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较”与幸福[原创]

 太阳心雨2015 2015-09-08
 



     
有人说:中国人是一个特别爱比较的民族,可能是与生俱来,也可能是后天教化,我们都慢慢的习惯了比较。幼儿园比谁最听话;小学时比谁最聪明成绩最好;大学时比交际,谁有男(女)朋友;工作了,比工作业绩、环境、地位;成家了,比生活条件......向上比较,和更优秀的人比;近距离的比较,和身边的人相比;我们都是在比较中成长起来的。

   
比比比,从小到老,从玩具、学习成绩比到服饰、手机、房子、地位、身材、容貌、甚至父母、子女、朋友、配偶和情人......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拿来比的,我们就这样在比较中慢慢的走完自己的一生。

   
人为什么要不停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呢?社会心理学认为,这主要是出于自我认识的需要,就有那社会比较理论问世,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所以将自身和他人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了解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如何。社会比较是了解自己不可或缺的途径,尤其是在没有客观标准可以供我们进行对比或者我们正在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不确定的时候,就会产生社会比较。不比较不可能,我们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是在比较中存在,在比较中获得心理平衡。

    
因为比较,我们才感觉活得很累。和同学比、和同事比、和朋友比、和身边任何比我们强的人相比、比我们弱的人相比。虽然很累,但是,通过比较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自我,理解了自我,懂得了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由于有了比较的心理,我们才会对他人有其谦虚谨慎的态度。

    
比较心理没有什么不好,有比较才会有嫉妒心,有嫉妒心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热情和激情,生活才有活力。当然,如果有比较到嫉妒,由嫉妒到焦虑,由焦虑到仇恨,由仇恨到报复的心理就要不得了。我们要从比较中学习人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获得一份长久的心理平衡和安宁。

    
向上比较,使我们上进心增强——赶超;向下比较,使我们产生怜悯心——知足;向左向由比较,使我们感觉差距——承认;向后比较,使我们看到收获——进步;向前比较,使我们放眼未来——乐观。

   
但是,领导与下属、大学生与民工、富翁与穷人、男人与女人......谁更幸福呢?由于有比较的心理存在,也许没有肯定的答案。关键是看你是如何去比较,与谁比较,怎么比较,却是快乐人生的一门艺术。我们如何在比较中平衡心态,教你几手哦!

   
一、回避法。  躲开可能让你感觉相形见拙的事或人,虽不利,但可回避不悦。

   
二、补偿法。  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找点感觉沾沾自喜,不要总是与上比哦。

   
三、自己与自己比。  可以避开与别人比较的痛苦,能在不断的自我检查中获得进步。

   
四、钦佩技术。  好比乞丐是不会去嫉妒国王的,就当对方是天才吧,和自己没有可比性。

   
五、欣赏自己。  多看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相信自己是个很棒的人。
  
   
六、找到生命的意义。  要知道什么东西对自己最重要,要得到一些东西,可能必须放弃另一些,不要拿自己已经放弃的东西和别人比。

                         
2007-1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