。

  「有災眚」,災自外來,眚由自作,迷溺至此,無往非害。

  [坤]為眾,[震]為行,故「用行師」。

  [坤]上六所云:「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即行師大敗之證也。

  「行師」既至「大敗」,國君焉得不凶?

  兵連禍結,至十年而未已。十年者,數之終,一敗而終不能振,即謂有迷而終不能復矣。

  蓋天下之禍,無不由一念之迷溺而來。

  迷在於身,則一身被禍;迷在於國,則一國被禍,深著迷復之害也。

  《象傳》曰「反君道也」,[復]之君、初九陽也,[姤]之君、初六陰也。

  上迷復,不奉[復]之九,而奉[姤]之六 ,是陰陽相反也,故曰「反君道也」。

  【占問】

  問時運:氣運顛倒,作事乖張,謹慎免禍。

  問商業:貨物不齊,期約不准,市價不穩,必致大耗;一時不能復業,凶。

  問家宅:防有怪祟,居者多不利。

  問戰征:轍亂旗靡,大敗之象。

  問疾病:症已危險,久病延年,猶為幸也。

  問行人:在外多凶,十年內恐不能歸也。

  問六甲:生女,此女長成,亦大敗之命。

  【占例之188】

  明治二十年(1887)六月,板垣退助君奉朝命自高知縣來。

  朝廷賞賜爵位,以酬前功,氏固辭者再,於是世人多評論之。

  或曰:氏之決意辭賜,是板垣氏之所以為板垣氏,其廉退遜讓,非他人所能及。

  氏為自由黨之首領,鼓舞眾人,其伸張自由之聲勢,一旦受爵榮,未免為黨中人竊笑乎?

  或曰:爵位者,朝廷之榮命,氏固辭不受,未免有違敕之譴也。

  余與板垣君有舊,緣是欲忠告之。往訪旅亭,將命者以病謝。

  余遂轉訪佐佐木高行伯,面謁曰:余每歲冬至,齋戒沐浴,敬占國事及諸當道命運。

  茲占板垣君,得[地雷復]上爻。

  爻辭曰:「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

  斷曰:

  [復]者,一陽來復之卦,積陰之下伏一陽。

  以人事觀之,全使此一點微陽漸生漸發,天下絕大事業,皆從此一陽中做出來,

  國家之由亂而治,人生去邪從正,悉賴焉。

  今占得上爻,辭曰:「迷復,凶」,是冥迷沉溺,失其本然之明者也。

  乃至天災人眚之並臻,辱君喪師而莫救,危之至矣,禍莫大焉。

  爻辭凶惡如是,竊為板垣君慮之。

  昔板君秉政要路,大有功烈,今既辭職,其所主張專在自由黨中,

  人眾類雜,薰蕕不齊,他日激而生變,亦不可測也。爻辭之凶,其或兆於此乎?

  頃又為板垣君辭爵再卜一卦,筮得[困]之[大過]。

  爻辭曰:「九二:困於酒食。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無咎。」

  此卦四五之陽為三上兩陰所蔽,二之陽亦為初三兩陰所蔽,不能通志,是以成[困]。

  「困於酒食」者,見板垣氏現時之困難也;

  「朱紱方來」者,謂榮命之下來也;

  「利用享祀」者,謂拜受爵立而祝告於神也;

  「征凶」者,謂逆朝命而有凶也;

  拜命則平穩無事,故「無咎」也。

  此占詳明,板垣君之宜敬拜受命也,慎勿辭焉。

  板垣君為閣下舊友,請以余之占辭轉為奉告。

  佐佐木伯曰:「子言真切,余亦感銘,必當告之。」

  子須再訪後藤象次郎,告以此占。余亦與後藤氏謀,必可使板垣君拜命也。

  於是余又謁後藤伯,告之如前,且致佐佐木伯之意。

  後藤伯感謝曰:「奇哉!子之《易》占,古今未聞其此也。

  板垣氏之事余與佐佐木氏謀,必可盡力,請子勿慮。」

  後果聞板垣君拜受爵命。余始心慰。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